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性启蒙教育,来自《老友记》

驳静 三联生活周刊 2019-11-13

小庄的微信名其实就是简单的“Monica”,《老友记》迷中,起剧中人的名字倒并不常见,可一旦起了,唯其说明她跟角色有强烈认同。

有一集讲莫妮卡和菲比的共同朋友回纽约,跟她俩约见面,但她们决定要故意忽视这个讨厌的女人,比方说,永远不接她电话。莫妮卡这才发现,原来菲比从前也试图排挤过她,因为她那种控制狂性格。莫妮卡知道后当然非常生气,菲比是这么获得谅解的,她说:“在所有我排挤的朋友里,爬着都要回来跟我做回朋友且成功赢回我的,只有你一个。”小庄说自己完全就是这种性格的人。

小庄1995年出生在潮州,在广州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此地,进了一家媒体。她是我遇到的《老友记》粉丝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有人会好奇,“95后”一代乃至“00后”们,是否还会在这么“古早”的情境喜剧里找到共鸣?让我们听她自己讲述。


讲述 | 小庄
记者 | 驳静


因为暗恋了一个师兄


高中时期我有一个师兄,比我大好几届,我读高二那年,他就上大学去了。跟他联系只能发发短信。有一次他跟我推荐《老友记》,说你一定要看看。
前几集真不怎么好看,审美有年代气息。如果不是喜欢他,为了跟他有更多共同语言,我肯定就放弃了,就没有后来的狂热的喜欢。第一遍,我就坚持着看,想要把剧情刷完。那是七八年前,我当时还在用一个MP4,在“人人影视”上把《老友记》下载下来,放进MP4。它内存很小,我得放几集,看几集,删几集……就这么反反复复,又不亦乐乎。
我住校,晚上熄灯了,大家都拿着一个小台灯在被窝里读书,只有我还在看小小的MP4。看完了第二天就跟我师兄发短信,跟他说我今天看了哪一集,哪一段好好笑哦。他放假回家,我会借口跟他借书,见他一下,也不是真的约会,连喝个东西都没有,就是匆匆见一下,说借书就真拿个书,然后走掉。我想他应该知道这个师妹喜欢他吧,但我也一直没表白,他也一直没戳破,我们俩就这样有限地交流着。我到现在还是挺感谢他的,没有拒我千里之外,让我拥有一段很开心的暗恋。
我记得很清楚,我师兄一早就跟我说过,非常爱《老友记》的人,绝不看最后一集。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要这么说,等我看完最后一集,整个人非常空虚,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好,是再刷一次,还是去找别的剧来看。但是《老友记》之后,内心是会拒绝其他同类的,我一直到两年后才看我人生的第二部情景喜剧《老爸老妈浪漫史》。
整个高三我都在看《老友记》,高考成绩有没有被影响还真不好说,但起码我英语听力成绩变得特别好,高考成绩只扣了1分。我考到广州一所大学,读对外汉语。我加了一个《老友记》的粉丝群,群里一个男生后来变成我对象。他比我大8岁,人在北京。我跟他第一次去Central Perk北京店的时候,店长看到我们俩一起出现就惊喜到了。她给我们上了两杯咖啡,说,“我不收你们的钱,这单我买了”。还给我们一张名片,上面特地写了“you'are my lobster”,就觉得好妙。又想到,未来我不跟懂《老友记》的人交往了,就没有人听得懂这个梗了,又觉得有点怅惘。(you'are my lobster,你是我的龙虾,这是菲比有一次针对罗斯和瑞秋发明的“龙虾理论”,说龙虾老了之后会在池子里面手牵手——记者注)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理想朋友我们的《老友记》

