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堂电影院》重映:人生比电影苦多了

调反唱唱 三联生活周刊 2021-06-12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调反唱唱

《天堂电影院》是那些所谓“写给电影的情书”里面最浪漫的一封。没人会忘记这部电影的结尾,那些曾经被意大利电影审查视为“伤风败俗”的接吻镜头拼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即便早就忘记那些镜头到底是什么,是出自哪部电影,但观看它的感受,所引起的心灵触动早就已经是记忆的一部分了。这部电影最近在中国影院公映,朋友圈里关于这将近3分钟的结尾讨论也是最多的。
豆瓣影迷为结尾“接吻”片段截图
近几年在各大平台也出现了许多把影史经典片段串烧在一起的短视频作品,多是出自对电影有着疯狂迷恋的迷影人,拍手叫好的也大多是影迷。我们大多数人对《天堂电影院》结尾的迷恋也是如此吗?我觉得不是。
这部电影上映于1988年,1990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彼时的中国观众无缘在大银幕上看到。但1990年代是另一个电影的大时代,那是VCD、DVD广泛传播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影迷痴迷于在城市的角落掏碟,《天堂电影院》的影碟也在志同道合的影迷之间传播。虽然大屏幕变成了小屏幕,但是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成为中国最早“迷影一代”的心头好,似乎是必然的现象。再往后便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影发烧友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发现电影、评论电影,豆瓣上最早关于《天堂电影院》的评论也出于那个时期。如今我们走进电影院看这部带着“迷影色彩”的电影,是对往日情怀最好的回溯仪式。
《天堂电影院》DVD封面
《天堂电影院》是发生在上一个时代的电影迷恋。二战时期的西西里岛上,有一座叫“天堂”的电影院。电影屏幕上一场场流动的盛宴深深影响着主人公多多的人生。他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去看电影,想尽办法和放映员阿尔弗雷多做朋友。他学习了放映电影的方法,在阿尔弗雷多因为一次事故失明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后来多多在阿尔弗雷多的劝说下背井离乡,最终成为了一个电影导演。
《天堂电影院》剧照
在《天堂电影院》的一个片段中,放映员阿尔弗雷多缓缓移动放映设备,一小块电影屏幕从影院屏幕飘走,穿过层层墙壁和门框,直到反射在窗外城市广场上。广场上刚刚被影院经理禁止入内的观众,大声感谢阿尔弗雷多,在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中坐下来开开心心看电影。让这些人狂热的是让·雷诺阿的《地下》、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费里尼的《浪荡儿》……几乎部部都是掷地有声的影史经典。现在的“迷影一代”恐怕很难想象,这些艺术电影会吸引许许多多的小城镇老百姓排队三个小时等着看。

但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误会。那个年代的电影市场也如今天一样充斥着许许多多的烂片,但在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镜头里,或者也可以说在他童年的记忆里,那些电影不值得占用一席之地。

那么当地人为什么爱电影呢?在二战时期的西西里岛,在战争年代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看电影是释放人们内心苦闷的最好选择。就算是主人公多多对电影的爱,也源于类似的精神需求。他的父亲参战后生死未卜,母亲对他缺乏应有的关怀,多多很孤独。电影对他来说,是一种疗愈。

