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上海到郑州,从碧山到大南坡 —— 一场以“社会设计”为理念的长期展览实践

津梁 世界时装之苑ELLE
2024-09-07

“从空间到地方: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设计与想象”展览入口

诗山河·陆之舟,2023年10月13日

摄影:谢颖



在中国,“社会设计”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领域,它强调基于设计实践服务集体和社会,与之相关的理念探索包括通用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等。参与实践的各方力量或探索着对可持续材料的使用,或主动让设计行动成为社区公共事务的一部分,或持续关注着设计在物质与人的关系网络中所产生的涟漪,为更多地实现社会公平做出努力。


在成为诗山河·陆之舟之前,园博园MALL是一个闲置多年的城市商业空间。为让这一体量巨大、形似巨轮的展馆内部在视觉上呈现出统一性和艺术感,“从空间到地方”的展陈设计师罗宇杰选择采用不同构造与颜色的瓦楞纸板作为其主要的搭建材料。据他介绍,瓦楞纸是一种可高度回收的环保材料,相较于只能依靠破坏性拆除而造成大量垃圾和冗锁清理的传统搭建方式(轻钢龙骨—石膏板—乳胶漆墙体),经过设计的瓦楞纸模块不仅能够以榫卯方式快速完成拼装,还可以在拆解后被搬运到其他地方原样搭回、再次利用。



诗山河·陆之舟内用瓦楞纸营造的各类空间和展厅

2023年9月24日

摄影:Bonnie



然而,这并非是“从空间到地方”展览的总策划人左靖和罗宇杰以“纸”营展的首次合作。2022年11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和香奈儿文化基金共同发起的“新文化制作人”第一季“手艺再兴”在PSA二层展出。左靖和王彦之策划的“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作为获选项目之一,就曾以可持续的展陈设计回应手艺背后所包含的精神遗产,试图启发友好、克制的造物观念在当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作为以“纸”营展的首次尝试,“回到未来”在闭幕后将部分瓦楞纸物料开放给公众免费认领,其余物料则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支持之下保存下来,等待下一次的使用。



“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展览现场

2022年11月 ©CHANEL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摄影:隋思聪



时隔半年,这些瓦楞纸展板携带着上面的书页、照片和文字,从上海来到郑州,在位于陆之舟二层的分展览“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中再次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可灵活拼装拆卸的展陈道具为展览在结构和内容均有变化后仍能够被重复利用提供了可能。



“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展览海报

设计:PAY2PLAY


“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布展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2023年9月23日

摄影:Bonnie



在展览“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中,策展人左靖、王彦之回顾了过去十年围绕百工复兴展开的一系列调研、展览、出版和实体空间的具体实践,讲述了以黟县百工、木刻、玉扣纸、木活字等为代表的手艺在当下的境遇和发展。不过对他们而言,对手艺的关注不仅限于对古老技艺的守护和传承,手艺更是他们打开地方的手段,凝聚社群的方法,反哺在地工作的途径。他们更愿意将“手艺”二字置于乡村生态中进行探讨。



“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2023年9月24日

摄影:Bonnie



早在多年前,碧山就已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指向传统精神和乡村价值的理想家园。它鼓励他们与更多地方发生关系,同时思索、调整不同的地域策略。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提出“县域美学”的概念,在不断聚合当地历史、文化、旅游与风物资源的条件下,大南坡项目于2020年应运而生,左靖工作室接受委托成为项目的策划机构,并将其命名为“大南坡计划”。在大南坡,他们开始探索属于乡村的美学范式,并将美学作为一种参与社会工程的实践,希望通过重建一种日常生活的机制,使美学所赋予人们的感知和价值,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下创造新的价值。


由X型展墙围合出的两个正方形空间里展出的是“大南坡计划”,也是此次展览着重展示的全新内容。展览系统介绍了被左靖称为“乡建四部曲”(关系生产、空间生产、文化生产、产品生产)的工作方法。



“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2023年9月24日

摄影:张鑫



关系生产可以将大南坡村村民们团结在一个生产性的网络之中,不仅是计划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其他三个生产能够进行的基础。因此在计划实施之前,由陈奇带领的奇村文创团队就率先受邀入驻大南坡村,展开社区营造工作。通过访谈村民、入户调查、开设 “南坡讲堂”等方式,向村民传达“大南坡计划”,并达成共识。



