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杉矶的这座旧厂房里,藏着一家十年后可能改变世界地缘经济的酷公司

2016-05-23 龟途慢慢 极客公园


 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Hyperloop One 

“我们探访了「超级高铁」 Hyperloop One 的美国总部,今年七月,他们将出现在上海的极客公园奇点大会上。


5 月 12 日,超级高铁项目 Hyperloop One 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成功测试了其推进系统,只用了 2 秒钟的时间就震惊世界。一台 10 英尺长的金属撬在 1.1 秒的时间内从静止加速到了大约 186 公里/小时(即 110 英里/小时)的速度,并在 2 秒钟的时候将速度提升至了 640 公里/小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99ppjtar&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也意味着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三年前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轮船、汽车、火车、飞机之外人类终于有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借助 Hyperloop,理论上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只要 30 分钟,45 分钟就能从北京到上海。

10 天之后的 5 月 22 日,极客公园记者亲临探访位于洛杉矶的 Hyperloop One 总部,一个全球顶尖科学狂人和商业精英组成的黄金团队有着怎样的工作环境?他们想要改变什么?马斯克三年前的一个「鬼点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近现实的?

旧厂房改造的办公室,通向浪漫未来的现实路径

Hyperloop One 的总部并不起眼,位于洛杉矶一栋普普通通的旧厂房,门口没有很大的招牌,也没做酷炫的外墙装饰,只有一个写着 2161,Hyperloop 的简单门牌,推门而入之后,则是一大片开放的办公区——三位合伙人的工位坐落在这个旧厂房改造的办公区的一隅,与员工的工作区之间并无隔断。办公区墙上贴着的从蒸汽机车到高铁时代的历代产品海报,无声地宣示着这家初创公司的野心。

「BE ANYWHERE. MOVE ANYTHING.CONNECT EVERYONE」作为这家公司的愿景被放到了其官网最显眼的位置,比起大多数看客眼中只是一个距离现实还很远的黑科技,Hyperloop One 团队本身却正在一步步搭建通向未来的现实路径。

据极客公园在对 Hyperloop One 的实地拜访中了解,在 5 月 12 日内华达州沙漠中成功测试推进系统之后,每一周 Hyperloop One 都在加速其产品不同方面的测试,预计在 2020 年,全球第一条真正运行的超级高铁线路就将在迪拜落地,除此之外,俄罗斯铁路公司也已经与 Hyperloop One 开始了联合研发的合作。

在美国本土,Hyperloop One 正在积极地与政府等公众职能部门沟通,采取的策略会是先从安全性更高的货物运输开始试水。毕竟,无论是运用到货物运输还是载人运输,当需要坐 9 个小时火车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变成只需要 30 分钟,被改变的不仅是人类的出行,甚至将深刻影响全球的地缘经济。

而今天所有这些关于未来的美好蓝图,三年之前还只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想。

三年前马斯克的「鬼点子」如何走进现实

提到 Hyperloop 超级高铁,最不该忽视的名字并不是家喻户晓的埃隆•马斯克,而是 Hyperloop One 公司的灵魂人物,伊朗裔移民 Shervin Pishevar。

他出生于一个来自伊朗德黑兰的移民家庭,父亲曾从伊朗政府的死刑名单上死里逃生,跑到美国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后来,Pishevar 进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分子生物,但他后来最主要的成就并不在此,而在于他在投资领域的一系列作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两次创业成功后把公司给卖了,然后加入了一家被同行看低的老牌风投机构,再之后投资了可能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科技公司之一的 Uber。

在硅谷获得名声之后,Pishevar 对政治外交事务的私人兴趣使他无心插柳的发现了 Hyperloop。

在 2012 年的时候,Pishevar 与奥斯卡影帝西恩•潘共同乘坐马斯克的私人飞机飞去古巴,要求古巴政府释放一些被关押的美国人。在途中,当听闻马斯克想要暂时放弃他那个传闻中的「超级高铁」计划时,是 Pishevar 鼓励他继续做下去。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当中,Pishevar 一直想要让马斯克公开他在 Hyperloop 方面的研究,但马斯克实在是太忙了,于是 Pishevar 不想再等了。

