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想象我又能正常生活了!多亏了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6月15日,40多岁的袁先生(化名)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顺利出院,出院前,他紧紧握住神经外科副主任聂晟主任医师的手连连道谢,并表示自己已经重拾生活信心,不会再有轻生的念头。
去年10月,袁先生的身体开始出现不由自主地抽动的情况,起初还能勉强工作,但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走路,肢体都会不停地痉挛扭转,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就连生活自理能力也丧失殆尽,只能由家人来照顾,这让正值壮年的他深受打击。
在家人陪伴下,袁先生辗转市内外多家医院求医,被诊断为“扭转痉挛”,这是一种肌张力障碍类神经疾病,是由于脑部神经传导递质缺失导致运动神经障碍,引起身体痉挛。虽然知道是什么疾病,但经过反复的药物治疗后,他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为此,袁先生内心非常痛苦。求医过程中,他的奇怪表现还常常会招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感觉他们都像看猴子一样看我。不过,我的样子也的确太不正常了:一米七五的个子,有时候痉挛起来会缩成一米都不到,而且还会不受控制地原地打转,连我自己都觉得像个猴子。”由于外形实在怪异,除了去医院外,袁先生基本不出门——不愿出门也不敢出门。就算是在家里,他的情绪也很差,越来越自卑的他后来甚至产生了轻生的想法。直到那天他去宁大一院神经内科王红波主任医师处就诊,王医生向他推荐了聂晟团队,他才终于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
详细了解了袁先生的病情后,聂晟马上带领团队开始为他制定治疗方案。最终,经过深入的评估和讨论,他认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对于袁先生而言是最好的治疗选择。
据介绍,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它的原理简而言之就是:在患者脑内植入电极,胸前皮下植入脉冲发生器,并用延长导线连接脉冲发生器和电极,脉冲发生器发出一定频率和电压的电流通过电极触点对大脑的特定核团进行刺激,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脑起搏器也可以用来治疗帕金森,不过,相比于帕金森,肌张力障碍通过脑起搏器治疗的手术操作要求会更高。”聂晟介绍,在治疗肌张力障碍类神经疾病时,脑起搏器所要瞄准的目标是藏在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直径仅几毫米,要把电极不偏不倚地植入到这个位置,需要医生具有非常高超的技术才能实现精准“打靶”。“聂主任,我们相信你的水平!”经过两周的慎重考虑,袁先生及其家人满怀希望地做出了手术的决定,他们相信聂晟团队一定能把他治好。看到袁先生一家决心这么大,聂晟团队很快为他安排了手术。最终,手术完成得非常顺利,效果则是立竿见影——术后不久袁先生便下床走路了,而且走得十分流畅,跟术前边走边痉挛打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这让已经大半年没能正常走路的他直呼神奇。
对于此次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袁先生始终记忆犹新,特别是发生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个暖心细节,更是让他感动不已。“我因为身体不受控制,在家里总免不了磕磕碰碰,但在病房里却一次也没碰伤过,因为护士早就帮我把容易撞到的东西都收起来了,而且她们还经常提醒我注意别撞到、别跌倒。”袁先生说,当他住进神经外科病区后,病区的护士们都很清楚他的情况,在为他护理时都非常小心,这也让他更加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对于袁先生的情况,作为神经外科病区护士长的邬静密也深有感触:“他的护理难度的确是比较大的,不仅是因为身体上的问题,还因为心理上的问题。刚住院时,他整个人的情绪很低落,也很焦虑,所以我们经常为他加油打气,逐渐帮他打开心扉,赶走自卑。其实,他本来是挺开朗的一个人,也很喜欢讲话,都是因为生了这个病才把自己关起来。”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袁先生确实十分健谈,讲起自己的治病经历,讲起对聂晟团队的感激之情,他大有滔滔不绝之势。而就在他讲得越来越激动时,聂晟及时制止了他,并叮嘱他:“你刚做完手术,不要太激动,太激动的话会不利于你的恢复。”或许正是这样的贴心之举,让袁先生毫不犹豫地给聂晟团队打出了满分。袁先生和他母亲主动要求与王红波(左二)、聂晟(右二)、邬静密(右一)合影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袁先生已经做好了重返工作的打算,经此一劫,他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活下去,不辜负医护人员为他付出的努力。
↓↓↓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庞赟
编辑 石奕懿 审核 檀传才 郑昕玮
宁波晚报生活号
商务合作请联系
宁波晚报生活号13586640957(微信同号)宁波晚报抖音号、视频号1386787136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