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减税了,苹果降价了,友商呢?

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19-04-07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4月1日增值税正式下调的日子,苹果官网全面降价,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8%。iPhone的几个典型产品都降了500元,如iPhone XS 64GB的售价是8699元,降价之后是8199元;256GB的价格是10099元,降价之后是9599元。

虽然有网友调侃“我差的不是那500,而是几千”,可销量说明问题,当天“苹果”品牌在天猫成交环比前一天增长90%,而苹果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交更是环比前一日暴增310%。

苹果体验店(图 | 视觉中国)

这不是苹果今年来的第一次降价,今年近几个月来,苹果历史上罕见放低姿态,一次次在各大电商上大促销,比如3月初,有人发现,在苏宁易购领取了直降券后,iPhone XS 256G版本到手价仅为8888元,较之前苹果官网的10099元便宜了1211元。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苹果在中国市场失势,要夺回市场份额。但也有分析师说,iPhone销量并未反弹,降价这招不管用。也有统计显示,降价后苹果在百度上的搜索量反而下跌了,苹果刻意维持的高大上的奢侈品形象反而因放下身段而损毁。

图 | 摄图网

可不管怎么说,4月1日本来应该是消费者的大日子,国家减费减税2万亿元始自这一天,国内各个品牌无论官网价还是渠道价格都按兵不动,实在是不应

我们知道,流转税是厂商与销售商的“过手税”,在商品的发票上,每一件商品都清清楚楚写着厂家商家得到多少,总价中又有多少是消费者向国家缴纳的税款。3月31日前,一台苹果手机的税率是16%,现在是13%了,苹果把总价降了下来,消费者拿到发票,明白这是国家让利于民,刺激消费的举措。可当你买了一台友商的手机,你就感受不到国家政策背后的含义。

图 | 摄图网

减费减税2万亿元的重头戏是增值税,因为我们的主要税收就来自于此。增值税减税中,制造业又是最大的减税方,原本适用16%税率减少到13%税率,等于是国家少拿3个百分点。你购买一台万元的苹果手机,就少纳300元的税款。这次下调还涉及到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基础电信服务和农产品等货物行业,它们此前适用10%税率,现在改按9%的税率缴税。

图 | 摄图网

两会中,当政府宣布了降低增值税率的消息后,几大豪车品牌相继宣布降价,有人说,这是营销策略,属于博人眼球的惯常办法,因为汽车的终端价格掌握在4S店手里,这里早就形成了一个买家卖家讨价还价的“柜台价格”。其实不然,4S店给消费者的价格,当然有供需因素,但主要还是得参考进货价格。

汽车品牌最先宣布降价,其实不难理解,今年一二月份汽车销售环比暴跌4成,同比也跌了一成多,行业整体颓势,厂商急需找到营销热点,挽回消费者信心。这点和苹果的主动降价是同一个目的。但几个行业,几家厂商的高调宣示却换不来多行业,多厂商的普遍回应,还是让人不解。要知道,当厂商开出了4月份第一张增值税发票的时候,如果总价未变,就意味着它们产品涨价了,如果说消费者还没有明显的感受,只是因为厂家“秘而不宣”罢了。

图 | 摄图网

至今,所有的商品降价都被作为减费减税的正面典型宣传着,比如铁路部门下浮铁路货物运价,取消和降低部分货运收费,每年向广大货主和企业让利约60亿元。这被认为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与广大普通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火车票价并未变动。如果说当今时代还有什么商品的价格最能与税收联系起来,这一定是火车票了。飞机票的税负虽然是固定的,可票价却可能“一折到底”,火车票却是雷打不动,税负之变,更应该反应在终端价格上。实际上,去年以来,交通运输的增值税已经两度下调,去年5月1日,交通运输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今年4月1日,则从10%降至9%。

减费减税,经济学家们普遍将价格的形成机制理解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博弈过程,究竟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最终获益,市场最终会给出答案。有人预测,仅制造业一项国家一年就将减征6600亿元,再算上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1个百分点,国家一年将减征8000亿元的税款。若企业和消费者各享受到一半的红利,等于各自有4000亿元揣入腰包。还有经济学家担心,消费者如果得到的太多,则全社会消费品价格则可能整体回落,使经济步入通缩的陷阱。

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选择的减费减税路径是降低增值税,而非企业所得税,目的就是降低消费者负担以鼓胀他们的钱袋子,从而释放更多的消费需求。美国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减税,是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增值税,他们很少在商品流通环节征税。而我们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系给普通消费者以沉重的税负,且难以起到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已经影响到了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减税的大背景下,逐步降低流转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了水平正是我们的税改应对之策。

最终,市场的无形之手总会将增值税减税的3个百分点或1个百分点消化在终端价格里。但每当打出一张发票,我还是希望厂商们想一想,是否还应该继续观望,闷声把国家发出的税收红包据为己有。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讲述东北】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