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候志 | 从初秋到深冬是属于橘子的季节

2017-11-19 曹萍波 三联生活周刊

到伊斯坦布尔,很多人会慕名到当地一老字号钵扎铺,在土耳其,钵扎是一种由小米发酵而来的饮料,接近江南一带的米酒。这家钵扎铺之所以有名,是土国诺奖得主帕慕克,曾写过一篇小说,主人公是一对卖钵扎的小贩夫妇。不过现在,这家钵扎铺对面,似乎有了一个更好玩的汽水店,店老板很年轻,也帅气,自称伊漂一族。

开汽水店,发心偶然,有一回,心血来潮想了解土耳其究竟有多少种口味的汽水。于是每周都会去到一个土耳其的城市,专门收集那里的汽水。到现在,他店里的本地汽水,已逾百种,橘子味、松枝味、甚至泥土味,应有尽有。

到他店里买汽水的,很多也是离家在外的打工族,有的人去乡多年,尝尝记忆里的汽水味,有时也是一种治愈。在这个语境下,路过街边,去买瓶自己儿时喝过的汽水,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集体习惯,譬如来自博德鲁姆的人,多数就会挑橘子味儿的汽水。因为,博德鲁姆算是土耳其橘都。

在博德鲁姆,很多当地人会跟你介绍阿拉斯的橘园,不过遗憾的是,2016年,老先生去世了,现在是他的儿子小阿拉斯接管橘园。听说我们远赴土耳其,是为了摄制关于橘子的纪录片,他非常惊讶,在这个朴素的土耳其人眼里,“橘子就是你们中国传过来的,土耳其现有的无核品种跟有核品种,前者是通过陆上丝路传到了土耳其北部;后者,则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由印度最终到达土耳其南部,所以中国人,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里拍摄橘子?”

惊讶归惊讶,说起老阿拉斯的发家史,小阿拉斯还是兴致盎然的,那是1925年,阿拉斯先生在一棵橘树下出生,所以从小,就对橘树情有独钟,亲手种下了几千棵橘树。而这橘林,也让他们全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并且让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觉得,是橘子带给了他现在的人生。

这意味有点儿中国古代的“橘奴”,典出《三国志》,说丹阳太守李衡,每次想置家产,都遭妻子反对。后来,李衡只好密遣数名家奴到武陵水洲上盖房,并在周围种下千株橘树。临死前才告诉儿子,州中有千头木奴,可供衣食资用。李衡死后,他的儿子一头雾水地把木奴之事告诉他母亲,其母说,那木奴一定是种下的橘树。后来橘树长成,李家每年以橘得绢数千匹,家境殷实富足。源于这种对橘树的钟情,木奴传到后世,除了木奴,还有橘奴、洲中奴、奴橘、橘树家童等诸多叫法。

眼下,正是橘子怒刷存在感的时候,基本可以从初秋一直吃到第二年过年,熟悉橘子的人会知道,每到一年仲秋,10月底11月初,盛名远播的南丰蜜橘,就该熟了。

南丰是江西抚州下面的一个县,因为得天独厚的物产,非常有名。首先是它的蜜橘,历史悠久就不用说了,古籍《禹贡》里记载过,4000千年前的夏朝,江西湖南等地,生产的橘,就被列为贡税之物。口感甜美更不用赘述,汁液饱满又有馥郁甜香,好像要搜刮口腔里的每一丝气息。

不过,吃了蜜橘,南丰还有甲鱼,之前跟着“遇见”摄制组,去南丰,就有尝到当地名厨做的全橘宴,卤水素拼、陈皮炒鱼丝、桔汁卤大排、 44 34773 44 15287 0 0 3089 0 0:00:11 0:00:04 0:00:07 3088瓣虾仁、陈皮烧凤翅、扒丝蜜桔、浓汤鱼米、红桔粉蒸肉、陈皮富贵鸭、甲鱼炖柑橘、桔饼甜盅以及桔花香酥饼等等。其中那道甲鱼炖柑橘,最是惊艳,甲鱼肉质鲜嫩,吹弹即破,但就是不破,只要把汤熬得足够久,就极为香滑浓稠,动物脂肪的一点点腥味,被橘汁的那一点点清冽,中和得刚刚好,真是如胶似漆地闷着香。

陈皮鸭

对于我等文艺青年,南丰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乡,当年学课文,还不明白曾巩为什么字子固,别称“南丰先生”。到了那里才了然,对这座县城的第一印象是,它悠闲且从容,当地人的神色举止,极为自若,因为千百年的蜜橘产业,供养了他们富足的生活;加之有盱江贯穿,是名副其实的江城,山山水水树树花花,于是都丰盈灵动起来了。倒是不像一座县城,颇有些市州的气韵风度。