所以我们爱电影,爱的是“人生很难,还好有电影陪伴”。这是33年后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给今天的中国影迷在信中写的话,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这部电影的回应,也是对现实的回应。现在的欧洲还有电影院因为疫情没有开放,在这个被疫情考验的时代,我们需要把看电影作为疗愈,和《天堂电影院》中的人们一样。
30多年后多多返乡,见证了天堂电影院被拆毁
可是对于放映员阿尔弗雷多来说,电影并非疗愈,反而是伤害他,摧毁他的东西。电影放映的工作让他反反复复看同一部电影,他不识字,走不出去,觉得自己的人生被绑在了小小的放映室。他的双目失明因为电影,他的困守小城镇也因为电影。
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当了一个电影导演,他人生也并不圆满。如果撇开这是一个少年爱上电影并终身与之为伴的故事之外,《天堂电影院》也是一个少年和初恋情人失之交臂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年远走他乡,心却从未离开的故事。多多的故事从后面这两个角度看,都是一出悲剧。
难道我们爱电影爱错了吗?电影是理想的具体体现,除去怀旧的迷影情结,《天堂电影院》在讲更大的人生道理,关于理想和现实。阿尔弗雷多劝多多离开的时候,他们在海滩上坐着。阿尔弗雷多说:“日复一日地呆在这里,你会以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但如果你离开一两年后再回来,每件事都会有所改变,你会发现属于你的都已消失”。说完这些话,多多问阿尔弗雷多它们出自哪部电影,是哪个演员说的。阿尔弗雷多却告诉他这不是电影台词,“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
“人生之苦”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关《天堂电影院》的版本之争反映了这个问题。在1988年,《天堂电影院》最初放映的版本时长为173分钟,但在意大利首映之后票房并不理想。然后这部电影被改成了124分钟的版本,出乎意料地风靡全球,甚至斩获了奥斯卡和戛纳两项大奖。此刻正在全国电影院放映的是124分钟的国际公映版。两个版本之间相差了足足49分钟,很多人甚至觉得这完全是两部电影。
最大的争议在于一个谜底的揭开与否。多多参军前与初恋女孩埃琳娜约定在影院见面,然而埃琳娜并未出现。爱情的失落促使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在124分钟的版本,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并没有任何交代,给观众留下了开放的情节猜想。173分钟的版本把残缺的第三幕补全了,多多没有等到埃琳娜,便去了她的家里,可是没有见到她。此时,迟到的埃琳娜遇到了在放映室的阿尔弗雷多。阿尔弗雷多为了让多多离开小镇无所牵挂,欺骗了埃琳娜说多多不再爱她。埃琳娜留下纸条,却没有被多多看见。
两个版本的争议焦点,是价值观的冲突。124分钟的版本说的是命运的捉摸不定,爱情的不得成为终身的谜。173分钟的版本让人们看见了现实,揭开了谜底。很多人喜欢124分钟的版本,因为确切的答案不是人们想要的,不确定才是真实的人生,没有理由的失败主宰着人生的大部分时刻。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当下的时代总是变化太快,“天堂电影院”说没就没,疫情反反复复,也许突然就没有了安身之所,没有了安全感,在这种情绪之下,难以拾起生活的勇气,失去前进的方向。
我们说的生活之难也恰恰在于此。具体到多多的故事里,他离开了西西里,但让他30多年没敢回去的真正原因是对现状的不满意。他选择了电影,并一路走到底,但当这份热爱变成了工作,随之而来的也有痛苦和失望。接踵而至的工作电话,应接不暇的崇拜者,纷纷扰扰的娱乐圈。在多多离开西西里的成人世界里,这些画面都被一种阴冷的蓝色和灰色影调勾画着。相对应地那段在西西里的回忆片段,却被包裹着黄色红色这些热烈的颜色。那里是一个有电影相伴的愉快的童年,梦开始的地方,没那么多深奥的大道理,只是很单纯很简单的快乐。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上来,我们狂热地迷恋《天堂电影院》结尾的3分钟,是因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那些吻戏出自哪些电影,也不知道它们在具体电影中的前后情节是什么,那是电影狂热爱好者才会去考究的问题,那是另一种小众的快乐。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快乐很简单,我们什么也不需要知道,只是看着这些被剪在一起的接吻片段,就已然传达了单纯的美好和热烈。特别是对经历了越多生活之难的人们来说,这些简单的快乐和本能的感动实在太重要了。
关于《天堂电影院》没有说的还有很多,对应到每一个人复杂的人生中,这部电影一定传达着不同的讯息。电影没有变,但人在变,时代在变。我们重温经典电影的时候,可以找回过去的时代情态,怀旧的情怀,更年轻的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当下的视角看待它,能抓住对当下的自己最有用的价值,才是看经典电影最有意义的事情。如今《天堂电影院》重映,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新的讯息,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与君共勉。
END
本文作者:调反唱唱
微信排版:阿田

微信审核:L.L.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追问极限运动:生命与自由」

点击文字链接,一键订阅数字刊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追问极限运动:生命与自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