创建了自己的集体


我这个男朋友是鼓励型人格,《老友记》粉丝属性的微博和微信公号都受他鼓励。那还是2014年左右,公号的粉丝真的不请自来,涨得特别快,没开几个月就邀请我开通原创作者打赏,那时还比较少见。下午没课的时候我就窝在宿舍写一个推送,几天的伙食费就解决了。后来我毕业开始上班,没时间弄了,这个号逐渐被我废弃。现在想想,我肠子都悔青了!我根本没意识到我就是跟着互联网一起长大的,像微信公号和微博,我觉得它们都是很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去跟这些东西发生结合。
我还主动地去打造社群,但那时候只是凭着热情,想跟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后来建了一个微信群,定了人数上限是77个。定“77”这个数字,也还是跟莫妮卡有关。《老友记》迷一听就知道,77是“性爱体势教学”那集,橙色沙发上,女生们教男生,女生的7个敏感部位在哪里。莫妮卡画了小人儿图,用数字标记,然后在现场用数字演绎了一场“性爱大戏”。年纪小一点的观众,谁没对这张图发生过兴趣呢。
后来这77个人逐渐减少到了45个,年纪最小的是1997年的,最大的大概40岁。我们这个群两三年来一直都挺热闹。每天早上还有人说“早”,只要有一个人说,下面就有十几个人跟着说,早上7点多能一直持续到10点。然后10点多大家都在办公室的时候,就会有人说,现在不早了,然后就开始聊天摸鱼,是不是挺快乐的?
两周年的时候,我决定给大家送个礼物。有一集镜头扫到乔伊和钱德勒家,门上挂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I love you”。我就自己画了一个一样的,把它做成钥匙扣,寄给大家,所以群里每人都有一个。超自豪的!
团圆的节日,我很少回家,我在外面6年,有三个中秋是跟《老友记》迷们一起过的,而且是三批不同的人。
第一次,主持的是一对夫妻,在深圳有房,也有多余的房间,他们就说,大家过来过中秋,晚上就都睡在这里。我当时还在毕业实习,最小,就有一种被七大姑八大姨包围的感觉,久违的热闹。其实大家互相之间都是陌生人,无非就在一个群里,谁和谁都没见过。有人说“喜欢《老友记》的人,人品都不会太差”,大概就是想说,陌生人会毫无防备地欢迎你到家里做客,还留你过夜,你也毫无芥蒂地去,这在大城市里是多么少见。还有一年冬至在广州,群里一对夫妻听说我一个人,就邀请我去他们家吃汤圆。他们家有一只猫,我一到,他们就跟猫说,这是小姨。太温暖了。
小庄说,广州这家Central Perk 简直就是她第二个家(张雷 摄)
有时候大家聚会,也是一时兴起。《老友记》里有一集讲菲比的奶奶有一个绝密饼干配方,莫妮卡就很想要这张配方,千求万求,菲比就把这张配方找了出来给她。我们就做了一次烤饼干主题的派对。我通过《老友记》认识后来成为朋友的人,几乎都跟我一样,都是一个人在外面,没办法回家过节,离家人很远,会渴望一份热闹。分散在城市里的孤独的人聚起来,大家就有了一个集体。这种感觉就好像,我原本没有集体,但是自己徒手创造了一个,它的基底就是《老友记》。
非要算的话,我30%的朋友是因为《老友记》认识的。我是一个极喜欢social的人,跟别人发生碰撞,无论这段关系是好还是坏,都比你自己一个人,没有跟别人发生任何关系要健康。

互联网一代的陪伴


今年生日那几天我到上海出差,顺便请了年假,因为想要去迪士尼。按理来讲,我在广州这么久,在上海应该没什么朋友,但我在群里说我要来上海,晚上过生日你们要来吗?结果来了7个人。
我租了一间民宿,其他人说他们要先到一下,我就把门的密码给他们了。等我开门,迎接我的是一个“big surprise”,就像剧中时常会发生的那样。房间都精心布置好了,灯带,气球,还有“Happy Birthday”字母。生日蛋糕上写了7个7——还是莫妮卡的梗。大家一起吃饭、拍照,然后出去喝酒。那天晚上喝得很尽兴,可是长夜后半,我还是想哭,不是因为生日又老了一岁,而是因为那天晚上我男朋友Mika也在,一个法国人,我当时已经知道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马上,他就要回法国去,永久地离开中国。
在一起两年里,我经常在群里跟大家汇报进展,又吵架了,又和好了,又……认识一个帅哥了,大家总是开玩笑说,这男的也比不上Mika。这次他们终于见到他,却是最后一面。大家就过来跟我说,哎,你男朋友挺好的。我心想,不要来惹我哭好不好。过了一个很妙的本命年生日,身边都是网友和一个永远见不到了的男朋友,可我还是感到浓浓的爱。
我经常一个人出差,到不同的城市,如果我需要,就可以在群里获得陪伴。这种虚拟世界里的关系与依赖,其实离现实世界一点都不远。有一次我到北京出差,有一个朋友就说要陪我。我想吃煎饼果子,她硬要带我去吃榜单上排名第一那家。买完后,那个市场里没有地方坐,我们就坐在台阶上,一边吃煎饼果子,一边看着冬日里的路人。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有这么多能量可以给我,但我知道,我肯定是那个爱的受益者。
虽然现在有一些人会批评《老友记》,说它全是白人男女,也说它对女性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他们越是这么讲,我越会觉得,《老友记》如此单纯而不受政治正确影响的电视剧不可复制。它对我们中国观众来说还有特别重要的观念教育。我们好多人都是在比较小的时候看到这部剧,看得多了又会把他们当朋友,特别自然地,我们就接受了罗斯的前妻作为女同性恋这件事,而且卡萝儿和苏珊后来还结婚了!那可是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我们也会爱钱德勒的变性人父亲。特别是,莫妮卡拽着钱德勒,非去他父亲工作的变性人酒吧见他,要把结婚的消息告诉他,那一段其实非常动人,我只是复述这段都有点想哭,那种父子关系的纠结与和解,甚至都与变性或者别的什么无关,那是人间的爱的教育。
我们互联网一代,没有来自家长的或学校的正当途径的性教育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对性少数群体的观念也不会像上一辈那样大惊小怪。我有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他向我出柜的时候我超级替他开心。学校有遮遮掩掩的性教育,父母也有对我讲一点,《老友记》的性启蒙作用却非常直接,它让我了解到性不是什么羞耻的事,特别是当乔伊发现了瑞秋的“小黄书”,瑞秋大喊“woman has needs”的时候。我们这个群也时常会谈到性方面的内容,有几个人生活在内陆地区,想跟朋友聊一聊“性”方面的困惑或新知,分享经历,身边却没有可以一起讨论的人,最终还是把表达欲倾泄在群里。《老友记》对我来说是这样一个存在,它辅助我成长、带我认识这个奇异的世界。
(本文原载《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5期,点击文末封面图一键下单)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理想朋友我们的《老友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