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扩散帮帮她们!荷兰养母数次带女儿回中国找妈妈未果,她们说永不放弃

2017-04-30 南方都市报



“当我看镜子时,我很想知道自己长得像谁。”


找到亲生父母——这是远在荷兰,13岁的常忆雨和14岁的常华露目前最大的心愿。为此,她们的荷兰妈妈玛蒂娜艾尔玛开始了找寻之路。


从2012年开始,这两个家庭两次往返中国,由于寻亲线索少之又少,无奈都只能抱憾而归。而她们却意外帮助一对中国夫妇找回了被领养到荷兰的小女儿安妮·梅。


最近,21岁的安妮·梅来江苏常州认亲。这也让两位荷兰妈妈重新看到了希望,她们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公众号:nddaily),“我们永远不会放弃寻找”。


两位荷兰妈妈与女儿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困惑:我长得像谁?


自懂事以来,常忆雨对自己的身份总感到困惑。一次在生物课上,老师让他们画出自己与爸妈长得最像的身体部位,她在纸上画了叉,不知如何下笔。


因肤色与父母不同,从小到大,常忆雨没少被议论。同学说她的眼睛很奇怪,还给她起外号。


“我长得像谁?”常忆雨一直在寻找答案。


关于她出生的全部记忆只有三言两语:2004年7月15日,出生仅20天左右的她被遗弃在江苏常州市劳动东路18号——常州市儿童福利院门口。身上裹着毯子,身边有罐奶粉。两岁时,她被现在的荷兰父母收养。


常忆雨小时候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与常忆雨一样,在同一家福利院被荷兰家庭收养的常华露也在试图解开身世之谜。常州儿童福利院的收养资料显示,她生于2003年6月26日左右,出生约4天后,被遗弃在常州市长途汽车站门口,身上裹着天蓝色毛巾,随身物品包括奶瓶、奶粉、红糖等。


常华露小时候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常忆雨和常华露,这两个名字是福利院给她们取的,她们的荷兰领养家庭一直沿用。姓“常”是指来自常州,第二个字则因为她们在福利院分别属于忆字辈和华字辈。


常忆雨的妈妈玛蒂娜·金玛(Martine kingma)告诉南都记者,“我女儿6岁时,就很想知道她在中国的根了。”玛蒂娜有两个养女,另一个来自尼泊尔。4年前,大女儿Rama找到了家人。


常忆雨的家庭。受访者供图


常华露的妈妈叫艾尔玛·库尔博尔(Irma Kuilbore),除了儿子外,也有两个来自中国的养女,另一个养女来自江西。艾尔玛说,“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世已感兴趣多年。她们总是想知道关于中国和被领养的故事。”


常华露的家庭。受访者供图


常忆雨和常华露都上了初中。在妈妈眼里,常华露是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喜欢运动和做饭。常忆雨正在努力学中文,每周上一次汉语课。她性格外向活泼,爱跳舞和打排球。


找寻:你们还好吗?


同样希望找到女儿亲生父母的两个荷兰家庭,两年前结识后经常往来。


去年10月13日,53岁的玛蒂娜和51岁的艾尔玛来常州为女儿寻亲,在福利院查找档案,到公安局打听消息,并拜访当年捡到孩子的民警,也几乎走遍人流量密集的火车站、汽车站、文化宫等地。


玛蒂娜和艾尔玛的坚持打动了不少人。高女士是她们的翻译,陪两位荷兰妈妈找了十来天。为了让孩子的人生更圆满,两位妈妈不远千里来中国,令高女士感动。


这并非玛蒂娜和艾尔玛第一次来中国寻人。


2012年,艾尔玛一家来到两个中国养女的出生地,江西横峰和江苏常州。一家人去了福利院,那里有孩子们睡过的床,还和她们当年的护理员见了面。艾尔玛告诉南都记者,“那是一个温暖的画面”。


玛蒂娜一家则是2015年4月来的。他们一起去了常州市朝阳桥派出所。当年最先发现常忆雨的民警耿明和已退休5年,常忆雨用生硬的汉语向他致谢,还送上荷兰风车和巧克力。


去中国之前,玛蒂娜夫妇给养女的亲生父母写了一封信,“你们的女儿现在住在荷兰……她经常想她的出生地中国……她很想知道自己长得像谁……”常忆雨说,她不打算责怪亲生父母,只想问一句,“你们还好吗?”


