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小戎
如果隔离的生活让你感到烦躁,那么请想一想那些极端条件下的生活,比如在太空中。美国科普作家玛丽·罗琦在《打包去火星:虚空生活的古怪科学》中写到:“归根结底,太空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冷漠无良的地方,而你无处可逃。当被困的时间足够长时,沮丧就会转为愤怒,还会抑郁。”
往返火星大概要五百天,为了保证星际探索的安全性,俄罗斯专家研究了隔离与禁闭的危险心理学。在和平号空间站的生活区,睡觉用的舱室不像卧室,倒像是电话亭,而且连门也没有。
待到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人们一定会百感交集。罗琦说:“只有在失去大自然的时候,人们才会懂得他们有多想念大自然。潜水艇里的船员总是喜欢在声呐室里待着,听鲸鱼唱歌,听虾群的声音。潜水艇艇长会给大家‘潜望镜自由’——给你机会看一看云朵、鸟儿、海岸线,提醒自己自然世界依旧是存在的。有一个人跟我讲过,他们在南极考察站待了一个冬天后,在新西兰的基督城登陆。他跟他的同伴们有好几天的时间就只是四处逛,满怀敬畏地盯着花草树木看。” 前阵子《纽约客》上有一篇文章,题为“孤独的历史”,分析当代人为什么变得如此孤独。1878年,在费城动物园,一只雌性黑猩猩病逝时,她的同伴在照顾她。它们是从非洲捉回来的,每次只捉一两只。而在野外,它们是成群生活的。现在雄性的这只落单了,因为悲伤而变得狂乱。它揪自己的头发、哀嚎,撞笼子的栏杆。隔离是对人类忍受孤独的能力的一大考验。你会揪自己的头发吗?会撞墙吗?会把自己锁起来哀号吗?
达尔文在《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说,很多种类的猿都喜欢彼此互相挨擦,并且去挨擦它们所亲近的人和被这些人抚摸。两只黑猩猩初次被带到一处时,它们相对坐下,用双唇彼此接触。它们彼此用双臂怀抱起来。然后它们各用一只手臂搭在对方的肩头上,张开嘴巴,欣喜得尖叫起来。
人比黑猩猩更加社会性,我们都渴望亲密关系,但一百多年前,很多人开始独居,现在25%以上的美国人都是独自生活。你也许孤单但不孤独,也可能孤独但并不孤单,但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孤独有害健康。专家说现在出现了孤独流行病,英国任命了孤独大臣。有医生设计了一个孤独量表。你是否经常、偶尔、很少或者从未有过下列感觉:
不乐意一个人做很多事。
没人可以说话。
无法忍受如此孤单。
觉得没人理解自己。
跟谁都不亲近。
无人可去求援。
觉得自己被孤立于他人之外。
神经科学家说,孤独是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的灵长类祖先。芝加哥大学的约翰·卡乔波著有《孤独:你我都需要社会联系》。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证实了卡乔波的观点,把孤独的起源追溯到了5200万年前。灵长类需要属于一个亲密的社会群体才能活下来,对人类来说尤其如此(你不认识的人可能会杀了你,大部分其他灵长类不存在这个问题)。跟群体分离后,变得孤身一人或者处于一个陌生群体中,就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卡乔波说,我们的身体会把孤单理解为紧急事件,一千年来,这种对孤立的警惕已经被植入了我们的神经系统,产生跟孤独有关的焦虑。我们会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睡不好、恐惧、自我防卫、专注于自我,这都会赶走那些想施以援手的人,从而使他们得不到对他们最有好处的东西:向他人求助。
英国历史学家Fay Alberti在《孤独传:一种情绪的历史》中说,在19世纪之前,孤独是不存在的,至少慢性孤独是这样。君主也许是孤独的,但大部分普通人都生活于相互依赖和交换的网络之中,孤独就会死掉。在1800年以前,英语中很少出现loneliness这个词。鲁滨逊是孤单的,但从不孤独。《哈姆莱特》是一个例外,奥菲利亚为孤独所苦,最后自沉而死。
现代的孤独是资本主义和世俗主义的产物,18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分立和等级制,自我和世界、个人和群体、公共和私人,都因为个人主义的哲学和政治而变得自然化了。导致人们独居的是历史的力量,而非个人的选择。20世纪之前,只有大约1%的人是独居的。1910年之后,因为城市化、出生率下降,独居人数开始增长。到《孤独的人群》出版时1950年,9%的家庭是一个人组成。1959年,德国精神分析师弗里达·弗洛姆发现了孤独。她说孤独是一种很痛苦、很吓人的体验,人们会尽力去避免它。人从婴儿期开始,就渴望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失去这种联系会让所有人感到危险。不孤独的人害怕那些孤独的人,因为担心会传染。孤独的人则以为其他人不像他们那样,没发现其实有很多人跟他们有着一样的感受。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说,过去半个世纪,人类开启了一场惊人的社会实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很多人开始独居。他认为这总体上是一个胜利,但更可信的是,它是一场灾难。1960年开始,单身的人陡然增多,由于高离婚率、更长的寿命。“我25岁时开始一个人住,标志着我长大了,自己付得起房租了。但只持续了两个月。我不喜欢一个人看电视,我也没电视机,所以我就去隔壁看电视。后来我跟他住在了一起,后来嫁给了他。”
2000年,罗伯特·普特南出版了《独自打保龄》,四年后脸书才问世。有人说,社交媒体的成功是孤独流行的产物,有人说社交媒体是孤独流行病的成因之一,还有人说社交媒体能够治愈孤独。《经济学人》说孤独是21世纪的麻风病,传播得会越来越广。
贝小戎
本刊主笔,写思想栏目时署名薛巍,哲学硕士,假装读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微博:@贝小戎
个人微信公众号:贝书单(ID:bookpage)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