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总会在不同时期重新爱上牛仔裤

达达 三联生活周刊 2022-10-08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达达

大多数人的衣橱里总会有几条牛仔裤,紧身的、阔腿的、高腰的、直筒的……颜色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是牛仔的重度爱好者,除了黑白,还能排出一组“五彩斑斓”的蓝。不知穿什么的时候,它就成了最“偷懒”的选择。

在紧身牛仔裤大行其道的年代,穿裤子显得特别有仪式感,边挤压,边像晃呼啦圈式地扭动,努力往上拉那么几寸,实在不行,再原地跳两下。低腰裤就更不友好了,简直是平坦腹部和纤瘦身材的行走广告牌。相信如今的C位担当非高腰裤莫属,它让我们直接、柔和地与身材比例对抗——包住小肚子,凸显躯干最细的部分,打造沙漏轮廓。

Philosophy di Lorenzo Serafini Resort 2022 度假系列

牛仔作为“千年不变”的休闲风明星,也是最民主化的时尚单品,以至于它在巴黎世家回归的首场高级定制秀场上都没能缺席。在使用寿命上,基本上也少有丹宁布这般越破旧越高级的存在了。石洗做旧后,面料上会起一层细细的绒毛,行家称之为“桃皮”。桃皮让裤里贴身而顺滑,更被视为一条牛仔裤历久弥新的本钱,这也令它和穿着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于是季节变化,风格变迁,牛仔一直信誓旦旦地屹立不动。就像早有传言称“紧身牛仔裤已死”,它仍然以打底裤的形式发挥余热;在告别低腰牛仔裤很多年之后,Y2K风格又猝不及防地回来了。

对90年代和2000年初的怀旧情愫,是2022秋冬系列中牛仔装的主要灵感来源。设计师们继续在这种象征自由随性的面料上大做文章,千禧年初期最受欢迎的低腰裤、迷你裙、紧身裤与不对称剪裁都没拉下。在当代职业女性的多元画像中,干练的宽肩束腰连衣裙和公事包,也被丹宁布承包了。从与裤装结合的西班牙式的大裙摆,到廓形拼接布袋裙,牛仔以其特有的方式对那些反叛的时代表达眷恋。

Loewe 2022ss

社会学家总喜欢指出,时尚是由社会中的精英所创造,流动性也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趋势从社会高层群体中传递下来,以便被想攀登社会阶梯的下层阶级所购买。而一旦较高地位的群体开始受到较低对手的威胁时,他们的时尚就会改变,以区分自己并保持他们所谓的与众不同。近些年的街头潮流便是设计师对于停滞不前的行业状态所做出的一种反抗,各种亚文化已经并且继续对主流时尚产生影响。而牛仔裤的潮流也是如此,它从被发明之初就是劳动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蓝领”的意思是廉价的蓝色棉布,与它相对的是优质的白色棉布和亚麻。

有些人把牛仔的流行归功于加利福尼亚淘金热,还有人认为牛仔裤在美国的兴起始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方面,西部农场成了热门旅行目的地,牛仔的形象也在大迁徙永远地结束之后被浪漫化了。一代人的工作服成了下一代人的休闲装,就像一代人的工作会变成另一代人的娱乐项目一样(比如采摘)。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装束成了青少年的标配,特别是人们口中的“不良少年”。牛仔牧场夹克、T恤衫、美国大兵卡其裤都可以在军用装备商店,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其中的大部分被劳动阶层当成了户外装。同类店铺在1945年之后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借此来处理剩余或二手物资。

《荒野大镖客》剧照

但是,为什么牛仔裤永不过时?这也许能从它和流行文化的互动中找到答案。最初,美国只有三家牛仔裤生产商。每个年轻人都能从裤子的后兜一眼看出他们的区别,双弧线、W以及双波浪线都有各自的“铁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类不同的年轻人最热衷于穿牛仔裤。一类是执迷于西部装扮的,另一类希望走叛逆风。他们来自截然不同的世界,也把牛仔裤穿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看看搭配牛仔裤的配饰就知道了:西部造型包括带有覆肩和珍珠贝母子母扣的法兰绒衬衫、牛仔靴,西部牛仔皮带上带有花哨的扣;叛逆造型则是黑色机车皮夹克,带有弧形后跟的工程师靴,紧身T恤和厚厚的带有金属扣的军装皮带。西部英雄们想身骑骏马,而反叛英雄们想骑的是哈雷。总之,牛仔裤从一种乡下装束变成了后工业时代年轻人的都市着装。

