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觉 | 太阳高照克罗地亚

熊昱彤 三联生活周刊 2019-05-01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2015年克罗地亚电影《太阳高照》以波黑战争为背景而展开,讲述了发生在二十年间的三段爱情故事,用内敛深邃的手法描绘了千丝万缕的民族爱恨情仇。今天,行走在克罗地亚的城镇,看到的似乎只有明媚妖娆的风光与恬淡平和的人文。相比萨拉热窝等波黑城市,这里少了些挥之不去的战争记忆。

克罗地亚旅行当然要从亚得里亚海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开始。

预定的民宿酒店在古城里面,由于出租车无法进入,于是拖着箱子,跟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一起涌入古城城门。

一条通衢大道,由灰白色大理石铺成,油亮亮的石板路上晃动着岁月的光与影;路两边是宏伟的石头房屋,房屋之间是无数条幽深狭窄的巷子,有细密的台阶通向高处远处;小巷与大道成垂直角度排列,如果从天上看,一定像是一副巨大的鱼骨。

天色渐暗,古城通体散发着温柔的光泽。踩在水汪汪的石板路上,仿佛回到了中世纪。

杜布罗夫尼克建立于公元7世纪,与意大利半岛隔亚德里亚海相对。英国诗人拜伦称杜布罗夫尼克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散步古城中,不期而遇的是美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教堂、修道院、宫殿和喷泉。

清晨,古城街道上满是运送垃圾、运输食品的车辆。老城的几乎每一个稍微宽敞的角落,都被餐厅的椅子和阳伞占据。这样的场景在国内的古建筑内是无法想象的。


古城的小巷内有很多民宿客栈,不少还标记着3星、4星,如果住在高处的客栈,基本就意味着扛着行李爬山。

小广场上有个集市,当地人在售卖各种土产。无花果干是地中海特产,一粒粒饱满润泽,咬一口,柔韧的果肉中藏着无数个甜蜜的“爆珠”。古老的雕塑静静地俯瞰着热闹的集市,历史与现世就在这里无缝衔接。

全年日照时间250天的杜布罗夫尼克,白天的太阳耀眼灼热。在这里,红与蓝被演绎到极致。

古城南侧海边有个悬崖咖啡店,一群来自美国的年轻男女在悬崖跳水。钴蓝色的海水中白帆点点,港口渡轮往来密集,但海水仍清澈见底。

特意选了傍晚时刻登上古城墙,大片红砖屋顶泛出金红色,欧洲最美大街尽陈眼底。在城墙顶上走一圈大约一个小时,城墙最窄处仅一米宽。

晚霞把红房顶打得更加艳丽,淋了雨的红砖泛出鲜亮的橙红色,一道彩虹横跨古城,天上地下,一片金红。

离开杜布罗夫尼克,乘坐大巴前往历史名城斯普利特(Split)。大巴对号入座,我幸运地坐到了左侧靠窗。东西方向的公路基本沿着亚德里亚海岸蜿蜒,蓝宝石色的海面散落着无数珍珠般的小岛。

巴尔干的长途客运基本运行可靠,车况良好,乘客安静守序。

由于波黑小镇涅姆斜插入克罗地亚南段,海岸公路被长约20公里的“涅姆走廊”分隔成两部分,司机和乘客要在“走廊”两端的边境口岸分别接受检查。一个女边防警察上车来,查验每人的护照。到我这里,只是扫了一眼护照封面,就挥手OK了。

中国路桥公司正在为克罗地亚建造一座跨海大桥,这座“梦之桥”建成后,就可使克罗地亚南端领土相连,今后来往于杜布罗夫尼克就可免受边检畅行无阻。

普利特的戴克里先宫,是一座建于罗马时代的皇宫。虽已成一片废墟,残垣断壁之下也能看出当年的工程浩繁,宏伟壮丽。走入巨大的石头宫殿里,阴森凄凉感扑面袭来。

不同于其他古迹,这里的皇宫遗址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之内,市井生活在有条不紊中散发出活色生香。古皇宫的高大城墙之下,就是热气腾腾、人流穿梭的市场,灰暗沉重和鲜活艳丽就在数米之内相安无事。古老的建筑群中开满了商店、咖啡馆、餐馆和冰淇淋店,行人自由来往穿梭。居民在残楼断墙上晾晒的衣物为废墟平添了几分生气。

