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关闭了朋友圈
本文据微信公众号:南都周刊(nbweekly)
文:杨小贞
退出朋友圈也许是希望得到面对面交往的真实感,也许是为了隔绝焦虑,也可能是想节省时间,不想再体验一刷半天就过去了的空虚感。
高中老师又参加评选了;朋友的作品入选了10强啊;学院又搞什么竞赛了……快给我赞给我赞!
快给我的评论点个赞,我想要这个礼物杯子;帮忙把我这条转发点赞!
今天从早到晚工作好辛苦求安慰;看,新发型,新生活;午后,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喝一杯咖啡,看着窗外的喧嚣……
还有七大姑八大姨转的鸡汤文、养生谣言……
这就是每天的朋友圈,心好累……
不知不觉,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刷朋友圈,大多数人的动态都流逝而过,同时流逝的,还有我们的时间。
于是,很多人干脆关闭了朋友圈。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
不少网友声称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他们说:
关闭朋友圈半年多,感觉自由了些,受束缚少了,更多时间干点实际的事。(BH7OQM)
基本放弃朋友圈了,不留言不点赞,可是真正的朋友依然在,所以,用留言点赞“换”来的“朋友”本来就不是朋友。(边缘)
朋友圈已经到了同事同学晒孩子晒美食就不得不点赞否则就会得罪人的地步,因为我就被小心眼女同事半开玩笑质问过,遣词造句都是字字斟酌的暗示叫你给点赞,真是烦透了,面对面的假意寒暄已经够够的了,朋友圈还要来这套,所以我已经关闭了朋友圈。(🌲)
这样的日子挺累的,所以我现在不发朋友圈,只给喜欢的朋友点赞或评论。(静文)
早放弃朋友圈功能了。点不点赞有什么所谓呢?(杨KitKit)
朋友圈满足了某种窥探欲,会产生定期刷新的强迫症,让个人的时间被切割得更加碎片化。我期末考试那个月期间会关掉朋友圈,就是为了戒掉社交强迫症更好地专注手头的工作。(仁仁仁)
本以为,风生水起的朋友圈是大家展示自己生活的最佳平台,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选择关闭朋友圈?
01
好吧,其实你不是一个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在总结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时就提出“独处需要”是自我实现者的15个基本特征之一。
他认为独处是自我实现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独处而不感到孤独,他们不管是与他人一起还是个人独处都感觉放松和惬意,因为他们已满足了自己爱与归属的需要,所以他们无需刻意让别人陪伴,他们在独处中找到乐趣。
其实人本心理学家把这种独处的需要视为“积极独处”。人需要群体性交往,但又需要个人的独处空间。天天刷朋友圈实际上就是对个人空间的侵蚀,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朋友圈内的生活状态依旧在你眼前跳跃。从早晨睁眼到晚上闭眼,时时刻刻都处在群体交往之中,独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自然感觉要炸了。
我们白天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面对的都是同事、上司、客户等,这一类人属于次级群体,是一种为了特定目标而设定的群体,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缺乏感情深度。相比较而言,诸如父母、伴侣、子女等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属于初级群体,我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苦恼、心里话说给家人听。
当我们下班后,依旧被手机捆绑,被朋友圈刷屏,你将会感到那种缺乏感情深度的次级群体真是无时不在,白天一天应付职场内的人际关系已经够疲倦了,结果下班后自己的闲暇时间还是这些人的状态,不累才怪。
其实你更渴望的是一个人放空自己,或者与爱人面对面吃一顿烛光晚餐,一进门就看到迎上来的孩子,不是吗?
02
受当今文化工业的影响,各种文化艺术作品内容和风格“趋于一律”,朋友圈内的好友动态也是如出一辙的内容,要么就是“我今天又去哪哪哪啦!”要么就直接一张“美美的自拍”放上来,企图获得关注点赞。还有充斥在朋友圈内的代购和广告、谣言,于是朋友圈又变成了“发财致富的名利场”。
据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讲,语言和符号本来就是一种权力的彰显。朋友圈内的晒图、晒状态,就是一种个人文化资本的传播,在当今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里,个人终于有个可以展示的平台,即使是在自己的社交圈内,也能带来不小的满足感。
但是,自己发的状态一定是倾向于自己生活积极的一面,从旅行到获奖,人人都聒噪得像只鸣蝉,人人都想要发声,接收者只要不屏蔽你那他是一定会看到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暴力”的彰显,打开朋友圈管你愿不愿意,反正就是都看到了。但是,很多人会想,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许多不发朋友圈的人会渐渐发现朋友圈的实际存在价值离自己的远去,于是索性关闭了朋友圈。
记得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著名论断:他人即地狱。其实朋友圈就暗含了你对他人和他人对你的双向判断,当这种判断差生重大差异的时候,对比就产生了。或者在这种无形的对比之下,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别人的生活状态都比我好?于是就会引发自我的焦虑感,为了躲避这份深深的焦虑,那还是把朋友圈关了吧。
就这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退出朋友圈,这些人可能更多的希望得到面对面交往的真实感,而不愿意被这个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所裹挟;也可能有人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再体验一刷半天就过去了的空虚感。
不管怎么说,是去是留,似乎都在挑战着作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去香港背洗发水真的比较好? 深圳官方拿了30款做PK,这10款最优!这被吐槽的啊……
这不是拍戏!广州16岁少女高空抛物2小时,iPad、厨具等数百物品BANGBANG声落地
* 公众号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南都周刊(nbweekly);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末了,少刷朋友圈,多出去晒晒太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