南丰蜜橘之后,过12月,就是温州蜜柑上线的时间。温州蜜柑,也叫无核蜜橘,它和南丰蜜橘,一柑一橘,常令人一头雾水,《本草纲目》里有“橘实小,其瓣味微酢,其皮薄而红。柑大于橘,其瓣味甘,其皮稍浓而黄。”可见,柑和橘的区别,就在于柑的皮更为厚紧;而橘皮则要薄而松,二者本源是一家,只是原始橘子经人工培育后,衍生出的性状不同的品系。

等到2月初,产于四川和福建的红橘和一些新的晚熟品种下市,农历新年就快来了。待到红橘下市,农历新年也就快来了,这是砂糖橘们、椪柑们和柚子们抢占地盘的时刻,不比椪柑的应季时间短,砂糖橘和柚子却可以撑到来年春江水暖。可见,中国整个冬季的水果市场,说白了就是芸香科的天下,无论南北方。

我在南方长大,印象里,最温馨的吃橘时刻,是大年三十儿晚上,一家人围着火炉,个个眼神晶亮,脸上被火光照得红扑扑,然后兴致勃勃讨论一年来的得失,关于橘子的吃法,个人喜欢生吃,总觉除此以外其他吃法,都是异端。

但我有一女友,苏州人,最喜吃烤橘子,就黄酒,认为之热乎之软糯,人生足矣。烤橘子也有分寸,烤太熟,剥皮时会沾一手,味道倒是温香酸甜的金玉良缘;而我娘最喜欢的,是把柚子热着吃,将果肉剔出,加入适量蜂蜜搅拌,搁奶锅上煮一煮再吃,温暖又开胃。

芸香科植物,不光肉好吃,皮也不赖,现在市面上大热的蜂蜜柚子茶,也不纯是柚子肉做的,是柚子皮和少量调味果肉小火慢熬而成;至于橘子皮,著名的陈皮是也,之前在南丰全橘宴上吃到的陈皮富贵鸭,就是一场动物脂肪与植物纤维金风玉露式的相逢。鸭肉炖得足够烂时,一咬就开,正要沉浸在那肉味里时,突然来了一点陈皮,那种香气清雅的甜酸,顿时就把你拉回现实。让你永远游走在某种情愫的边缘,心尖尖上,像有把小火在微微灼烧。

蜂蜜柚子茶

不过我对橘子,更深刻的感受,其实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它身上的文化感。

除开前述的橘奴,还有个词“橘中戏”,象棋别称,出自唐代牛僧儒的《玄怪录》,后来刘克庄有诗“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就觉得很好玩了,中国文化特别迷人的那部分,我觉得是一种在橘子里也能扬起风霜雨雾世道人情的技艺。春驹野火虽无限,在狭小的空间内,却也能可信地展示人世悠长,这是本事,想象力就是本事。

还有前不久,和老家潮州的同事聊天,他说橘子可是个好东西,小时候他家有几棵早熟橘子,跟人打架,他妈就用个小竹篮子,装些橘子上门道歉;后来读书了,每次去学校,他妈都会摘些橘子,嘱他送给班主任老师;然后逢年过节串门,或者平常时候看望病患,橘子更是送礼佳品,比什么水果都好使。因为送橘等于“送吉”,收橘纳吉,这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项,人情世故。

每一个人,对于“人情”的理解,或许不尽相同。在我的观念里,人情玩味中自见料峭,在这事上通透的人,做其他事往往也通透,这种通透,不是舍弃底线地老到圆滑,而是人情与情感相互酬应回报,并守住基本的分寸,这个非常重要。

有时候想一想,我们的上辈,有眼色,肯吃亏,大概是源于吃过苦受过难的忠厚。知道去到别人家里,要备心意,哪怕就是几颗橘子;笃信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家孩子,一定要携礼登门,这是做人的准则。这些刻板的条条框框,在完全成长于电子媒体和表情符号中的我们这代人看来,非常繁琐老旧,难以理解,但它代表的是一种尺度,或者说一种自保,人活在这个世上,与他人之间,如果失去了情感的联结,或许,也是可悲的。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这是中国的人情之美,橘子很多时候就见证了这种美。在这个世界上,镜花非花终是镜,水月非月还是水,很多时候,我们志存高远想要活出最壮怀激烈的生涯,可最终绕不开的,却只是,那雪夜围炉的烂漫温存,那心事慢参详的人情世故。

(图片来自网络)

回顾往期可点击: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小镇中国」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