大南坡文艺团在断演四十年后恢复排练和演出

成立大南坡怀梆剧社

2020年

摄影:李耀



空间生产主张以改造代替兴建,通过修缮、改造乡村/社区的废旧建筑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大南坡计划广泛邀请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共同激活大南坡村闲置的公共建筑。各具业态的新空间,将废弃的村集体空间转变为新时期的文化生产之所,被赋予了新功能的各个建筑空间通过重新设计动线和组织关系,创造出更具开放、平等和公共性的语境和文化属性。



本地食馆和“共振村声”戏台

建筑改造:场域建筑

2021年


菜青虫装置

装置设计:张唐景观

2021年



文化生产则是承续空间生产的必要步骤,通过文化植入,才能使空间发挥效用。以多样化的展览、音乐、设计与其他文化活动为切入点,修复乡村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关系,是大南坡计划的重要议题。如今,计划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展览和三届新节庆活动“南坡秋兴”,还促成了多个和大南坡相关的出版物、唱片和影像作品的发行,以期用不同的媒体语言重述在地的乡建实践,从而抵达更多人群。



“从碧山到大南坡:乡村百工和美学实践”展览现场

诗山河·陆之舟,2023年9月24日

摄影:Bonnie



大南坡的产品生产则主要体现在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所做的视觉设计提升,例如修武特产冰菊茶、松花蛋、山药面等,以及以部分特产为原料推出的具有当地风味的精酿啤酒。研发团队还从修武地域文化中提炼符号,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


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儿童美育”,是大南坡美学实践中的特别组成。自2020年起,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联合左靖工作室和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持续邀请机构和青年创作者共同参与到大南坡小学的乡土美学及创新教学实践中。经过三年来的美育实践,孩子们不仅更加了解家乡自然风物之美,还逐步建立了自信心,认识到“我可以创造”的力量。大南坡小学的刘晓江校长和各科老师们也在美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启发与成长。



孩子们在大南坡四季美术课上完成的作品之二

摄影:张鑫



大南坡计划不仅持续推动着当地的村落景观更新与公共生活变迁,还以离村展的形式,先后在上海、景德镇、深圳、成都、北京等地的重要场馆与展览中展出,向社会各界介绍来自河南的乡建经验。但让“从碧山到大南坡”这一展览落地郑州,有着不同于在其他城市举办离村展的特殊意涵——它还是一次对更深层的“城乡联动”的全新尝试。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大南坡村距离郑州市区车程仅一个半小时,两地的地理位置为城乡之间的资源交换和共享、社群互动和交流提供了机会与便利。


10月13日,作为“从空间到地方”系列活动之一,诗山河·陆之舟举办了一场电影展映、一场城市论坛,以及一场横跨城乡两地、结合音乐演出与讲座的综合性活动“地方、音乐与实践2”。其中,大南坡怀梆剧社受邀来到郑州,极具创意地用怀梆戏的旋律和唱法为观众带来了他们对《诗经·卫风·氓》的演绎。和他们同台演出、分享的还有马木尔和他的乐队Mask,半农半歌的瓦依那,音乐诗人钟永丰,和发起寻谣计划的小河。



大南坡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坐车来到郑州

正在诗山河·陆之舟看展览

2023年10月13日

摄影:谢颖


大南坡怀梆剧社在诗山河·陆之舟表演《诗经·卫风·氓》

2023年10月13日

摄影:谢颖


大南坡怀梆剧社在“南坡秋兴”上表演《穆桂英挂帅》

2023年10月15日

摄影:谢颖



而在演出结束后,包括怀梆剧社在内的演出嘉宾又连夜赶到大南坡村,为10月14至15日的第三届“南坡秋兴”活动做起准备。本届“南坡秋兴”的主题恰恰就是“诗山河”,从标题就可一眼看出,两地活动在策划初期便有着实现“城乡联结”的愿望。为期两日的“南坡秋兴”活动包含秋兴音乐会、互动演出、论坛讲座、儿童诗歌节、书籍首发式和电影放映等丰富内容,还迎来了三个艺术展览的开幕,为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带去了平日里少有的新奇体验。



前一晚,瓦依那在诗山河·陆之舟演出

2023年10月13日

摄影:谢颖


后一晚,瓦依那在“南坡秋兴”上

和大南坡小学生王艺可、宰彬杰合唱《大梦》

2023年10月14日

摄影:谢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时装之苑ELL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