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这间大书店,你不该只去一家

2015-07-19 陈寅蓉 iWeekly周末画报
在一场环球漂流之旅中,无论是巴塞罗那圣家堂边上的设计书店也好,墨西哥曼萨尼略神秘的教徒书店也罢,只要能容纳一个如饥似渴的读者,异乡的孤独看起来也没什么可怕,你看那走道里的灯光仿佛在说:别去管外面世界再喧嚣再庞大,书店便是所有文艺流浪者的天下。



无国界的乌托邦

亚特兰蒂斯书店,希腊圣托里尼


若是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与Atlantis Books的相遇,我不禁想起了《卡萨布兰卡》里面的经典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书店,我却偏偏走进了这一间。”

事实上,Atlantis Books是整个圣托里尼伊亚小镇唯一的书店。在很多书虫的心里,它是值得朝圣的目的地,可对我来说却是误打误撞的收获。记得那是我在希腊的最后一站,经过伊拉克利翁和雅典的历史文化熏陶之后,圣托里尼的出现则是将童话和少女心发挥到淋漓尽致。这爿有着传说般神秘名字,又被英国作家Jeremy Mercer排名为世界十大独立书店之首的小屋低调地错落在路边,只有耐着性子往地下走两圈,才会顿感别开生面。

轻轻推开小木门,从英伦诗歌、前西德哲学、法语小说、儿童画册到手订开本品种俱全,店主还贴心地开拓了中文专区,方便大家做小贺卡或写明信片。

目不暇接的书册,隐秘无争的氛围。试想某个微雨后的傍晚,三五好友在绚烂的火烧云夕阳下,喝一口琥珀色的ANTONIS葡萄酒,读几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背后是露天电影斑驳的光影。我站在阳台高处,火山岛和海浪尽收眼底,仿佛找到了记忆中的牛仔裤夏天,风大盖过呼吸,连心跳都听不见。


鹤发童颜老灵魂柏村书店,葡萄牙里斯本

从地图册上看起来,葡萄牙似乎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欧罗巴疆土,但漫步在里斯本街头,青花瓷砖、蛋挞花茶、古董小店……种种细节又诉说着这个最早和中国交往的西方国家深厚的东方情怀。

按葡萄牙语的说法,Bertrand Bookstore应该写作Livraria Ber trand,在如今的葡萄牙年轻人眼里,这家欧洲最古老的书店与时下新兴规模连锁书店几乎无异,可真正的书虫们心里都明白,Ber trand Bookstore老址的地位及独特价值是任何一家书店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当你择日在Chiado区域安步当车,一定会被Gar ret大街73~75号拐角所吸引:整齐复古的蓝白花砖和干净透亮的书籍橱窗呈直角排开,玻璃上还贴着色彩艳丽的手绘郁金香。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浮雕的“FUNDADA EM 1732”几个大字,铿锵有力地述说着书店的年龄——1732年,法国人Pierre Bertrand白手起家经营这家书店,眼看书店在20多年之间蓬勃发展,但1755年突如其来的人类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将所有美好毁于一旦。虽然国王和首相费尽心力用一年时间初步恢复了里斯本的市容规模,但Bertrand Bookstore的再开业却经历了长达18年的等待与筹划。

不过这悉心的重建和修葺对日后书店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1988年一场大火侵袭了整条大街,Bertrand Bookstore幸存了下来,并成为了整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纪念和见证,而书店里关于葡萄牙历史文化的英文书籍、摄影画册和地图导览都能让你流连忘返,十分安心。最特别的莫过于书店里有水墨笔特制明信片套装,艺术家用手绘将整个书店的外貌和格局鲜活起来,搭配边上法朵酒馆和葡籍著名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素描像的笔记本,连伴手礼都洋溢着书香气息。


我思,故我存

思存书店,美国纽约


在抵达Strand Bookstore之前,友人DD曾送给我一枚书店出品的SLOGAN TOTE,上面赫然写着John Waters的名言:“If you go home with somebody & they don’t have books, don’t fuck them.”于是此行探索纽约,造访这个霸气侧漏环保袋的诞生地早早就被提上议程。