在 2013 年 5 月的 AllThingsD 大会上,当马斯克又一次拒绝透露 Hyperloop 的内容时,Pishevar 在观众问答环节接过了话筒,对马斯克说道:「Elon,听说你有一个名叫 Hyperloop 的计划,你不妨和观众们说说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它能如何改变世界吧。」马斯克勉强才混过了这个难题,他承诺会在 8 月的时候公布这一切,于是,Pishevar 终于在 2013 年 8 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在 2013 年的 8 月 13 号,埃隆•马斯克在其麾下的公司 SpaceX 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Hyperloop Alpha」的长篇论文,在其中,马斯克提出了属于未来人类的「第五种交通方式」,这种在轮船、汽车、火车和飞机之外的交通方式能够通过低气压管道、使用太阳能、在悬浮的状态下用运输舱将人或货物在接近声速的状态下运送出去。这种交通方式将会使用最多 28 人座的运输舱,能将乘客在 30 分钟之内从 LA 送抵旧金山,单程票价大约为 20 美元,工程的总造价也不会超过 60 亿美元。这就是所谓的 Hyperloop,也就是我们中文中所说的「超级高铁」。

马斯克论文中的解释图

在当时,马斯克并没有提出任何在商业领域开发 Hyperloop 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完全开放了出去,同时也表示自己是在 Tesla 和 SpaceX 中不少工程师们的帮助下才完成这个设计的。

「我可能会试着去造出一台演示样机出来」,马斯克在当时这样说道。确实,他当时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再成立一家公司的打算,「我的思考大概围绕着这些方面,也许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开始。」

对于自己究竟为何要将这个计划开源,马斯克没有做出任何公开的评论,但我们从事实上看,也许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太忙了。让我们来看看马斯克的头衔吧:他是太空研究公司 SpaceX 的 CEO 和 CTO,也是汽车公司 Tesla 的 CEO,同时还是可再生能源研究公司 SolarCity 的董事会主席。这些职责都决定了,尽管他对这个可能改变人类交通方式的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他可能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尽管如此,马斯克和他的这个野心仍然遭遇了不少的非议,许多人都认为他的计划是异想天开;更糟糕的是,有人甚至觉得他这样做纯粹是为了破坏高铁项目的进行;甚至还有人觉得他要在出现了一个优胜者之后加入他们,以此来走一条「捷径」。

于是,马斯克进一步地做出了退让。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当中,他决定对于任何一个开源的 Hyperloop 项目都提供支持。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企业、工程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当中,有两家公司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暂时的领跑者,一家叫做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HTT),另一家叫做 Hyperloop Technologies。他们的名字看上去很相似,而马斯克与他们两家公司也都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终于在5月12日,Pishevar 所创办的那家公司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测试了 Hyperloop,这家公司就是本文的主角 Hyperloop One,也就是改名之后的 Hyperloop Technologies。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率先完成 Hyperloop One,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HTT)同样是这个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HTT 目前大概拥有 200 名左右的工程师、设计师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中的许多都来自波音、思科以及哈佛大学这样的顶级机构,只不过 HTT 的工作都是他们的「兼职」。通过这种「联盟」式的方式,他们想在 Hyperloop 这个领域创造一些奇迹。

「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我们将会需要一支全职团队,还可能要融资;但现在,我们的一切还挺顺利的。」

豪华的创业团队从何而来

Hyperloop One 有着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初创团队。发起人 Pishevar 一手投出了 Uber,CTO Brogan BamBrogan 曾主导 SpaceX 猎鹰一号火箭的设计,现在的 CEO Rob Lloyd 则是思科公司的前主席,更何况他们还有马斯克做顾问。

马斯克天马行空的形成了关于 Hyperloop 的想法,Pishevar 痴迷于这个想法,但是这远远不够,去哪里找来一群最牛的人去实现这个想法正是 Hyperloop One 故事中最性感的部分。

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马斯克公布 Hyperloop 计划的那个节点。那时候,这个项目同时也遭受了很大的非议。为了寻找合作伙伴,Pishevar 费了很大的努力,在他的推广对象中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民主党的一位重要赞助者,Pishevar 在白宫和奥巴马就 Hyperloop 的事谈了 30 分钟,为此,奥巴马还像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询问了相关的意见。之后,Pishevar 还在一起看比赛的时候找了 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去谈相关的事。

于是,Pishevar 在 Hyperloop 上的热情终于收到了回报。有不少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加入了这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前白宫办公厅副幕僚长 Jim Messina。「Pishevar 在这个项目的早期就非常了解它,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交易行为,它是那种『如果我们完成了这件事就能改变世界』的计划。所以,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行动变得快速,那这件事是可行的。」Messina 如此说道。

