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字长文,14位产学研领袖,带你看懂【智慧城市】新风向 | CCF-GAIR 2019

王刚 雷锋网 2019-12-15

▲点击上方 雷锋网 关注


一文看懂智慧城市的产学研心态。

 文 | 王刚 

编者按:7月12日-7月14日,2019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博览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智慧城市作为复杂巨系统,一直是近十几年来产业界、学术界重点研判的话题。

从早期的集成商、运营商,到新晋的PATH等新兴科技巨头,他们对于城市的发展一直看好,研发与设备投入也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一批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安防、智慧医疗、城市规划的垂直厂商、科研单位也顺势崛起,构成了城市智慧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7月14日,来自平安、华为、阿里、腾讯、科大讯飞、中规院、赛迪研究院、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碧桂园服务、银江股份、高德地图、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浩鲸科技、力维智联等企业界、学术界的14位嘉宾共聚一堂,就城市数据智能、数据治理、数字孪生、数字仿真等前沿技术做了深度探讨。

这些演讲中,有对于巨头本身智慧城市业务的详尽介绍,有对于行业发展现状的深度反思,有对平台与实际业务如何打通的精确表达,现场观众反响强烈。

01


平安智慧城市胡玮:AI、IoT、云计算对城市化有巨大推动

大会开场,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首先登上讲台,讲述了科技对于城市的改变,并详尽介绍了平安对于城市业务的看法与布局。

从达特茅斯会议举办到神经网络算法发明,AI发展迎来了第一次小高潮;此后随着专家系统兴起、BP算法出现,AI发展进入新领地。随着近几年云计算以及深度学习的提出,语音和视觉识别成功,AI实际上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各项场景不断实现横向和纵向的融合,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特别专业的领域涌现。

胡玮指出,平安当前有两大聚焦:金融和医疗;有五大生态圈:金融、医疗、车、房、智慧城市。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方面,平安已经颇具实力。在城市领域,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运动是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的进展更快: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为55% ,中国该比例为58.52%。

“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平安是在多个领域跟政府进行合作,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帮助政府‘两提两降一透明’:提高政府的效率,提高市民的满意度,降低政府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成本,最后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胡玮着重介绍了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协助政府做了市民服务平台叫“i深圳”。上线至今,已有1200万用户,到年底会有95%的市民服务(个人服务)和60%的企业服务(法人服务)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除此之外,在市场监管、经济分析、垃圾分类、智慧贸易等层面,胡玮均展开了细致阐述。

02

华为郑志彬:打破应用分离之墙,建好数字平台底座

作为智慧城市领域的资深专家,华为企业BG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郑志彬博士在会上带来了他的最新思考。

郑志彬指出,数字经济正在崛起,真正成为全球数字增长的新亮点,它比传统经济增长速度高2-3倍。未来更值钱的不是设备、土地面积,而是人才、成本和企业竞争力业务流,无形资本比有形资本更值钱。

在数字经济深度带来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会成为其主要实体与核心载体。整个城市对GDP的发展贡献最大,70%的GDP来自城市本身。经过多年实践,华为提出一个理念:1+1+N。

郑志彬指出,华为希望在智慧城市数字空间中打造一个“数字平台”,一个智慧大脑IOC(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决策支持等),以及N多行业智慧业务应用。智慧大脑IOC作为中枢,其作用就是把分离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数据有机整合到一起,展示其协调运转的价值。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各行各业应用中会用到很多其他关键设施,政务应用会用到数据平台、视频平台,环保应用会用到地理信息、视频、指挥调度系统。这些基础能力原来在不同的行业中使用,成本会很高,互相孤立。今天我们在思考如何把所有的基础能力整合在一起。”

郑志彬强调,华为的数字平台不在硬件有多强,而是把基础能力整合在一起时应用会更强,只有应用才能体现基础设施强。他透露,目前华为智慧城市已经在贵阳(云上贵州生态系统)、山东高青(农业县的新旧动能转换)、沙特延布(石油城市转型)等地提前把数字平台带入城市运行体系中。

03

中规院杨滔:未来城市的智慧规划怎么做?