《蛮国战笳声》剧照

二者之间也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牛仔裤的穿法总是低低地挂在胯上,裤脚卷起。至少两类牛仔爱好者中的标志性人物都是这么穿的:《蛮国战笳声》中的约翰·韦恩和《飞车党》里的马龙·白兰度。在电影《飞车党》中,白兰度的牛仔裤和黑色皮夹克就像他傲慢的冷笑一样,表明他是一个社会的挑战者,挑战整个文化里充斥着的系统性的腐朽。当被问到“你到底在反叛些什么”时,他扮演的约翰尼阴沉沉地回答:“你有什么可以让我反叛一下的?”对于愤怒青年们或者装作愤怒青年状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最酷、最时髦的一句宣言。

《飞车党》剧照

从20世纪50年代的愤怒青年到后来的嬉皮士仅有一步之遥。前人已经定下了反叛的基调,后面的“花之子”则加入一点毒品、金属乐,也许还有一点点新左派政治哲学。嬉皮士的牛仔裤少不了印花和刺绣,而朋克风的裤脚不免被磨烂。

还有一个有关牛仔裤的逸闻,据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海洛因交易中,如果一个墨西哥毒贩在回家的时候穿了条501或者直接把它当做礼物送人,那就意味着他的生意谈成了。真实与否不得而知,不过在奈飞剧集《毒枭》的描绘中,同年代美国和哥伦比亚海洛因活动,确实能看到很多牛仔裤。

《毒枭》剧照

人们总会在不同年代重新爱上牛仔。70年代崛起的美式时尚让牛仔裤经拉夫·劳伦等设计师之手,添加了装饰补丁和砂洗等效果。引领时尚潮流的群体也从《在路上》的读者,变成了诸如伯克利或是哥伦比亚之类的顶尖名校生。随后,波姬·小丝颇具挑衅性的CK广告像可口可乐一般,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同时为牛仔裤赋予了全新的诱惑力。当Studio 54里的Club Kids、模特和艺术家都悄然穿上透着一股自信颓靡的牛仔裤蹦迪时,牛仔裤彻底不再是一件朴素的工装了。

难怪伊夫·圣·洛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经常说,真希望蓝色牛仔裤是我发明的。它们有表情、端庄、性感、简约——这些都是我希望在我的衣服中看到的。”

《老友记》剧照

90年代以后,范思哲、杜嘉班纳和迪奥等奢侈品品牌才进入牛仔裤市场。时任迪奥男装创意总监的艾迪·斯理曼从伦敦地下俱乐部、另类摇滚获取灵感,让身材不够“阳刚”的男孩翻了身,他执掌的迪奥男装反叛了主流审美对于性别形象和“性感”的垄断。2002年,艾迪获得“时尚界的奥斯卡大奖”CFDA时,颁奖人大卫·鲍伊对其设计评价道,“阴郁地燃烧着的雌雄同体魅力”和“一度局限于女装的感官诱惑力”。有传闻说绿日乐队为了在巡演中钻进艾迪的牛仔裤而努力减肥。

就在美国花费了数十年让“周五便服日”演变成每天都是便服日时,日本守护了丹宁作为随性符号的经典美式时尚。牛仔裤爱好者基本上都达成了共识,目前最好的牛仔裤传统在日本。尽管美国给日本的时尚热潮提供了参考雏形,那些服装单品很快就脱离了原本的根源。在《原宿牛仔》一书的作者W.大卫·马克斯看来,日本接纳、重新挪用,最后反向输出美式风格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文化全球化的过程。

当奢侈品推出售价近4000美元的牛仔裤,设计师用中古Levi’s改造成潮牌新品,牛仔裤日渐与15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手工刺绣裙并置时,它基因里的活力和反叛还在吗?听听男装时尚专家G.布鲁斯·博耶的看法:“时至今日,牛仔裤的形象只能算得上是往昔辉煌的一个惨淡背影,从现在这些翻版的所谓反叛精神的标志里,你只能闻到自我意识过剩的讽刺意味。我们徒劳地寻找牛仔的真谛。酸洗或是做旧,日式包边或是美国产氨纶混纺。我们的牛仔裤反映出我们这个当代世界的复杂,以及比复杂更多的空虚。如今,产品的意义更多在于复杂的工序而不是天然的品位。”也许你对他关于牛仔裤的评判有所疑义,但对他关于世界的看法无可辩驳。

《牛仔裤的夏天》剧照

然而,意大利作家翁伯特·艾柯认为人们喜欢牛仔裤,在于它的一个迷人之处是“令穿着者显得更为年轻……一个身材走样的肥胖中年人,是不可能穿上那些如盔甲一样紧身的牛仔裤的。”好在,牛仔裤设计得越来越宽松了,也永远有人正年轻。







排版:菲菲/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