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剧评 | 《我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讲述军魂军胆创造的奇迹

刘波 CCTV纪录 2024-02-02



今天(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致敬,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昨日刚刚在CCTV-9首播收官的五集纪录片《我的抗美援朝》通过志愿军老兵讲述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与细节,呈现出了一种扣人心弦、惊天动地的力量,让人一次次地受到强烈的冲击。



这部纪录片突出的特色是点面结合、见微知著,聚焦于小人物在大事件中的表现。


该片抢救性地采访了全国500多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梳理,呈现出了部分亲历老兵的讲述。


片中,一群从战火中走来的志愿军老兵,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军种兵种,他们带着昔日的硝烟,跃然眼前。


这些老兵身着不同时期的军装出现在屏幕上,各自以亲身经历,倾情讲述着70多年前的那段硝烟往事,虽片言只语,却能道出抗美援朝胜利的密码。



从老兵口中,大家听到最多的主题词是“军魂军胆”。何谓军魂?老战士回答,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军魂指引着军胆,军魂与军胆始终相伴。


军胆,体现在两军相逢勇者胜,勇于以弱制强。


老兵们回顾的战场对决中以弱制强的奇迹可谓无处不在。


1950年10月25日在温井以北两水洞打响抗美援朝第一仗;接着,在云山击毁敌军第一辆坦克、首次俘虏敌军一个黑人连;在长津湖畔,第一次消灭美军一个加强团“北极熊团”;在空中,第一次用螺旋桨飞机打下喷气式飞机……


若干个战场瞬间不可思议地创造的第一,无不体现着军胆军威。


军胆,体现在不怕苦。


老兵讲述,在第二次战役西线的九龙江,酷寒的冬季,志愿军在齐胸深的江里穿行一个多小时,人冻成了冰棍,“衣服像铠甲一样,冻上一层冰,一走道哗啦哗啦响”。27军《胜利报》战地记者回忆240团5连在新兴里战斗中150号人化作了“冰雕连”......



军胆,又体现在勇于担当。


片中老兵讲述113师穿插到三所里后,又主动派337团抢占龙源里,是胆;


112师335团3连血战松骨峰,是胆;


长津湖畔,炮兵班长孔庆三用身体做炮架,用生命打开部队前进的道路,是胆;


志愿军空军以不足200架飞机,迎战6倍于己的美国空军,“空中拼刺刀”更是胆。


军胆,还体现在善于以劣对优,以智取胜。


在空中,志愿军空军打出“米格走廊”,善于以智取胜。初出茅庐的飞行员韩德彩活捉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他驾驶米格-15不到160小时,而费席尔在F-86上飞了500小时,总飞行时长3000多小时。韩德彩自豪地放言:“我打下你,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言下之意,是靠勇敢和智慧。


在上甘岭,志愿军跳出坑道,利用近战、夜战打击敌人;向南朝鲜士兵开展广播攻心战;创造了手榴弹“打空炸”的方法消灭敌人。



片中只是撷取了部分战场的碎片,由于篇幅、时长所限,还有许多志愿军老兵的故事远未讲完,还应该继续拍下去。


比如,运动战时期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阵地战时期的反“绞杀战”、反细菌战、1952年全线战术反击战、1953年夏季反击战等……


本片虽短,但颇具代表性,窥一斑而知全豹,抗美援朝战争是靠志愿军愈战愈勇、愈战愈强的战力打赢的,是靠智慧和勇气创造的战争奇迹!


240万志愿军将士1007天的征战史,不知还有多少珍贵的宝藏需要挖掘,还有多少精彩的故事需要继续讲述。




评论员  刘 波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央视剧评 | 《我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讲述军魂军胆创造的奇迹

刘波 CCTV纪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