作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研发副主任的杨滔博士,既担任了本场主持人,同时也带来了一份重磅报告:《未来城市的智慧规划》。此前,他曾负责雄安数字规划平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核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大伦敦战略规划空间专项等项目。

杨滔指出,数字规划平台遵循国家战略,以数字中国为宏伟目标,力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以及共享五大理念。雄安新区提出孪生城市概念,即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这其中最核心的还是对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全域化智能环境系统建设、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对于城市来说,有能源系统、水系统、环境系统、绿色出行系统;对于社区来说,有便捷社区服务、智慧办公、智慧家居;对于个人来说,健康、碳排放量都是个体对城市的感知、需求,自身的服务就是对社会的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敏捷的系统,能够把这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的方式之一就是浸入式公共界面,这和个人的穿戴式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今后无所不在的智慧化界面中,公共空间智慧界面密度将会度量城市是否具有活力。”

基于此,中规院提出数字规划平台3.0之路:从过去仿真展示,走向智能化地辅助决策。在雄安项目上,中规院从城市现状,到总体规划、控规、建筑市政设计、施工、竣工,最终以物联网的方式,将竣工后的运营情况,反馈到城市现状,用于规划评估,最终做城市精细化管理。 通过标准监测基因库建立、多规融合、动态优化、开放中规,最终建立实体和虚拟的时空城市。也许这就是未来的空间规划模式。

04

阿里云曾震宇:数据智能将突破城市物理空间瓶颈

作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副总裁、数据智能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曾震宇负责数据智能产品研发,以及大数据项目的交付实施,覆盖交通、航空、金融、工业、互联网、政府等多行业。他在题为《全局协同的城市数据智能》的演讲中,阐释了城市发展的困局以及“城市大脑”如何成为城市核心引擎。

曾震宇指出,城市智能化演进分别经过“感”(信息化)、“知”(数据化)、“动”(智能化)三个阶段,这构成了城市演进的智慧。对于今天城市的困局来说,表面看起来是资源的不足: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空间资源、教育资源.....面对这些不足,似乎可以通过增加资源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实际上,物理空间有限,堆叠资源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城市大脑本质是把城市各处没有发挥价值的数据当做城市的新资源,就像水、电、煤、道路、空气一样。现在很多城市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把数据利用起来,对数据进行加工、融合,从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他强调,城市级别的数据资源平台是城市大脑非常重要的核心:既打通各领域数据,又通过逻辑隔离的方式对它们进行相应地保护。

曾震宇同时表示,城市大脑无法把所有的城市管控起来,非常简单的人工重复的工作可以用城市大脑接替,大量城市专家可以聚焦在重点、难点的问题上进行人工个性化的干预。此外,交通、旅游等数据还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05

数字广东王新辉:智慧城市新蓝图-Wecity

王新辉是腾讯公司政务云副总裁、数字广东CEO,负责数字广东公司全面运营管理工作。数字广东作为由腾讯+联通/电信/移动共同投资成立、华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一家企业,正被外界广泛关注。

他透露,2018年9月,腾讯进行了第三次组织架构重组、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希望用数字化助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而腾讯未来城市战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2019年5月,腾讯推出智慧城市方案“未来城市Wecity”。这个方案是利用腾讯在互联网上的战略和优势实现。“WeCity”的底层是腾讯云的基础产品和能力;中间层是智慧平台,支撑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产业互联等四种解决方案。最上层是各类“微距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微端工具,实现对C端用户的触达。

“数据确实是数字政府的核心。”王新辉强调。

在“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模式下,广东数字政府改革运转流程是广东省直部门向省政数局提建设需求,政数局向数字广东公司采购服务。经过一年时间,数字广东把整个广东厅级数据、地市级数据完全打通,目前建立了数据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等,同时目前数据量有14350类,数据总类超过95亿条,底层的数据量非常大。

