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再问“李约瑟之问”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
再问“李约瑟之问”(蒲实)
“李约瑟之问”:诞生与命运(蒲实)
一个谜题的历史路径(蒲实)
李约瑟之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比较科学史?(陈璐)
一份科学史书单(薛巍)
从“李约瑟之问”到未来之问(苗千)
李约瑟研究所:跨文化的传承(赵静一)
时事:美国大选后:“特朗普主义”会退场吗?(刘怡)
调查:如何成为“理想动物园”?(王珊)
专访:白谦慎:书法艺术里的中国与世界(李菁)
市场分析:为什么要规范网络小贷?(谢九)
文化:漫长的讨论:重修应县木塔的权利(张星云)
专访:我们寻找别人,别人可能也在寻找我们(孙若茜)
电视:熟年离异(卡生)
电视:名利场的中年焦虑(张月寒)
戏剧:与莎士比亚云游世界(安妮)
图像:你以为你从哪里来?(张宇凌)
设计:与人工智能一起长大(钟和晏)
时尚:复古游戏潮(杨聃)
邢海洋:休闲食品不“休闲”
袁越:与新冠病毒共存
卜键:交战与交涉
张斌:旧案微澜
宋晓军:她是最早“死盯”中国的美国防高官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了一个引发全世界讨论的话题:中国在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何近代的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在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大使#经济学家林毅夫看来,“科学革命首先必须要有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和很有悟性的人,这种特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和实验室系统的试验加以验证的能力,后面这两种能力是后天学来的,有了科学革命才使得后来西方的工业革命成为可能。”
点击图片,听林毅夫讲“李约瑟之问”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