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是舒适区,我们都知道人应该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所以,当信息茧房的概念被人理解,变成越来越普及的知识,就反而有可能被突破,有了一点改变的潜在可能性了。现在很多平台都有猜“你喜欢”的推送,比如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了另外的书,是不是能够做猜“你不喜欢”的推送?我去看看跟我观点不一样的人,他们说的是什么。《奇葩说》的一个益处就是,把你对立的观点也放在那儿,而且有人在另一个方向上努力给出尽可能好的论据和理由,这也会帮助我们突破信息茧房。三联生活周刊:那么你认为《奇葩说》是不是一种二元化的思维引导?刘擎:要么支持要么反对是比赛的表演形式。我以前谈到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与律师型辩论的区别。 律师的目标就是要赢,在这个意义上,《奇葩说》更像律师型的辩论。但作为观众,你可能在对方那里看到跟你相左的观点可以多么有力。有的时候,他们说得非常有道理,以至于你会转变。 单方面看来,为了赢,对方会强化自己的论据,甚至会有一些操纵性;但是整体来看,它确实蕴含了一个问题的不同回应,更充分、更彻底,或者更极端地表达出来。当你看到思想的复杂性时,反而是开放的。我们跟同事跟学者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多半都会有犹豫、不确定的状态。这是所有真正的学术讨论中一定会有的状态,你停顿,你迟疑,也不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还没想明白。学术讨论有很大程度的尝试性和探索性。但是在节目里,我展现了比较确定、比较雄辩的一面,这受制于节目形式。三联生活周刊:请推荐几本书。刘擎:《哲学史》(理查德·普莱西特)《关于善恶的对话》《蓝图》《娇惯的心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