在这里,我好像突然理解了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中遍地的餐厅和客栈。这里的人并不刻意地去保存所谓完美的过去,理想与现实相通,典雅与世俗交融,无声无息,相伴蓬勃而生。


教堂钟楼内,高高的石头台阶盘旋在幽暗逼仄的塔楼内。

海滨城市扎达尔(Zadar)具有典型的小城气质。一条石板路的商业街,有几个教堂、商店、面包房,人来人往,影子倒映在光可鉴人的石板上。

扎达尔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它的海风琴了。建筑师奇思妙想造了一座海风琴,叮咚的琴声会随着海浪潮汐的变幻随机演奏美妙的乐声。

视频配音均来自于现场原声

晚风中传来教堂悠长的钟声,男女老幼或漫步或闲坐,在慵懒中等待夕阳时刻。日子似乎变得慢了,长了。

扎达尔的晚餐最令我难忘。公寓管理员推荐的一家餐厅Bruschetto ,就在海边大道上,下午去订了位,非常火爆,9点前全满。我们点了最有名的墨鱼饭Black Risottos, 服务生推荐了一种白色的海鱼点缀着烧土豆。配上香气纯正柔和的本地白葡萄酒。两道菜都异常美味,墨鱼饭没有西班牙海鲜饭的夹生,毫无腥气,满口生香。白鱼肉质脆嫩、土豆绵软浓香。美食总是能够减淡旅人对故土味觉上的思念,说俗了就是“吃饱了,不想家”!

萨格勒布(Zagreb)是这次巴尔干旅行的最后一站。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作为一国之都,萨格勒布反倒不如亚得里亚海的明珠——杜布罗夫尼克那样闻名遐迩。但有着“博物馆之城”美誉的萨格勒布最吸引我的,是它浓郁的城市人文。

圣马可教堂绚丽的马赛克屋顶让人想起克罗地亚国旗。教堂前的广场见证了一个个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1918年,无数民众聚集在此,宣布克罗地亚正式脱离奥匈帝国。1991年6月25日,宣布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联盟独立也在此。

萨格勒布有密集的博物馆、艺术厅和纪念故居。《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2017欧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上,居于榜首的正是千年文艺古城萨格勒布。

在临街的窗前,市政厅广场,热闹的菜市场、街边的咖啡座,看来来往往的电车,匆匆而过的各色路人。

耶拉契奇总督广场周围集中了许多十八、十九世纪的巴洛克建筑,是萨格勒布最繁华的商业街。

1930年开张的多拉克菜市场位于圣母升天大教堂旁边,号称萨格勒布的“菜篮子”。这里满目是新鲜果蔬鲜艳的颜色,空气中弥漫着水果和蔬菜的香味。

买花跟买菜一样平常、一样重要。

萨格勒布的大街小巷咖啡座遍地开花,恬淡的生活气息,慢节奏的生活步调与这里的文艺气息相互衬托着,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巴尔干旅行中,有机会的时候,我总是询问当地人有关过去的问题。似乎只有这样,现在才是可以理解的。萨格勒布的司机50多岁,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儿子17岁。司机性格开朗随和,爱说话。他主动提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年代,说还是过去好,每人有工作、有保障,而现在需要奋斗。

波黑内战的主体是三个同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与当地人聊天时我都问到了语言问题,关于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和克罗地亚语的差异。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听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我意识。他们认为虽然语言相似,彼此能听懂,就像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但是,“我们都有自己的语言”。

《太阳高照》最后一幕是预示着希望的遍地朝阳。在无数个太阳高照之后,希望战争会被慢慢遗忘,希望克罗地亚的明媚阳光能够消融仇恨的冰河。

(本文所有图片由作者于2018年9月拍摄于克罗地亚)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植物的智慧】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