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第五年,是我开始冥想的第一年。也是在同一年,我领悟到:“完美主义”并非福祉,而是一种暴政。从小在家人长辈们的赞美声中长大的所谓“好学生”,更容易堕入这种暴政的陷阱。小时候我就是大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小孩”,为了保持住这个称号,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敢松懈;步入职场后,这种“别人口中”的“别人”变得更多了,它们是KPI、是同事、是领导甚至是朋友圈里某个素未谋面的网友。我开始用熬夜、黑眼圈来换取他们口中“时间管理大师”、“你怎么能一个人做这么多事”的称赞,在这个遵从“效率”的时代,我一刻都不敢松懈。
而这种完美主义的B面就是“思虑过重”,脑子永远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永动机:如果第二天有重要会议,那么前一晚的睡眠质量一定很差,恨不得在脑子里把会议流程都过一遍;白天在电梯间偶遇领导,晚上就开始思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妥当,有没有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刷朋友圈看到在老家小镇生活的同学已经结婚带俩娃了,就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三十还不能立……尽管白天依旧风风火火地工作,但是夜里接连不断的噩梦与日渐脆弱的颈椎,让我不得不停下来休整,我意识到:
这几年听闻身边的人和网上很多人推荐“冥想”,他们说可以缓解压力与焦虑,提升专注力,而真正吸引我的是冥想竟然早就在精英圈流行了: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在1974年去印度朝圣,他称通过冥想可以激发创造力;
曾担任白宫新闻秘书的Blii Moyers也是卡巴金正念减压法的参与者,并且在亲身体验后成为正念冥想的信徒;
甚至硅谷的企业家Loic Le Meur 这样说:“我认识的每个创业者都开始正念冥想,在硅谷你不冥想还会有种社会压力。”
就这样,我抱着“向大佬们看齐,早日成为亿万富翁”的想法,开始煞有介事地冥想了。
最开始,我借着下班后去上瑜伽课的间隙,蹭了几节瑜伽冥想。像往常在工作中一样,我给冥想也设定了KPI,希望在寂静的打坐中完成“专注地什么都不想”。但我越是压抑自己的思绪,思绪就越像从兜里掏出来的有线耳机,用错综复杂的缠绕反击我。老师让我在脑海中想象一个令自己心情愉悦的场景,我闭上眼睛想回到故乡的大海边,看着海浪轻柔地拍打岸边,有海鸥从头顶飞过,远处的白色屋顶吊着巨大的钟摆。但没过多久,我看见钟摆摆动速度加快,我突然想到白天的PPT还有几页没有完成、明天一早还要给客户发客户,海边的钟摆成了催促我加班的“恶魔之钟”,工作中的待办事项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不必担心,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冥想就像健身,很久不锻炼的人,刚开始时总是会肌肉酸痛,要学会放过自己。”
慢慢地我找到了冥想的感觉,原来冥想并不是让负面情绪消失,而是通过心态的调整让我们不再被负面情绪所控制。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哪怕没有工作,没有阅读,没有社交媒体在线,也没有为自己安排to-do list,我也可以单纯地为自己而存在,为空无的20分钟而存在。我的人生并不活在某个既定的目标或是境界里,而是在分分秒秒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我们接受自己作为“真实的自己”出现,包含着我们所有的缺点、情绪以及其他作为人的限制性。我学到原来冥想并不只有打坐一种形式,还有音乐冥想、图像冥想、吟诵等,甚至任何能够让我们100%投入其中的非工作活动,都可以算作冥想。对于初学冥想的人,可以从呼吸开始感受,这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近的活动单元。而后,可以试着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焦点,比如观察人行道上的行人、聆听清晨起床后树上的鸟鸣、分辨电梯里弥散的香水味、感受我们走路时脚趾与地面的摩擦等等……我在开始冥想之后,意外发现了3家上班路上的小吃店,之前竟然从没注意过。图/pixabay
冥想让我更容易专注。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工作之后便很少再拿起笔,在冥想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我竟然可以像小时候一样,一坐就坐上半天,心无杂念地画一幅画,等我抬头看时间的时候发现已经过了午餐时间,工作以后这样全神贯注地做一件毫无功利性的事情,是从开始冥想之后才发生的。这也证明了冥想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玄乎”的东西,经常冥想的人也不是飘在天上的“仙”,如果冥想只是为了逃离生活,那它就是一种身心灵消费主义的不健康呈现,真正的冥想会让我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普通的刷牙喝水吃饭梳头等小事,也可以安抚身心。冥想追求的不是绝对的“没有执念”,而是不被执念所扰。比如早上出门走到了地铁站才发现手机忘带了,我们常常会产生烦躁、抱怨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可能会伴随我们一整天,甚至让我们产生“今天真倒霉”的心理暗示。而经常冥想的人,会更容易与这种情绪相处,学会与负面情绪分离。意识到任何负面情绪都不会永驻,才会更珍惜当下。
《美食、祈祷与恋爱》剧照