不过在当时,这家公司还没有一位真正的 CEO,在早期,如今的联合创始人 兼CTO Brogan BamBrogan 只能自己兼任 CEO 的角色出席各种活动。这位前 SpaceX 的工程师在去年将名字从 Kevin Brogan 改成了 Brogan BamBrogan,此举是为了在名字上与他的妻子——Bambi Liu——「融为一体」。但除了在名字上的任性,BamBrogan 绝对是一位世界级的工程师,他一手主导了 SpaceX 猎鹰一号火箭的设计工作,而他从一开始就理解了马斯克的想法。

「我对于帮助有钱人们将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的路程时间减少 20 分钟没什么兴趣」,BamBrogan 如此说道,但对于 Pishevar 提出的重塑城市与肮脏的港口货运行业的目标,BamBrogan 买账了。

Shervin Pishevar 与 Brogan BamBrogan

但让一位技术领域的工程师去干他不擅长的管理职位总不是长久之计。终于,在去年 9 月的时候,他们找来了前思科公司主席 Rob Lloyd 来担任公司的 CEO。

在此之前,Lloyd 在思科公司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去建设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最终成为了一家拥有 25000 名工程师的世界性企业的负责人。但当 Pishevar 向他描述未来遍布世界的 Hyperloop 管道网络时,他仿佛看见了自己曾经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的工作应用在交通领域的场景,于是他决定加入进来。这家公司的「三巨头」就正式组合完成了。

Hyperloop One「三巨头」的工位

不仅改变交通,Hyperloop还将改变地缘经济

5 月 12 日的公开测试是这个项目两年多来在公众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当然,当前这个演示的版本仍然有可能让任何敢于尝试的人类乘客变成肉酱,但无论如何,至少这次它成功地飞了起来。

「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里程碑」,Lloyd 说道,「相比其他几种交通方式,Hyperloop 更快、更环保、更安全、也更便宜」。更快?这是肯定的。更环保和更安全?可能吧。更便宜?理论上也许吧。当然,这些都是学术问题,除了那些用电脑勾画的时髦图案和白板上潦草而又复杂的公式,Hyperloop 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昨天的测试只是在一段轨道上运行了一台金属撬。

同时,虽然有不少学界专家在为 Hyperloop 背书,但它仍然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

比如它接近真空的低气压管道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安全挑战,因为一旦这些管道出现了破裂或是机械上的事故,那在这些管道里飞驰的行驶舱就会变成全世界最大「枪膛」里最大的一颗子弹。

除此之外,舒适性也是一个大问题。坐在那种低气压管道里高速飞奔的行驶舱中,感觉不会太好的。在 另一家做超级高铁项目的公司HTT 与 UCLA 合作的早期,UCLA 的一位中国学生 Yayun Zhou 提到她不会让她的祖母乘坐这种交通工具的,因为老人家会受不了的。于是 UCLA Suprastudio 项目的负责人 Craig Hodgetts 教授把那位中国老太太的照片挂在了他们办公室的墙上,并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让 Yayun 的祖母乘坐 Hyperloop 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工程学以及商业领域等多个部门的协作,为此,他们甚至还请来了迪斯尼乐园的主要设计者 Larry Gertz 为他们出谋划策。

另一方面,比起在消费端如何成为一个更舒适更普及的未来交通工具,Hyperloop 对于全球地缘经济的影响则会更加深远。无论是运用在海港到内陆物流中转地的货物运输还是重新塑造城市,Hyperloop 都将有潜力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个起初被质疑和嘲笑的想法未来十年将会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目前,Hyperloop One 正面向全球推出一项「全球挑战计划」,政府、企业和普通人都能向他们提交申请书以说明为什么他们需要 Hyperloop。这是一个让 Hyperloop One 了解哪里的公众法规适合 Hyperloop 发展的好主意,根据规则,他们将会在明年 3 月前选出优胜者,未来已来,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张开手臂去拥抱?

一个好消息是,今年 7 月 15—16 日,在上海举行的极客公园奇点创新者峰会上,Hyperloop One 将会来到中国,你将有机会近距离了解一个卓越的团队如何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也将切身感受到技术之于社会的真正魅力。关注极客公园,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奇点创新者峰会的最新消息。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jianghaoke@geekpark.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