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3年前曾“遇险”,再度出舱,我们进步了多少?

晨沐 新民周刊 Today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点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 | 晨 沐

 

天和核心舱的气闸舱门缓缓开启,航天员刘伯明通过出舱口探出半个身位,不禁感叹道:“哇,这外头也太漂亮了!”
北京时间7月4日8时11分,在万众瞩目下,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出舱舱门出现一只拿着工具的手,随即是半个身子,首先出舱的刘伯明身着航天服从舱门中跃出。
进行太空行走,这是天和号核心舱的第一次,却是刘伯明的第二次。据央视新闻报道,其实早在13年前,刘伯明就执行过神七出舱任务,而那次他经历的险情,让他终身难忘。

 

舱门拉不开、火灾警报响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按计划,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任务。
9月27日,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正准备执行。然而,就在出舱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当时,舱门无法打开。第一次拉门,翟志刚和刘伯明使出全力,舱门却纹丝未动。第二次拉门,舱门拉出了手掌宽的缝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时,两人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
“我看翟志刚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拉舱门,但舱门丝毫未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伯明说,翟志刚也万分着急,“如果门打不开,我肯定就出不去,我要是出不去,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就没有完成”。最后情急之下,刘伯明找到一根金属棍,翟志刚将舱门撬开。
按照原定的计划,首先要取回舱外的一块固体材料的试验模块,然后再展示国旗。但是准备出舱时,火灾警报又响了起来。在太空中一旦有火花,轨道舱很可能发生爆炸。面对这样的生死考验,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位航天员迅速作了一个决定——改变原定出舱程序,先展示国旗。
“我们就是要展示五星红旗,证明我们来过!” 刘伯明回忆,当时已做好牺牲准备,“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它最具代表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对此,网友们纷纷泪目:“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致敬伟大的中国航天英雄!” 


两次出舱有何不同?

 

转眼来到13年后,当刘伯明站到天和号核心舱的气闸舱门前转动手柄时,他竟发现这次的舱门意外好开,轻轻一拉,浩瀚的宇宙便展现眼前,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声惊叹。这声惊叹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流露出航天员顺利完成任务时的轻松心情。
除了舱门,2008年第一次出舱时准备了两套航天服,一套是翟志刚穿着的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飞天”航天服,另一套是刘伯明穿着的从俄罗斯进口的“海鹰”航天服。而这一次,刘伯明和汤洪波两位航天员穿着的都是第二代“飞天”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从原理上讲相当于一个单人的小型航天器,它不但要有完整的生命维持系统,还要隔热防辐射,单衣料设计就需要6层。与第一代航天服的实验性质不同,为了适应空间站的工作需求,第二代“飞天”航天服做了重大改进,尤其是在灵活性方面。据悉,第二代“飞天”改进了活动关节,使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在使用寿命上,第二代“飞天”航天服也大大增加,为3年/15次,基本可以满足高频次的出舱活动。而单次使用更是长达8小时,比第一代提升了一倍。
不但航天服做了改进,配套的手套也有很大的提升。航天员用它可以拾起直径为5毫米的物体。
此外,在这次出舱过程中,汤洪波依靠舱外扶手自主行走,刘伯明则依靠机械臂移动。天和号核心舱的机械臂可以覆盖空间站所有角落,可以将航天员送到各个位置,在未来天宫空间的维护工作可以全面展开。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点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看到,相隔13年,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让我们再次致敬中国航天人,感谢你们的冒险与奉献,带我们驶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解放军报等





· “泰坦尼克”号残骸消失“只是时间问题”,上百年不能打捞的原因竟然是……

· 日本有人刷《觉醒年代》,还当真发现了“秘密”……
· 原来这么多外国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