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格沃茨的巫师们,需要心理咨询吗?

陈赛 三联生活周刊 2021-01-13


对巫师的世界而言,心理咨询可能太摩登了。但霍格沃茨里如果有一个校园心理咨询室,估计会很热闹。罗恩有蜘蛛恐惧症,纳威有社交焦虑症,洛克哈特教授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症患者,斯内普教授曾经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那段童年经验显然影响了他成年后阴郁的性格。伏地魔少年时就显示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好好疗愈一下,也许根本不会有后来的故事。至于哈利·波特,他尚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父母,之后,几乎每隔一部书就会失去一位至亲之人,小天狼星,邓布利多,多比,卢平,他的宠物猫头鹰,什么样的魔法能疗愈他的伤痛?



主笔|陈赛


你在厄里斯魔镜里会看到什么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一间无人使用的教室里意外发现了厄里斯魔镜。魔镜上刻着古怪的铭文:我照出的并非你的脸庞,而是你心底的渴望。

事实上,“Erised”反过来,就是desire(欲望),就像镜中的映像。

站在厄里斯魔镜前,一个人会看到自己心中最深切的渴望:哈利·波特看到自己与死去的父母站在一起;罗恩看到自己成了学生会男主席,手上还握着魁地奇奖杯;邓布利多看到一双羊毛袜。

发现这个魔镜之后,哈利几次深夜坐在厄里斯魔镜前,望着镜中的家人,久久无法离去。后来,邓布利多告诫他说:“这面镜子既不能教给我们知识,也不能告诉我们实情。人们在它面前虚度时日,为他们所看见的东西而痴迷,甚至被逼得发疯,因为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实,是否可能实现。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


厄里斯魔镜(《哈利 · 波特与魔法石》剧照)
邓布利多的告诫很有道理,毕竟镜中的是幻象,而非现实,而我们需要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现实发生真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梦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动。
哈利的父母既然已经死去,再强大的魔法也无法让他们复活。但魔镜其实也告诉了哈利,他心中真正的渴望是爱、是家庭,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去追求的。所以,只要不沉迷其中,厄里斯魔镜在洞察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时,还是很有用的。
一个心理学家曾说,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打开人生中特别美好的瞬间,看看里面有什么;另一种则是观察一个人的痛苦,因为痛苦是你的内心某些东西被侵犯、被剥夺。如果你能将它翻转过来,就会在里面发现渴望和价值。这就是我们麻瓜的“厄里斯魔镜”。

如何打败摄魂怪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中,哈利在去往霍格沃茨的火车上第一次遇到摄魂怪。当摄魂怪靠近他时,他立刻淹没在彻骨的寒冷和空虚之中,好像所有的快乐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他一生之中最可怕的记忆开始浮现出来,比如母亲临死前的尖叫。

卢平教授说“摄魂怪是地球上最可恶的生物之一”,它们以吸食快乐、希望与和平为生,逼迫你活在最糟糕的记忆里。哈利更容易受到摄魂怪的影响,是因为他不幸的童年,和经历过的创伤。

罗琳曾经说过,摄魂怪的灵感,来自她自己患抑郁症的经历。“向一个没有患有抑郁症的人描述抑郁症是很难的,因为它不是悲伤。我知道悲伤是什么,悲伤是哭泣,是感受。但抑郁症是没有感受的,是一种灵魂被挖空的感觉。”所以,摄魂怪的出现,给人在身体上的感觉是冰冷的——尸体的感觉,是一种死亡的意象。
为了打败摄魂怪,哈利跟卢平学习守护咒。守护咒能召唤出强大的守护神,但要点是竭尽全力回忆某件快乐的事情。