原以为寻亲不难,但一两年过去了,杳无音讯。其间,有几次艾尔玛忍不住哭了,一旁的玛蒂娜总会拥抱她,鼓励她不要放弃。


常州儿童福利院负责接待工作的刘爱群介绍,常忆雨和常华露的亲生父母之所以难找,是因她们的出生日期是入院后根据医院鉴定估算的,并非准确生辰。一般符合国外父母办理领养条件的孩子,都是弃婴或孤儿,她们亲生父母的线索本来就比较少。


刘爱群说,这些年来福利院回访、替孩子找到亲生父母的人不少,玛蒂娜和艾尔玛是其中最执着的。她们甚至想在福利院边做义工边找人的申请,但由于没有适合工作,加上语言不通,最终只好放弃。


收获:为另一个家庭圆梦


去年10月,在玛蒂娜和艾尔玛穿梭常州的大街小巷时,在常州打工的胡真华夫妇找到她们。夫妻俩有一对出生在江西老家的双胞胎女儿。由于家里条件差,他们只好把小女儿送到福利院,后来得知她被一荷兰家庭领养,胡真华夫妇拜托两人帮忙打听消息。


玛蒂娜和艾尔玛欣然应允。回国后,两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几周后,她们找到了21岁的安妮·梅。“荷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艾尔玛说。


据她介绍,她们在荷兰与很多领养孩子的家庭都有联系,也会在社交网络上建群,群友们多数来自荷兰,也有其他国家寻亲成员,彼此分享经验和提供帮助,比如怎么使用微信、QQ等中国社交工具。


4月16日,安妮·梅和养父母从荷兰飞往常州认亲。此前,她曾想过自己有没有双胞胎姐妹,没想到真的有,“原来我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曾两次陪同荷兰家庭寻亲的翻译高女士介绍,4月23日,安妮·梅一家回荷兰了。今年9月,安妮·梅将上大学。安妮曾说,“亲生父母为什么不能抚养我长大,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了。这次来常州,我感觉他们和我的养父母一样爱我,这就足够了。”


另一边,玛蒂娜和艾尔玛一边分享着安妮的喜悦,一边计划着下次来中国寻亲事宜。她们希望幸运有天也能降临在自己女儿身上。


常忆雨和常华露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对话

“找到一个人的根很重要”


南都记者近日与多次前来中国替养女寻亲的玛蒂娜和艾尔玛进行了对话。


南都:当初为什么在中国领养孩子?


玛蒂娜:我和丈夫无法生育,一直渴望能有两个孩子。我曾在日本工作过两年,和丈夫到过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尼泊尔和印尼旅游,所以有领养亚洲小孩的想法。我们向常州儿童福利院提出了申请,几年后,在2006年,收到回复称,有一个叫忆雨的小女孩正等着我们。


艾尔玛:我和丈夫育有一子,收养了两个女儿。我们爱孩子们,非常感谢她们能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我的两个女儿目前都在寻找亲生父母,我们非常乐意帮她们找到家人。


南都:当带着女儿第一次回到中国时,她们什么感觉?


玛蒂娜:2015年,常忆雨第一次来中国时,发现周围的人长得跟她很像,而且她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情欢迎,这让她欣喜不已,觉得就像回到自己家,非常舒适自在。


艾尔玛:对我女儿常华露来说,来到出生国感受当地文化,她觉得很奇妙。她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员。从那时起,她特别想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


南都:为什么渴望帮孩子找到亲生父母?


艾尔玛:女儿们很想让亲生父母知道自己过得很好,而且很想念他们。当然她们不会因此责备为什么会被抛弃,因为也许他们是不得已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玛蒂娜:对孩子们而言,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找到一个人的根很重要。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背景,才能过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生。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孩子,我的大女儿来自尼泊尔,在2013年,我们找到了她的妈妈,现在一直保持联系。这让忆雨想找到家人的愿望更强烈了。


南都: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玛蒂娜:我们计划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寻亲信息,并且会多次来中国。我们想过孩子的亲生父母可能不是来自常州,也许是来自其他城市或省份。所以我们打算扩大搜寻范围,希望能越来越接近我们女儿的亲生父母。


看看她们的受访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16vie70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包含两位小女孩被收养前的信息,以及儿时的照片,欢迎扩散帮助她们。有线索的朋友可联系当地警方及福利院。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没想到大结局祁同伟火了!《人民的名义》这些梗,不知道都没法好好聊天了!


你可能被看光了!游泳池、按摩馆,内衣店的监控视频正在网上直播……


朋友圈的九大未解之谜


机智!17岁女孩遭侵害时偷偷拨通110,说出了这些关键字,救了自己!


愿两个小女孩早日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祝福她们荷兰的一家幸福安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