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就找妈?内娱“妈宝男”诞生记
马来西亚中文报纸《东方日报》报道说,蔡徐坤被爆出和圈外女性C女发生一夜情,导致C女怀孕,“蔡妈妈得知消息后直接介入,还在女方家中安装针孔摄影机监视生活。狗仔也在直播中提到,不少男明星出事后都找妈妈出面处理”,如吴某凡、汪小菲、向佐。
这样的母亲在英文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直升机式父母”,也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的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上空,随时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过度控制、过度保护和过度追求完美的教育类型,替孩子操心一切,害怕失去孩子。
澳大利亚一位教育专家玛丽莲·坎贝尔说,有时过度养育被称为“割草机式育儿”,形容父母如何清除孩子生活道路上的障碍。其他人称这种类型的养育方式就像在温室中长大一样。媒体也把这种育儿方式下的孩子称作“棉花孩子”或在“气泡包装纸”中的孩子。研究表明,那些既有爱心又体贴的母亲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坚韧,更少痛苦。
《高龄化家族》剧照
但是,这种积极的关爱在什么时候就走过头了呢?经常纠缠学校,以确保孩子来年进入某个特定的班级;因为孩子一时心血来潮,家长就赶到学校,送去孩子忘带的午餐、作业或校服等物品……“被父母过分帮助的大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同龄人更容易患焦虑和抑郁症。那些父母有控制欲的大学生同时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低下,自主性降低、自我管理水平下降、自恋情绪增加、寻求他人关注以及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指导。
英国作家约翰•欧法莱写过一个小说叫《可能含坚果》,书中的主人公是住在伦敦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爱丽丝。她担心女儿考不上重点中学。为保证万无一失,爱丽丝决定化妆成11岁的女童,顶替女儿莫莉参考。结果“莫莉”不仅考上了重点中学、还获得了最高奖学金。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格雷说:“如果孩子们从没有机会面对日常风险,那么,当真正的危险降临时,他们越不可能有能力应对。”在过去五年内,他所在学院的辅导办公室接到的紧急求助电话翻了一番,基本上都是为了一些以往孩子们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比如被室友起了个难听的昵称或是在房间里发现一只老鼠等等。学生们只准备好了如何搞定学业上的困难,却并没有准备好要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因为他们一直没什么机会去处理那些寻常的问题。
《小欢喜》剧照
前几年,《纽约时报》报道说,如今一些富有的美国家长像是扫雪机,轰隆隆地扫除孩子通往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碍,让孩子不必遭受失败、挫折或丧失机会。高强度育儿的父母会给成年子女预约理发,给上大学的孩子发短信叫他们起床去参加考试,甚至会给孩子的雇主打电话。一位母亲为了增加儿子被理想大学录取的机会,以儿子的名义创办了一个慈善机构。
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辅导主任里斯科特-海姆斯说,扫雪机育儿是一种落后的育儿方法。“关键在于让孩子准备好上路,而不是准备好道路给孩子走。”
苏珊·奈曼在《为什么长大》中介绍了康德关于成长的观点:成熟是理性将自己从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解放出来。我们选择不成熟是因为我们既懒惰又害怕:让别人替你做决定要舒服得多!“如果有一本书照顾我的理解力,一位牧师照顾我的良心,一位医生规定我的饮食,我丝毫不用自己费劲。只要我能付钱,我就不需要思考,别人会帮我打理一切事务。”
《天衣无缝的她》剧照
要学会走路,孩子们必须跌跌撞撞、摸爬滚打,但是如果为了避免他们碰伤而把他们放在婴儿车里,只会使他们停留在婴儿状态。“看到婴儿睁大眼睛,兴奋地看着一切事物,我们羡慕他们的坦率、天真,却忘记了成长的每一步,从站立到能画人物线条,都伴随着恐惧与挫败感。”
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往往专断、自恋,把孩子当作是棋盘上的棋子。“自恋者总是假装自己很完美。他们不想看到自己的任何缺点,不承认自己很普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孩子渐渐会意识到,母亲把他看作一个物体、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个可以给她带来好的东西。母亲看上去是独立的,但通过控制跟孩子形成相互依赖,需要孩子听从她、陪伴她。
《都挺好》剧照
妈宝男在跟异性交往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被母亲操纵,他担心也会被自己的恋人控制,因此会逃避亲密关系,他的恋人会要求更亲密,这导致他更加担心。他们会拒绝恋人很小的请求,就好像那是他们的母亲的请求,不信任女性,甚至变得有攻击性。
排版:孙孙Boy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