06

科大讯飞童剑军:AI城市的实现路径

童剑军博士是现任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副总裁/总工程师,是国内智慧城市领域顶尖专家。在演讲中,他从城市信息化建设路程谈起,讲述了科大讯飞对AI城市的畅想。

对于城市而言,经历过电子化、网络化、数据化、智慧化,下一个会迎来什么时代?童剑军的回答是“AI”。AI走过了20年的发展之路,到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未来城市的形态构建会产生巨大影响。语音技术是其中特备重要的一环,今天,很多机器合成的语音已经和人类的语音基本无差别。

在现场,童剑军演示了多个视频,包括翻译机如何识别方言、地图导航如何合成明星语音、虚拟主播如何模仿名嘴声音等。他指出,人工智能浪潮的来临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了实用阶段。不过AI是帮助各行各业的人提高劳动效率,但机器无法根本上取代人类。

07

赛迪研究院杨春立:数字孪生城市的顶层设计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软件与集成电路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博士一直走在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第一线。她做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探索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她指出,从智慧城市这个理念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现在有100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建设智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省级和副省级城市100%都在构建,地级城市是74%,甚至县级城市建设的比例也达到了三分之一。尽管数量庞大,但成效却是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存在10大共性问题,比如说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市民参与、关联性不强的建设也被纳入城市项目、大而全却落地难等。”

如果对智慧城市进行顶层设计呢?赛迪研究院2013年提出来的梳子型顶层设计,按照统筹的思想来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运用这套方法论曾对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张江科学城等地做过顶层设计。

技术上,数字孪生+CIM(城市信息模型)是最被看好的方式。目前在制造领域(大飞机、大轮船、高铁等)极端复杂的产品里面都用到了数字孪生,它的核心就是构建了一个物理和信息交互的模型。

杨春立强调,新型智慧城市要从盲目追求土地空间的城市发展旧模式中解脱出来,要把政府、企业、居民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缺一不可的主体,明确各方需要承担的职责,建立“让数据能依法交换流动、可依法开发利用、可精准追溯责任、可动态分配利益的体制”。

08

深圳大学王伟玺:复杂虚拟城市环境建模与仿真技术探讨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士助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副系主任王伟玺的亮相是大会的一个精彩时刻。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目标特征提取与匹配、三维模型重建、虚拟城市环境等,因此大会现场,他着重分享了复杂虚拟城市环境构建与仿真的技术。

王伟玺指出,人类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三维环境中,包括城市建筑、道路系统、地形地貌、地质矿藏、地下工程设施等等都位于三维场景当中,全面透彻的对三维空间进行感知和认知表达,已经是现在城市管理治理必须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感知能力上,天基上有各类遥感卫星,空中有固定翼或者直升机飞机航空摄影、无人机航空摄影等,地面上有各类视频监控、卫星增强网等,更显立体化。

“虚拟城市环境是我们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基础,也是空间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必须完成的工作。”

王伟玺透露,深圳市从2018年12月开始就启动了全市的虚拟城市环境数据采集这项工作,总共分一期和二期两个阶段,一期是从2018年12月开始,二期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预计总共在今年年底结束。它的工作是对全市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倾斜摄影测量、机载激光扫描(Lidar)的三维数据采集。整个采集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70%,现在全市激光扫描数据已经基本完成。

在地上下室内外的三维建模完成之后,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对这些三维模型进行表达。王伟玺谈到,在对城市进行模拟和仿真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它的建模和仿真应该到哪个细节程度。OGC组织在CityGML2.0版本中发布的从LOD0到LOD4的5级细节层次模型规范,也是当前大家主要遵从的细节层次规范。

对于体育馆、植被、名树古树,精细化程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因此,在不同的可视化场景下,应该按照相应的建模和仿真的层级来选取对应的细节层次。