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策略是,攻击并最终改变一个人的负面想法与信念,从而矫正不良行为。它认为,在外部事件和人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人的信念,正是这一信念负责解释事件,并做出相关的情绪反应。既然人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唯一能控制的是一个人的信念。
所以,当一个人被一种负面想法纠缠,比如“我什么都学不会”“我什么都做不好”,或者“我不值得爱”,认知行为疗法会质疑这些信念:你真的什么都学不会吗,你真的什么都做不好吗,还是你跟一般人一样,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你真的不值得爱吗?真的从来没有人给过你善意和关怀吗?一旦你意识到自己之前视为真理的想法和信念都只是想法和信念,而非真理时,当你意识到这些观念的盲区如何误导你的情绪和行为时,摄魂怪的魔咒就至少被部分打破了。

所以,守护咒的原理,其实就是将负面的认知与情绪转变为正面积极的认知与情绪,从而影响行为及其结果。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里,哈利和小天狼星在湖边遭遇成百上千只摄魂怪的围攻,突然湖对岸有人施展强大的守护咒,驱散了摄魂怪。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的父亲,但直到时光倒流,他和赫敏故地重游,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施展守护咒的人,然后他才有足够的信念施展出强大的守护咒。
哈利选择的快乐回忆也很有意思,并不是在霍格沃茨的任何一段经历,而是逃离姨妈德思礼一家的回忆。有时候,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也可以有强大的力量——他在湖边施展守护咒时,那种强大的魔力就来自于和小天狼星一起生活的幻想。

守护咒中有你最快乐的记忆,所以召唤的守护神会反映你心中所爱。

博格特与搞笑咒

博格特是一种幻形怪,依赖恐惧为生,可以幻化成任何人或物,哈利害怕的摄魂怪,罗恩最害怕的蜘蛛,纳威最害怕的斯内普教授,卢平最害怕的月圆之夜……

所以,这种怪物映射的是我们的恐惧、不安全感以及未愈的情感伤口。对于这些东西,我们的本能反应是逃跑,就像我们的祖先逃离捕猎者一样。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橡皮擦,能将我们的历史中所有的伤痛、背叛、拒绝一并抹去,我们一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但问题是,人类的神经系统里并没有一个神奇的橡皮擦。事情发生了,记忆就永远在那里。除非做大脑切除术,否则无论多么痛苦的念头、情绪、感觉、冲动,都不可能抹去。
卢平教授告诉我们,对付博格特最强大的武器是幽默。他教学生“搞笑咒”,让蜘蛛穿上溜冰鞋,让斯内普教授穿上老奶奶的衣服,让圆月变成气球……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博格特不战而逃。

“搞笑咒”需要借助想象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将想法与事实分离。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解离”。解离的关键不是改变想法,而是改变你和你的想法之间的关系。当你停住脚步,不再以惊恐,而是以好奇的目光去注视、去观察、去探究,就会发现你恐惧的对象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比如它可能是经过了丽塔·斯基特式的夸张与编造。
幽默的力量恰恰在于解构这种夸大与编造,释放压力与紧张情绪,转移情感的方向。只要你还能笑,就说明你不在它的掌控之内。
除了“搞笑咒”之外,心理学还发明了很多方法将想法与事实分离。比如在你的想法前面加上一句“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种想法,认为我很抑郁。”
跟自己的头脑对话,“你觉得焦虑?觉得抑郁?觉得无能?谢谢你有这些想法”。
你还可以想象你正在跟自己的想法跳舞,与它手挽手逛街,或者像拍皮球一样把它拍上拍下。
所有这些练习,都是在学习观察自己的痛苦和挣扎作为人生合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学会接纳它的过程。
“搞笑咒”似乎搞不定摄魂怪,这也说明有些痛苦,不是转变视角就可以的。

“默默然”隐喻了什么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里,罗琳发明了一种叫“默默然”的东西。这是一种极其黑暗的魔法力量,不稳定,无法控制,没有固定的形状,具体呈现是一团黑色颗粒。而产生这种力量的魔法师被称为“默然者”,当有魔法能力的儿童在幼年时期长期遭受迫害,身体和心理长时间压抑魔法力量,就会催生默默然,成为一个默然者。

