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好‘硬’科普,服务硬科技”沙龙在京举行,北京科协主办,果壳参与承办

果壳 2023-05-22

5月12日,以“做好硬科普,服务硬科技”为主题的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沙龙在首创咏园举办。本次沙龙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东城区科协、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新媒体专委会协办。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东城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海东出席活动并致辞。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晓勘主持沙龙。



沈洁在致辞中指出,希望通过本次沙龙的举办,切实推动政产学研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效协同,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深度合作,为硬核的科技投入提供硬核的科普支持,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也促进科学普及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使科技资源能够更好地“顶天”又“立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赵海东表示,东城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到今年达到了28.6%,未来,东城区将把握新时代科普的定位,构建大科普的格局,围绕着思想政治引领,突出科普属性,融入首都发展格局,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


围绕“硬”科普的概念和意义,果壳CEO、创始人嵇晓华(姬十三),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金兼斌,科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雁龙发表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顾斌,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炎,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国家天文》执行总编苟利军,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监王靖宇,中海油研究总院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绍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协科普负责人张杨等嘉宾深入交流研讨,分享了个人观点。


嵇晓华认为,“硬科普”就是为硬科技服务的科普,指向的是前沿科技的科普、科技产业的科普,比如涉及新材料、合成生物学、芯片、先进制造等领域的解释和传播。


相比网络科普的主角生活科普而言,“硬科普”由于大众传播效果不好,创作者往往付出多,反馈和回报差。但是我们必须需要思考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


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的目标,我们要解决科创链条上多元化主体的内生动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在这样的命题下,科普可以成为打通整个科技创新领域的超级连接器。未来希望能够用更好的社会化的力量动员广泛的力量,以视频和线下互动多种手段,向地方政府,向产业龙头,向投资人解释清楚前沿科技,降低他们的理解门槛,连接科技交流的各个要素,融通科技产业各方。


果壳CEO、创始人嵇晓华(姬十三)


金兼斌分享了对“硬”科普概念和效果评价的思考。“硬”科普一方面是对前沿科技、新发现和相关知识的普及,要讲清背后的机理、原理。另一方面,“硬”科普要给日常生活、产业带来影响。在评价“硬”科普时,不能以流量、点击等短期效果来衡量,更需要获得同行、专家,以及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潜在受众的认可。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金兼斌


徐雁龙指出,我国的产业要高质量发展,需基于人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推动科普硬核化,未来科普的主力军应该交给科学家由他们进行更加系统、有逻辑的内容传递。未来也需要一大批专业科学传播成为科学家和媒体之间的桥梁,把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大众语言。


科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雁龙


与会专家在交流研讨中提出,“硬”科普要确保内容的科学、真实、权威,同时注重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要让公众理解科学,理解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和国家科技战略,增强对前沿科技的认知。同时,硬科技也要引领和服务“硬”科普,为“硬”科普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科技企业要推动科技研发实验室、业务展厅等向公众开放,促进硬核科技资源服务 “硬”科普。


来自企业和高校的代表,科普场馆工作者、以及市区科协干部共约70人参加了沙龙。


果壳CEO、创始人姬十三曾在个人公众号发表文章——《是时候多搞搞“硬科普”了》,分享了他关于“硬科普”的一些看法。详情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