搭L线到达Union Square,南行三分钟到达12街和Broadway交叉口,顺着一长溜脚手架的缝隙,终于瞥见了Strand的招牌。该书店始建于1927年,店名来自英国一本古老的文学杂志,这也正符合Strand盛产绝版二手书的特色。其实在纽约的书店五花八门,仅曼哈顿区就有百来家,Barnes & Nobles Bookseller这类集团连锁产业可谓Strand的强劲对手,但创始人Ben Bass那一句“18 Miles of Books”的口号并非浪得虚名,据说每日仅是回购书籍就能高达3000册,三层狭窄的空间里听到最多的便是细细碎碎的“Excuse me”。

正因其价格低廉、珍本繁多、亲民阅读等显著优势,让快九十高龄的Strand Bookstore在通往布朗克斯区的大道上成为一个爱书人的里程碑,也难怪此处是世界各地的著名作者来纽约的必经之地。除了充满黑色幽默感的书店衍生品之外,Strand的文化理念也深得我心。Ben Bass先生说过:“开书店的更需要谦逊,因为许多读者都有比你更丰富的知识。”所以,每位店员面试都要经过数次有关书籍和文学知识的考核,在他看来,好的书店不但忠于售书,更懂得尊重读书人,也难怪Ben的孙女Nancy Bass曾笑言:“抱歉,在Strand你买到的是一本书,可不是一杯cappuccino。”

值得一提的还有Strand Bookstore的中文译名,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思存书店”。的确,当你漫步在车水马龙的格林威治村,很难不被站在Strand门口认真翻书的人们吸引,那种凝神的表情里镌刻着“我思故我在”的泰然自若,与“我思故我存”的气质一拍即合,仿佛每个在旧书手推车后的过客都因在此驻足阅读而变得闪闪发亮。


神说,要有光

城市之光书店,美国旧金山


世界上或许再也没有一家书店可以比City Lights更适合诗歌。自1953年诗人Lawrence Ferlinghetti在旧金山北部海滩创办“城市之光”起,这里就一直都是诗歌、政治中心,以及反主流文化的堡垒。作为Jack Kerouac和Allen Ginsberg的第二故乡,北部海滩被誉为上世纪50年代Beat movement的诞生地,Ginsberg更是赤身裸体在书店附近的“六艺廊”首次向大众发表《嚎叫》一诗。当书店创办人Ferlinghetti决意出版这首诗后,城市之光书店就跟旧金山一样,成为美国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重要标志。

说起书店特色,不得不提到涉及大量电影、剧本、先锋读物的Beat literature专柜,以及二层充满张力和戏剧色彩的poetry room。沿着木质楼梯缓缓攀爬,扶手两侧墙壁上挂着多种文字的新新诗人作品和昔日的交流活动影像。当爬完吱吱作响的台阶,眼前出现的是一扇大窗和一把椅子,配合整体安静的阅读气氛,别有一番庄严肃穆。走近看,发现墙上还用记号笔写着“Poet’s Chair”的标语,并画了一个朝下的箭头来暗示用意。当我战战兢兢地坐下,松弛地后仰,才发现,从这个视角看整个二层,就好像是一个诗人在环顾自家的书房—堆积如山的书册,夹缝里藏着的黑胶唱片,嵌在笔记本里的泛黄老照……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别样的安心,在这间斗室,读书人就是最美的风景。

从Bush街走到Grant街再穿过花花绿绿的Chinatown,Sallon街边的Pub和café里不时传来谈笑声和碰杯声,可这热闹都是他们的,你什么都没有。然而再踱上几步后抬头,City Lights书店就这么突兀有力地矗立在你面前,宛如从金门大桥上剥落的一道橘金光芒,照亮这座疏离的城市和雾中漫步的游吟诗人。—正如《圣经》所言:“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当光发散在天空,又普照在地上,City Lights就这样成了。

撰文、摄影:陈寅蓉(Erica YinRong Chen)



▽点击图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