“默默然”很可能是情绪的隐喻,尤其是人的负面情绪。人类的九种基本情感中,有六种是我们不想要的,恐惧、愤怒、悲伤、内疚、震惊、厌恶。我们总以为,这些负面情绪应该被修正、被管理、被改变,而不是作为人生的一部分来经验、来探究。但是,这些情绪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是因为它们曾经在远古时代保护了我们的祖先,保障了他们的生存。
情绪是人的本能,你无法压制,就像你无法压制魔法一样。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照,它们就可能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魔法。

夜骐与死亡认知

哈利·波特第一次见到夜骐,是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开头。

夜骐(Thestral)是飞马的一个品种。骨瘦如柴,长着龙一样的脸和蝙蝠般的宽大翅膀。它们非常稀有,被英国魔法部列为濒危动物。
人们不大愿意见到夜骐,觉得不吉利,因为只有目睹过死亡的人,才能看见这种动物。用现代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死亡会改变人的视角,让你看到你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从认知上理解死亡,和从情感上经验死亡是两回事。当哈利·波特的父母被杀时,他还是个婴儿,虽然伏地魔在他的额头留下了一个闪电形的伤疤,但死亡对于他,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意象。直到他目睹了同学塞德里克的死亡,才真正明白了死亡意味着什么。

夜骐(《哈利 · 波特与凤凰社》剧照)
罗琳曾经说过,这一次死亡对于哈利·波特而言意味着童年的结束,他与世界之间的安全网被撕裂了。之后,他表现出了一些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他变得脾气暴躁、易怒,以及不断闪回的噩梦。他拒绝朋友的好意,刻意在情感上疏远他们。
死亡,到底让哈利·波特看到了什么呢?
他是否看到了人生荒凉的真相,即人生是一场不断的失去,失去亲人,失去朋友,最后你面临终极的虚无跟死亡?
哈利17岁之前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应对失去。刚出生没多久就失去父母,之后,几乎每隔一部书就会失去一位至亲之人,小天狼星,邓布利多,多比,卢平,他的宠物猫头鹰……
七部厚厚的“哈利·波特”,其实都是在讲一个17岁的孩子,是如何应对这样的失去和伤痛的。

爱是最强大的魔法

就成长经历而言,哈利和伏地魔很像。从小失去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备受欺凌、虐待和冷漠。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这些童年早期的长期压力会给神经系统传递各种危险信号,警告他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一生的麻烦做好准备。

但哈利和伏地魔之间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比如从少年时代开始,汤姆·里德尔就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和操纵欲,他愿意相信自己是特别的,高人一等的,应该得到特殊对待,虽然内心深处他可能怀着深深的自卑。但哈利保持着天性里的善良,他仍然有爱的能力。
邓布利多说,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他们对人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哈利选择了善,而伏地魔选择了恶。
更重要的是,哈利·波特有爱的能力。
邓布利多说,伏地魔最大的悲哀就是,他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什么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没有爱,从来没有爱过别人,也从来没有被别人爱过。
为什么哈利·波特有爱的能力?
唯一的解释是,他的父母莉莉和詹姆斯在他一岁之前给予了他足够的爱。心理学的依恋理论告诉我们,在我们最为弱小的生命之初,已经隐藏了我们之后一生各种情感模式的密码。一个人在婴儿时期未能学会爱,可能终身都无法学会爱。
正是因为父母给予的最初的爱,让哈利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构筑起一个强大的情感支持系统。邓布利多是他的导师,罗恩和赫敏是他最好的朋友,无论面对恐惧、危险,甚至死亡,他们总是站在他的身边,还有他在格兰芬多的同学,魁地奇的队友,凤凰社的社员……

勇气不仅仅是英雄斩妖除魔的勇猛,信任他人也是巨大的冒险,尤其是对于经历过情感伤害的人而言。对哈利·波特而言,选择冒这个险,可能比直面伏地魔的蛇更需要勇气。就这一点而言,他不愧是格兰芬多的学生。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年第30期,点击文末封面图一键下单)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20年后重返霍格沃茨:想学校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