09

碧桂园服务袁鸿凯:构建AI神经网络 打造社区大脑

学术报告结束,进入企业演讲流程。碧桂园服务CIO官袁鸿凯在现场对智慧物业、社会社区的模式升级做了具体案例的解析,并指出数字化已成为物业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动力。作为物业领域龙头企业,碧桂园服务目前致力构建社区场景下的物联网技术部署实施及社区神经网络。

传统物业中,设备设施老旧,靠人力维护;渠道单一,服务不透明;经验式运营,决策慢,成本高等问题突出。在数字化物业中,可以畅想的是设备设施智能化,有智能监控运维;线上线下全渠道,每一次服务可追溯;数据化运营,全移动办公。他觉得,整个物业行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这其中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将人工成本、一线应用成本降到最低,这是非要用人工智能去做的事情。

通过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的合作,目前碧桂园服务已经打造了企业级AI应用平台和算法训练平台,将已有的商业服务项目跟现有的平台能力进行结合,并且在应用上,已使用到智能眼镜(人到人机合一)、社区机器人(人机协作)等。

“物联网和信息网两网融合,智能物联网前端采集和计算,形成结构化数据进入信息网,让数据在感知端发源,经过解析和治理,最终与信息网当中的数据融合并产生更大的价值。”

10

银江股份徐甲:基于HI @ AI的城市交通治理

银江股份是行业内涉足智慧交通较早期的企业之一,从2017年起就在杭州参与“城市大脑”项目。作为银江智慧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徐甲博士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基于HI@ AI的城市交通治理——信号优化整体解决方案》。

HI@AI即意味着人的智能、专家的智能基于人工智能,也就是人工智能是一个工具化和辅助的定位。徐甲指出,交通基础大建设时期基本完成、存在规划遗留问题、重建设轻运维、资源分配不均衡,并且忽视了数据资源,以建设思维部署软件、交通控制粗放缺乏规范等问题突出。对于相关利益群体而言,管理权限分散、专业人才缺失、维权意识薄弱。而现在业主、政府等追求AI技术加持、智能化、可视化以及治理成果的显现,推动了政府专项资金长期支持以及长期从上至下的重视。

他详细介绍了银江在智慧交通领域已经形成了AI全域交通信号滚动优化系统、AI交通信号实时推荐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指标评价系统、信号配时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信号配时工作管理系统这5套平台工具,将交通治理变成可视的流程和标准的管理。这其中的每套算法都在杭州的实际的路口做过精确的检测。

“通过点、线、面多层次的结合技术,首先从区域的角度设置区域的壁垒,对这个区域进行边界的控制,对关联路口的影响进行分析之后,然后把关联的路口作为一个组团的对象进行控制。从人机耦合、线上线下配合、实务与研究结合的角度看,变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技术如何变为落地方案?徐甲也给出了回答。

11

高德地图苏岳龙:城市智慧交通,重点在交互、协同

作为高德地图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主任,苏岳龙博士长期从事实时数据库系统构建、时空大数据分析、城市交通评价和特征分析、交通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研发等工作。在现场,他就高德地图“智能+”出行战略做了深度解析,并介绍了高德地图在“智慧+GIS”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案例。

在目前,高德地图是中国最大的人地属性关系大数据平台、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拥有完善的人地属性的时空大数据能力。

他谈及,回想十年前传统的模式,政府一些交通信息的发布都是通过诱导屏、交通电台来完成的,公众即使获知了实时的交通事故信息,也无法跟政府的平台互动。而随着智能终端的应用和发展,可以从数据、信息、应用三个方面设计,并实现这种新的出行模式。例如通过智能终端的APP连接政府和连接公众,为政府提供更好的交通精细化管理,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实时获取出行服务的更好的手段,把二者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信息的闭环。

城市智慧交通,重点在交互、协同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协同方面,第一是人与路的协同,是对驾驶人出行路径的规划、引导,避开容易拥堵的路段,实现路网交通流均衡优化,达到路网最优。第二是车路协同,是指被动的交通控制变成主动的交通控制,强调的是车本身也参与到交通控制之中。城市大脑在杭州落地应用了“一路护航”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12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邹伟明:智慧的粤港澳大湾区要“求同存异”