对于我个人来说,尽管我偶有进入那种“空”的时刻,但那种体验的确短暂易逝,大部分时间我们必须回到生而为人的局限中,但冥想让我不会再轻易地迷失在情绪的波涛中,因为我在海上呆得足够久。生命的乐趣本就在其婉转细腻,“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对待情绪,也是如此,看似随意,实则内藏大智。冥想不仅让我对过去感到平和,也指引我冷静地看待未来。在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我果断地选择了裸辞,这如果放在几年前,我必定会被焦虑和恐惧驱使,给裸辞后的生活设定无数个目标与KPI,既担心找不到工作,又担心新的工作踩坑,但是这次裸辞后,我变得更加冷静平和,我更明白自己的长处,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选择,该以我的多少精力为什么事业付出,而它也会给我相应的金钱回馈。在感情生活中,冥想是一种练习如何去爱的习惯。只有当你对自己足够在乎,你才会愿意每天花时间以这样的方式照顾自己,而当你可以真正爱自己,才能够爱人如己。所以自爱是我们培养亲密关系的重要一步。在冥想之后,我更容易对另一半心存感恩,下飞机后他去机场接我,睡前给我接一杯热水,这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小事,现在也会发自内心地对他说一句谢谢。
当然,我无法用我个体的经验来推测他人的感受,这个世界上有12种星座,16种人格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疗愈方式,但如果你想从冥想开始,记得要跟随一位专业的老师,在窥探生命本质的路上,如果有一位引路人,我们会更容易找到生命的缘分。事实上,当我们跟随有经验的、知识丰富的老师,冥想学起来简单又有趣。老师会帮助你去懂得你正在经历什么,克服过去的障碍,进行有滋养的日常练习。身心教育者卜婷老师,之前在三联中读开设过冥想训练营,我就是从她的课中了解到冥想的不同方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冥想方法。最近,她要开设新的一期冥想训练营了——《呼吸~21天冥想陪伴营——从自我觉醒到关系成长》。如果你对冥想也跃跃欲试,不妨也试试加入其中。招募最后24小时,立即订阅
这21天,卜婷老师会在白天和夜晚陪伴大家,通过视频冥想引领,通过直播互动答疑,通过微信群亲密交流。我想,对于学习冥想这种切身的内心体验来说,这是最具感受力的学习方法了。
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助益。
▼长按扫描下图二维码,了解训练营
最后24小时招募
卜婷老师早在2021年就开设过一季《身心冥想陪伴营》,没有赶上的人多次私信后台:什么时候再开营?也想跟着卜婷老师冥想。
大家千呼万唤的冥想陪伴营,终于来了!诸君一定抓住机会!
希望在这门课的陪伴下,你我能用一个全新的身心迎接2023年。意义感不是一种打鸡血般的使命宣言,而是每天对生命那种无理由的热爱,和与自己、与人、与社会的亲密状态。卜婷,身心学教育者,耶鲁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学士。注重“具身化”(embodiment)的讲师、心理和教牧辅导师,有丰富跨文化身心成长工作坊带领经验,专注帮助白领群体和青少年提升幸福感和关系质量,达到全人健康。受训于躯体动力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费登奎斯身心整合、表达性艺术治疗等流派。冥想引导者和修习者,热衷研究与传播东西方冥想传统。卜婷跟冥想已经结缘了二十多年。十几岁时,还在初中的她对自己是谁感到非常迷茫,没有动力学习,成绩也不好。借助冥想训练,她开始感知到万事万物强烈的生命力,这也激发出她对自己、对身边人、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她爱上了学习,也不再害怕压力。作为同样从冥想中获益、多年从事冥想训练的专业人士,卜婷有着丰富的实战教学经验,担任过多期冥想训练的导师,收获了学员们的好评。同时,她也归纳总结出了一套“具身化(embodiment)”的方法,在强调身体与心智的联结时,避免大家在冥想中出现脱离生活和知行不合一等现象。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希望所有人都有机会一起来体验冥想带来的轻盈、允许和喜悦。也期待在训练营里,你终将会和你自己相遇。这次课程会涵盖东西方传统,带大家一起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冥想路径。卜婷会从这些年研究过、练习过、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冥想路径里面,挑选出精华方法与大家一起学习,指导大家如何辨识自己更适用的修习方法。是智识之道、感受之道、身体之道还是行动之道?这其中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你最有共鸣、最擅长的就是最好的。卜婷是位有深厚理论积淀的冥想研究者。她的课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解压、助眠等冥想的“功利性”作用上,而是深入浅出把冥想的前世今生都一一展现给我们。冥想是东方独有的神秘学问吗?冥想诞生于哪些宗教传统?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如何影响了现代的冥想学习者?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做依托,大家的修习会更加心明澄澈、系统深入,也更容易触及精髓后举一反三。课程强调通过具身化 (embodiment)训练,也就是提高对身体的觉察,包括呼吸、声音、动作、本体感等等,让身体成为认知和行动之间的有效桥梁。这种觉察其实是一种自爱。而当你可以真正爱自己了,才能够爱人如己。从卸下伪装和重担,聆听真实的自己,到欣赏和慈悯他人,自爱是培养亲密关系、公民意识和慈悯心的第一步。而冥想,可以让这样的爱成为习惯。在21天的沉浸式体验和学习中,清晨的音频引导,会让你的一天元气满满。白天和夜晚,还有视频教学和冥想带领。同时,你也不用担心会偶尔错过课程,全部直播和录播课程都可以回放,即使是上班族也可以随时学习。针对个性化问题,卜婷老师也会在直播时互动答疑。她还会入群,在群里和大家亲密交流。相信在连续坚持21天后,大家会培养出冥想的好习惯,并在2023年的旅程中不断受其滋养,获其力量,成长为更好的自己。▼部分内容展示
*冥想疗愈卡片为实体赠品,会在开营一周内寄送到您手中,请您注意留好地址。▼长按扫描下图二维码,立即入营
作者:发呆的豆苗
↙点击【阅读原文】,用21天,在冥想中从自我觉醒走向关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