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针对新冠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国际舆论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声音。一方面,世卫组织和多国卫生专家一再警告全球抗疫形势不容乐观,贸然放弃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导致疫情高峰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一些声音对中国的“动态清零”方针提出质疑,认为“不可持续”,鼓动中国应尽快改变政策。
我们认为,在全球疫情仍然高位运行、不少国家陷入抗疫疲劳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不奇怪。关键是要从各国实际出发,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避免给全球抗疫增添新的混乱。对于中国来说,局外人的评价可以“任性”,但我们自己的选择不能摇摆。
2022年5月11日,北京,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太平路46号社区设立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点,社区居民经过扫码和测温后进行核酸检测。图源:人民视觉
众所周知,自疫情暴发以来,美西方许多政客、舆论机构就一直试图把这个科学问题塑造成东西方的“路线之争”,而且一定要让中国成为“失败”的一方。基于这一立场,他们最开始宣称中国抗疫“陷入混乱”,在自己国家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之后,又不停地上演“甩锅”大戏。如今,他们在自己国家无奈“躺平”的同时,对没跟他们“一块躺”的中国说三道四,其真实用意不言自明。
根据世卫组织的评估,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约为1490万,几乎是各国官方上报世卫组织统计数字的3倍。谁来为这些不幸的生命负责?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不是“动态清零”,全球的死亡数字会更加触目惊心。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如果中国贸然放弃“动态清零”,将可能导致150多万人死于新冠疫情。
仅仅是挽救众多生命这一点,“动态清零”的意义就难以估量。而除了老年人等易感和危重症高发人群,新冠病毒对儿童造成的长期影响也是未知数。美国累计超过130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有20多万儿童不幸成为“新冠孤儿”。美国有3亿多人口,而中国人口超过14亿,我们的“动态清零”着眼的是当下,呵护的是未来。
2022年5月1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昭化东路200弄门前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曹家堰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登记信息。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图源:人民视觉
还要看到,疫情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下降约1.4%;欧元区19个成员国的GDP增幅相比上一季度收缩0.1%。经济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但“躺平”和“共存”,显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积极效果。今年2月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的英国,其医疗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疫情不断反复,学校和企业也很难维持正常运转,“有1/10的人在生病”。伴随着疫情变化和利益纷争,美西方一些国家在“封锁—疫情放缓—放松管控—疫情反弹—再次封锁”的循环中反复折腾,直接拖累了本国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
相比之下,由于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8.1%,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美西方一些人将“动态清零”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并不是基于科学理性的分析,而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新冠大流行远远没有结束,奥密克戎毒株还在不断变异。据报道,传染性比现有奥密克戎高30%的变异毒株已经登陆韩国,目前报告的六例感染病例均为美国输入。这是加紧努力的时候,而不是“躺平”放松的时刻。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正是对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负责任。那些自己抗疫无能、还要求别人跟着“躺平”的行为,在科学和道义上都是有亏欠的;那些对内漠视生命、对外“甩锅”推责的国家,才应该受到质疑和谴责。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5日,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售票处,一些旅客不再佩戴口罩。图源 :视觉中国
2020年以来,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从全链条防控的“动态清零”,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也一定能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坚持“动态清零”,这是中国的最大清醒)
当前,针对新冠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国际舆论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声音。一方面,世卫组织和多国卫生专家一再警告全球抗疫形势不容乐观,贸然放弃严格的防疫措施,可能导致疫情高峰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一些声音对中国的“动态清零”方针提出质疑,认为“不可持续”,鼓动中国应尽快改变政策。
我们认为,在全球疫情仍然高位运行、不少国家陷入抗疫疲劳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不奇怪。关键是要从各国实际出发,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避免给全球抗疫增添新的混乱。对于中国来说,局外人的评价可以“任性”,但我们自己的选择不能摇摆。
2022年5月11日,北京,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太平路46号社区设立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点,社区居民经过扫码和测温后进行核酸检测。图源:人民视觉
众所周知,自疫情暴发以来,美西方许多政客、舆论机构就一直试图把这个科学问题塑造成东西方的“路线之争”,而且一定要让中国成为“失败”的一方。基于这一立场,他们最开始宣称中国抗疫“陷入混乱”,在自己国家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之后,又不停地上演“甩锅”大戏。如今,他们在自己国家无奈“躺平”的同时,对没跟他们“一块躺”的中国说三道四,其真实用意不言自明。
根据世卫组织的评估,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约为1490万,几乎是各国官方上报世卫组织统计数字的3倍。谁来为这些不幸的生命负责?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不是“动态清零”,全球的死亡数字会更加触目惊心。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如果中国贸然放弃“动态清零”,将可能导致150多万人死于新冠疫情。
仅仅是挽救众多生命这一点,“动态清零”的意义就难以估量。而除了老年人等易感和危重症高发人群,新冠病毒对儿童造成的长期影响也是未知数。美国累计超过130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有20多万儿童不幸成为“新冠孤儿”。美国有3亿多人口,而中国人口超过14亿,我们的“动态清零”着眼的是当下,呵护的是未来。
2022年5月1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昭化东路200弄门前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曹家堰居委会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登记信息。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图源:人民视觉
还要看到,疫情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下降约1.4%;欧元区19个成员国的GDP增幅相比上一季度收缩0.1%。经济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但“躺平”和“共存”,显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积极效果。今年2月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的英国,其医疗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疫情不断反复,学校和企业也很难维持正常运转,“有1/10的人在生病”。伴随着疫情变化和利益纷争,美西方一些国家在“封锁—疫情放缓—放松管控—疫情反弹—再次封锁”的循环中反复折腾,直接拖累了本国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
相比之下,由于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8.1%,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美西方一些人将“动态清零”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并不是基于科学理性的分析,而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新冠大流行远远没有结束,奥密克戎毒株还在不断变异。据报道,传染性比现有奥密克戎高30%的变异毒株已经登陆韩国,目前报告的六例感染病例均为美国输入。这是加紧努力的时候,而不是“躺平”放松的时刻。这种情况下,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正是对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负责任。那些自己抗疫无能、还要求别人跟着“躺平”的行为,在科学和道义上都是有亏欠的;那些对内漠视生命、对外“甩锅”推责的国家,才应该受到质疑和谴责。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5日,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售票处,一些旅客不再佩戴口罩。图源 :视觉中国
2020年以来,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从全链条防控的“动态清零”,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也一定能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坚持“动态清零”,这是中国的最大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