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来安利一档比较冷门的综艺叫《见字如面》。
看多了国内综艺各种要求艺人有“综艺感”,能有一个不卖艺人人设,不要求艺人故意卖萌的节目真是一股清流。
更何况明明手握张国立、何冰、林更新、王耀庆、归亚蕾、蒋勤勤、张涵予这样的大咖阵容,却只是让他们站在台上读读信就把节目给录了,并且靠着读信就速度圈粉,不得不说是真功夫。
说冷门,其实也并不冷门,在豆瓣上这个节目的分数已经高达了9.3,超过了《极限挑战》的9.1,还是豆瓣综艺栏目上周的冠军。这档有真功夫的节目,出自被网友戏称是综艺界的正午阳光的团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还有《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制作团队实力文化。这一次不是什么竞赛类的综艺,制作方跨越古今,既有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给200年后的信、又有大唐李白的信,既有萧红写给弟弟的信,也有现当代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之间的笔谈。嘉宾读信,观众聆听,形式简朴至极,却考验着现场所有人。一要考嘉宾的台词功底,好演员本该有深厚的台词功底,只不过现在国产的IP大剧基本配音的环境下,要听到演员自己的原音甚至都不容易。看了《见字如面》就能知道,好的演员,即便是只念一封信,都能来段演技solo。二则是考制作方的顺流程过程。综艺节目讲究嘉宾分工,有些嘉宾会搞笑,却不会顺流程。这档节目自然不需要太多流程,化繁为简。但是节目请了许子东作为节目信件解说,和女主持及另一位解读嘉宾之间的配合显然有问题,每每现场气氛被读信的艺人带到极点,却切换到解说环节后打破了情绪。三还有考观众。节目录制选择在了艺术馆,简单的布景,嘉宾带动观众情绪后,现场观众如何互动也是一个考验点。没有请职业夸张表演的观众,而是给每个朗读者以掌声,这么质朴的互动,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了~
节目组请的第一期嘉宾,除了林更新之外,都算得上是戏骨。林更新显然有些紧张,他说这是他准备最久的一个综艺,每次录制都要先花五天时间准备。年轻艺人肯参与这样的节目,当然要给点赞。
归亚蕾先是念了萧红写给弟弟的信,那时候萧红客居香港,已是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萧红回忆了姐弟两个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文字返璞归真,就连那句“中国有你们是不会亡的”都充满了希望。之后归亚蕾念了好友蔡琴在杨德昌去世后写的一封公开信,《让他活在我的歌声里吧》。视频:归亚蕾读“蔡琴在前夫杨德昌去世后写给媒体的公开信”在这段十年无性婚姻中,杨德昌有一番著名的表白:“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精力放到工作中去。”媒体当年有很多猜测,但蔡琴却始终不提。最后1995年两个人离婚,杨德昌给这段婚姻下了“十年感情,一片空白”的结论。但蔡琴却一直表态:“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直到2007年杨德昌去世,蔡琴在这封公开信中说,“早知道他生命这么短暂,我愿意早点跟他离婚,放他好好享受他的生命”。
对于好友同杨德昌的这段感情,想必归亚蕾知道更多内幕,所以当她念到: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
《见字如面》第一期中,还有这样的两封往来的信件,来自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和中国绘画大师黄永玉。张国立和王耀庆的这段演绎,也是第一期节目最精彩的部分。黄永玉是是曹禺的晚辈,因为惋惜曹禺前辈的一世才华,这才给他写了此信。黄永玉在信中相当直接的指出了曹禺后期的作品很有问题,演绎的不精准,分析的不透彻,一筐一筐的隽语,混乱了曹禺,也作贱了曹禺。
因他相信,曹禺年轻时曾写出过像《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那么多不朽剧作,后来却没什么像样的东西,那是一个剧作家的悲凉。因此,他告诫曹禺,“你多么需要他(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那点草莽精神”,莫因名利所累,别为位势所困。王耀庆让我吃惊,作为一位台湾演员,口条清晰,基本听不出口音不说,更是情绪到位,把黄永玉作为耿直后辈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脾气发泄出来了。而张国立演绎了曹禺的回应,那种被后辈如当面呵斥一般的责问,曹禺非但没有生气,还将这封信表框起来,放在家里,每次深陷“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被势位所误,就拿出来看看。两位赤诚相见的忠直之言,在张国立和王耀庆一来一往的演绎下像一出话剧一样被演活了,有意思的是,张国立和王耀庆也是前辈和后辈,两位大师之前之间的坦率与真诚、相互之间的赤子之心,似是就在眼前,历历在目。《见字如面》其实源于英国的“Letters Live”(见信如晤),这个活动发起于2013年,目的是向书信写作艺术和精神致敬。在伦敦Freemasons’ Hall举行的这个活动,现在已经固定成了周六周日两场,吸引了各界名人前来参加,包括比如像卷福,他读过“计算机之父”图灵写过友人的书信,还有一位二战士兵的情书。
甚至还带过妻子Sophie Hunter和《神夏》里的茉莉妹子Louise Brealey一起对读。
Letters Live里朗读的信件,也和《见字如面》一样,跨度从文学历史到名人日常,还有不知名的小人物的信件,朗读的名人也与主题相配。
抖森朗读过英国作家Gerald Durrell写给妻子的情书,你们想象下抖森的声线朗读情书_(:з)∠)_伊恩爵士则朗读过上世纪的一位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
卷福曾表示,“Letters Live活动让我停下脚步,去想象信件作者的生活和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观众、朗诵者和信件作者在Letters Live活动现场彼此紧密相连,让我们更能深入地了解这些鼓舞人心的人类古老文物。很荣幸能朗诵这些信件,书信是沟通交流中的诗意手法,它们像一扇扇窗户,让人窥视作者的热情、美丽、痛苦和幽默。”
所谓见字如面,就是写了书信给家人、给友人,看见信,如见本人。无论中外,无论古今,穿过一封封的书信,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一份不负等待。时代走的太快,像这么说: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