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凯歌极怒投诉!他被这个“馒头时代”噎住的一口气,大约缓不过来了

Eva 新民周刊 2021-01-30

他就是一个“玻璃心”属性的文艺老年,他是成也玻璃心,败也玻璃心。

文 | Eva


16年前,我们的凯歌导演,被网络视频制作人、小青年胡戈以《无极》为素材灵魂改编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气到几欲吐血,发誓定要起诉。“我们已经起诉他了,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
16年过去了,杨过和小龙女都能在绝情谷底重逢,化be为he;而我们的凯歌导演,却选择撕下温情的面纱,再次吹响战斗的号角,“我一个都不宽恕”——对于B站上所有犀利吐槽他的视频,他是一个都不宽恕。
从1V1胡戈,到1V多单挑B站多位up主,陈凯歌又用“反黑”手段“招黑”了。
吃瓜群众们,则速速搬好小板凳纷纷围观,此番乐得热闹。
事情须自1月5日说起。当天开始,多位B站up主发文,称自己制作的吐槽陈凯歌的视频,收到了来自陈凯歌方面的投诉。

“胡戈”哏上文已述。“夕阳的老艺人”哏,源自凯歌曾在某节目刺了“因为口碑不好所以没看《无极》”的诚儒 
根据某up主晒出的投诉页面显示,其侵权原因是“视频标题及内容旨在恶意侮辱、诋毁陈凯歌先生,致使陈凯歌先生遭到社会公众非议,涉嫌严重侵犯陈凯歌先生的名誉权”。
其他up主晒出的侵权原因也类似,大多为视频标题涉嫌侵犯名誉权。同时,也有up主指出,陈凯歌方的投诉理由是复制粘贴的,故大致可判定在搞“无差别扫射”了——你吐槽我?行,我投诉你。 

up主的无奈:盆友,你用另一个视频的标题来投诉我的视频?!
总之,凯歌这波操作,让up主们“好感度-100”“明天熬到吐血也会更一期(视频)”。 
1月6日,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就此事发布声明,称投诉举报是律所主动代陈凯歌进行,针对的并非相关网络用户对陈凯歌作品的评价内容,而是相关网络用户公然发布的涉嫌对陈凯歌人身攻击的言论。
声明还表示,作为专业导演,陈凯歌接受观众对其作品的一切评价,尤其针对其作品的批评性言论,不论表达方式系委婉抑或尖锐,陈凯歌均持包容态度,但对于超出公众人物容忍义务范畴之人身攻击性言论,陈凯歌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此外,声明中表明,陈凯歌并未进一步委托律所启动诉讼维权程序。不过,律所将对继续就此事件发布涉嫌侵犯陈凯歌合法权益内容的相关主体,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阵仗挺大。那么,B站up主们究竟是多毒舌,以至于凯歌龙颜大怒?
原来,这些吐槽视频,大多围绕着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展开,分别涉及陈凯歌与李诚儒的争论、陈凯歌执导的《甄嬛传》片段、《宝贝儿》片段以及演员晋级争议等。
其中,《原形毕露的陈凯歌,一个终极郭敬明》的播放量最高,超过150万次。up主点评了《甄嬛传》片段中演员的表演,认为该片段失败的原因是凯歌对剧本的魔改,并批评了凯歌在创作上“说得好听、做不出来”。不过,视频中也出现了“一丘之貉、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一意孤行”这样的词汇。目前,该视频标题已进行修改。
此外,有的视频,标题一看就“戳心戳肺”,譬如什么《宁做真小人不做陈凯歌》啦、什么《陈凯歌作大死,替代孕洗白,滚吧》啦,等等。
目前,部分被投诉的视频已经删除。但,也有不少吐槽视频还是比较客观的。
up主吐槽是作品解读还是人身攻击,是正常评价还是恶意侮辱?这之间有什么区别,怎样的评价才是侵犯名誉权,文艺评论的界限又在哪里?
综合法律界人士的意见,使用侮辱语言或虚构事实,方涉嫌侵犯名誉权。文艺评论呢,应做到对事不对人,即针对作品本身的好坏评判,勿恶意攻击、诋毁作者本身。
至于公众人物对批评言论的容忍度,一般的通识是,“应当具有较高的容忍度”。
公众人物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相对更大的范围内为人们所关注和了解,并拥有普通人不具备的公众影响力、社会知名度、关注度、影响力、号召力等特有利益,他们在享有这些利益的同时,便应当受到一定制约机制的约束,其权利,尤其是名誉权、隐私权也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当然,我们既不能因为公众人物的名誉权而牺牲应当受保护的公共利益,又不能仅仅为了大多数公众的关注和好奇,便无限制地要求公众人物对此容忍。并且,公众人物的权利应当受到限制,不意味着公众人物对于虚假、错误的信息披露具有容忍的义务。 
凯歌的这句“我接受对我的电影的一切评论”很出名,因为事实证明,呃,他不太能接受耶。 

笔者特意截下这段《贞观之治》的B站鬼畜视频,盆友们看看,有没有点“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意思? 
许多网友都认为,陈凯歌太“玻璃心”了,怎么就那么拧巴呢。
但是,他就是一个“玻璃心”属性的文艺老年,他是成也玻璃心,败也玻璃心。
你看,《霸王别姬》《无极》《梅兰芳》《妖猫传》……是不是多多少少,都有股子“剔透如玻璃亦脆如玻璃”的、“孤高”的劲儿? 
带着这份孤高劲儿,凯歌总琢磨着要气吞山河,要洞察世情,要重述中国的人文密码。 
要拍“我偏偏勉强、偏偏硬碰硬”的张扬。即便结果是幻灭,也是一曲悲壮的哀歌,胜过平庸无声乃至蝇营狗苟地活着。
他是耽美主义的,强调不管不顾的疯魔自有某种超越的诗意,美。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他的耽美主义、理想主义,又可能会转变为极致的空洞、虚浮,从而被更现实主义乃至功利主义的,以及更戏谑解构的“馒头时代”所嘲笑。 
他大概觉得自己的痛苦也是高贵,并以此献祭志向与报负。但在不认同其所导作品、不认同其所作所为的人眼里,他老人家就是个矫情的、不懂人间真正疾苦的“过去式”,还易燃易爆炸。 
在互联网的语境里,对话和互动是最重要的,所以,只有放松心态、多些交流、少些包袱,才是标准的应对策略。而在这样的语境里,文艺批评的主体也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人人都是评论家,有些评论说的很对,有些评论莫名其妙,如果你觉得不爽但吵架的精力有限,要么,你索性不去关注。
可惜,凯歌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始终不适应。活到这个岁数,他的那口被噎住的气儿,大约是缓不过来了。 




· 寻物 | 电影、可循环、音乐……这些新开的主题书店真香

· 饿了么外卖员送餐猝死,平台:非雇佣关系,补偿2000元

· 美国国会陷落,“勤王军”死人,华盛顿宵禁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