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山海经奇》:漫游上古神话,寻觅超时空的情感记忆
纪录片《山海经奇》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后,引发关注与热议。
上古神话的原始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部找不到完整源头的命运史,因此,神话成为每个民族书写历史和文明的独有寓言。特别是创世神话,越是荒古久远,人与自然、宇宙建立的认知模式,就越是超越时空而呈现出高维空间的生存意识。
中华上古典籍《山海经》的残篇断简虽不能形成完整的神话叙事系统,但从寰宇神思到博物异志的地理空间,几乎拉开了华夏先民创建世界秩序的所有帷幕。
纪录片《山海经奇》是一部较为全景地展现《山海经》的影视作品,从“创世神话”到“战争神话”以及神人、怪兽等,基本上完整呈现了典籍中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奇》突出了《山海经》的“奇”,即奇异、惊奇、罕见的故事和想象。
《山海经》中的奇幻神话图景,虽然是原始先民认知世界的思维图式,但它赋予处于现实困顿中的人通过“异态事物”获得超验的精神力量,这便是神话对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意义。
超时空的情感记忆
岁月长河中,人们对神话的解读和传承不断在流变,但神话都有其内在精神,那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超时空的情感记忆。
“女娲补天”的牺牲精神、“夸父逐日”和“大禹治水”的生存意志、“青丘白狐”的爱恨情仇等,这些超时空的人类情感是神话世界观的基底。
神话并没有与现代社会割裂,而恰恰是现代人们通过神话的原始动力,不断开掘心灵深处的生命能量。
第二集《女娲·我从何处来》的主题聚焦,并非仅限于“人(我)从何处来”,而是“万物从何处来”。
“天人合一”,也是人与天、人与万物的“合一”(和谐统一),这是中华文化亘古弘深的宇宙观。
其次,神话学家说“它(《山海经》)根本不打算给你好好讲故事”,可以理解为“没有按照现实逻辑讲故事”。但这正是神话思维的特点,它必须要有形式的“超验世界观”和内容的“现实世界观”的统一,同时遵循构造事物关系的幻想性、象征性的特征。
比如,第十集《女魃·人间驱逐的天女》的民俗祭神仪式中,有一句驱逐女魃的咒语“神北行”,就是连接神话思维和现实情感的纽带。
神话让我们每个人回到感性的原始记忆,开启超时空的幻想,让我们不断与历史形成某种抽象的“对话”。
这种对话的基础,正是文字流传的故事文本通过影像再现一种原始的“情感实存”,只要这种情感形式依然与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关联,所有神话就是人们对超时空记忆的不断回溯和演绎。
绚烂的影像视听元素
《山海经奇》前八集的影像采用真人实拍、泥偶动画、游戏画面等杂糅的画面风格,既像儿童动画,又夹杂学术解释;
后八集渐入佳境,动画视觉风格比较统一,但全片通过真人舞蹈与小品的情景再现,似乎又打破了影像整体美学形态的统一。
在人物形象的美术设计方面,《山海经奇》采用简洁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本片动画总监陆岩表示在创作时“力争表现出原始的童心”。这看似符合大众审美,但对上古神话的原始精神的解读,还是体现了浓厚的世俗思维。
其实,原始先民对自然的改造缺乏工具化的应用,但并非心智的低幼,恰恰是先天心智结构的纯粹性,才从复杂的现象中获得原始抽象力量的集结。因此,影像视听元素的设计和结构,尽量要达到美学形态的统一。从民俗或古物中提取跟神话相关的视觉造型,比如皮影形象和三星堆文物,就很好。
评论员 李尘邈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 唐 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