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金融业的四个要点,周小川、郭树清的权威解读来了

2017-10-23 马吉英 中国企业家杂志

摄影:马吉英

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业有哪些改革成就?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 编辑|米娜


10月19日上午9点,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召开讨论会。


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发言时表示,五年来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银行业综合实力持续上升。目前银行业总资产240万亿元,是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体系,比2012年末增长了83.1%。


同时他提出,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坚决抵御化解金融风险。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讨论会上,周小川、郭树清、易纲等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成就,解答了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

 

要点一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郭树清(中国银监会主席)


过去五年,银行业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特别要提到,银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起步很早,最近五年取得根本性突破。继国有大银行完成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之后,越来越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速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比如,12家股份制银行中,民间资本持股达到43.73%。城市商业银行中,民间资本已经超过50%。农商行中,民间资本持股超过80%。股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性举措。


一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权多元化还可以继续发展。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股东发挥作用、履职不到位不规范,还有隐瞒股权、代持等。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履职,特别重视董事会建设和独立董事的选拔。


第二是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第三是完善约束机制。


第四是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第五是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目前中资银行在64个国家设立约1400家经营性机构,外资银行在我国69个城市设立了1016家经营性机构,外资银行发展总体稳健,但在银行业市场份额中,外资银行是下降的,我们认为这不利于促进银行业竞争。要加大力度对外开放,给予外资银行更大空间。

 

要点二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表现如何?

 

郭树清(中国银监会主席)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持国家重点领域、经济薄弱环节。目前基础设施贷款余额是23.8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60.5%。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0万亿。


我们觉得所有实体经济行业都是银行业的支持对象,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银行业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脱贫攻坚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等重大项目。


风险方面,银行贷款首先是信用风险,钱放出去能不能收回来。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在实体经济中、业务实践中,通常发生借钱不还的问题。

 

易会满(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支持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天职,实体根深、金融才能叶茂。这五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统筹好总量、结构、风险的关系,统筹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境内和境外的关系。五年来,累计投放在实体经济的贷款额度是50万亿。

 

要点三

如何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在本轮的金融危机之前,主流央行是以货币政策为中心的,本轮危机的经验说明价格稳定并不等于金融稳定。在次贷危机和雷曼危机之前,物价水平是稳定的,但是金融资产的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不断积聚,而且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市场也越来越复杂,易传染,所以产生了金融危机。


反思金融危机,大家认识到,光有物价稳定为核心的货币金融政策,还不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来源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市场的传染。宏观审慎政策就是对这种顺周期性和复杂的金融市场对症下药。


因此,要求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作为双支柱调控框架,保持币值稳定,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中国是较早开始探索实践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结合的,一方面积极稳妥推动货币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另外也着力建立宏观审慎的内容。


具体说,宏观审慎主要有什么内容?


第一是在2011年,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的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整个金融机构有多大本钱就做多大生意,扩张速度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和资本金相适应。2016,将差别准备金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就是MPA,将更多金融资产和金融活动的扩张行为纳入管理,从7个方面来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要求他们注意风险。


第二,特别注意跨境资本流动,以公开透明市场化的手段进行逆周期调节,使得跨境资本趋于稳定。


第三,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形成因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主要内容。

 

要点四

如何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郭树清(中国银监会主席)


我们作为银行业监管机构,治理乱象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体看进展符合预期。我们今年的重点是确定同业、理财、表外这三个领域,因为这三个领域覆盖了很多比较突出的风险点。比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所以我们集中精力整治这三个方面。


之所以是这三方面,还考虑主要涉及资金的虚转率和空转率,对实体经济影响比较小。也不能否认有些特殊目的投资公司是投向实体经济项目。


现在看,同业资产规模和同业负债规模都比年初减少了两万亿,银行理财增速大幅下降,同业理财净减少,委托贷款也在净减少,特殊目的投资也大幅下降,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说,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是不能掉以轻心,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今后整个趋势是,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风险是可以化解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首先,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概念也说了若干年了,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是指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在市场上发生剧烈的连锁反应、使经济和就业受到重大冲击的风险。


各个国家风险点不一样,共同点是,首先全球都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风险,另外要防止恶性资产泡沫(可能在股市、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等)破裂导致的风险。对于改革转轨的国家来说,系统性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因为转轨过程中可能不良资产会非常多,规则、监管各个方面都有所不足,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大面积不健康。我们也看到过很多转轨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机构都垮了,或者卖给国外了。再有一点,就是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顺利时期过于乐观,会造成矛盾积累,到一定时刻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瞬间”,发生剧烈调整。这是我们要防止的。



值班编辑:牛雪珺

审校:张弘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