活动现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产业发展委员会理事长、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协会执行会长邹伟明带来了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群的发言。

他指出,目前,9+2智慧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就是智慧大湾区,智慧协同、求同存异成为重要特征。通过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性顶层设计规划,在协调一致的框架下,灵活应用现有和未来的技术手段来规划建设完善大湾区。智慧大湾区建设是一个超级巨系统工程,这不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机构能够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来支撑。

通过对大湾区各城市GDP、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的评估,邹伟明觉得,产业集群该布局要实事求是,把握住机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13

浩鲸科技徐晓军:AI实现的5大基础条件在交通领域全部具备

浩鲸科技智慧交通技术负责人徐晓军从业智能交通十余载,在交通基础工程、软硬件工程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洞察,对交通信息化理解深刻。浩鲸科技前身是中兴软创,2018年,阿里注资,成为阿里旗下第二大云计算品牌。在现场,徐晓军重点谈到了AI对交通的“重塑”。

“作为AI的创造者,AI会要求我们与过去不一样,从传统升级到智能,不再只是利己,要同时具备利他的心态。过去行业设计的交通产品主要是考虑传统业务,帮助我们的管理者完成工作,现在我们要让交通产品去懂人,知人意,遂人愿。


曾经行业对待数据,更多认为是一个信息记录与传递,现在我们要用算力、算法、模型、人工智慧,赋予数据灵性,让数据主动、智能。”

徐晓军谈及,其实人工智能要实现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它必须满足5个成功条件,比如海量数据、丰富的理论模型,专注某个领域的技术打磨、面对大数据所需的超大计算力、顶尖的科学家智慧,恰巧这些条件在交通领域都具备。

随后他分享了8个AI在交通领域的创新点,包含AI交通信号优化、“多时空副本博弈” 交通组织优化、对交通需求侧提供基于AI的智能诱导服务、AI交通应用、AI为警情处置织起智能的“过滤网”、具备意识的交通视频监控、AI打造会想会做的“交通指挥官”、交通设备设施的AI服务等。

14

力维智联黄启明:智慧城市系统建设要层级化,只建一个大脑过于简单

力维智联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智慧城市产品线总经理黄启明博士在现场讲述了力维在AIoT社区领域的一些工作心得,并谈到他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忘初心,以人为本。

他提到,AIoT社区设计初心主要有三维、三心、三化、三力。

三维体现在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三心主要在细心、耐心和巧心;三化是智能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三力则是问题的感知能力、演化的研判能力、问题的处置能力。对于城市中的城管场景而言,过去是靠“朝阳群众”发现,现在更多是要靠传感器,视频的智能分析、事件前端发现能力是非常要紧的。事件发生之后,系统必须一定时间得到通讯,赶紧处置。

“城市的管理从市到区,从街镇到社区,真正的系统建设不是简单的建一个城市大脑就能解决的,更多的还是要有下面各个支撑的体系,一方面这是尊重现有的现实,也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觉得目前比较好的途径就是这样。”

演讲最后,他补充道,未来可能一个城市大脑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在当前这个阶段,我们还是需要尊重现有的现实情况。

以上为本次CCF-GAIR 2019 【智慧城市专场】综述内容。

推荐阅读

阿里普通股计划“一拆八”;高通推出855 Plus芯片;华为进军电视领域,荣耀发布智慧屏

2019 AI 最佳成长榜颁奖盛宴:13大热门领域,52家获奖企业,见证AI新十年

周明: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体系和未来之路 | CCF-GAIR 2019



「AI投研邦」将在近期上线CCF GAIR 2019峰会完整视频与各大主题专场白皮书,包括机器人前沿专场、智能交通专场、智慧城市专场、AI芯片专场、AI金融专场、AI医疗专场、智慧教育专场等。「AI投研邦」会员们可免费观看全年峰会视频与研报内容,扫码进入会员页面了解更多,或私信助教小慕(微信:moocmm)咨询。

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