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生于广州,背诗要用广东话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去世,享年102岁。



上世纪80年代初,贝聿铭曾为广州老牌星级酒店广州花园酒店设计外形。上世纪80年代末,他完成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现代化改造,在中国留下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他的封笔之作是回到中国,孕育了“苏州博物馆”。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图据央视新闻


生于广州,背诗用广东话


贝聿铭于1917年出生于广州,他在香港、上海度过了童年与少年。18岁时赴美国学习建筑,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尚未解冻,回国期望渺茫,1954年贝聿铭加入了美国籍,“我非常伤心,要我放弃中国的确太难了。”


贝聿铭从小在苏州园林狮子林中玩捉迷藏长大,在他身上有许多与中国“冥冥之中”的注定。他喜爱韩愈的散文与诗,更爱陶渊明的文章。直到年迈之时,也能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如果要我背一段唐诗,我只能用广东话。


曾设计广州花园酒店外形


上世纪80年代,广州市提出以“花城”为号,花园酒店诞生在这个年代,“花园”是酒店的设计意念。让它成为真正的“花园”,是2.1万平方米的园林面积,花园酒店因此成为当时国内拥有最大规模绿化园林的酒店之一。



酒店前花园的花坛和木棉曾经是广州环市东的一大标志,木棉是花园酒店的形象,也成为酒店的标志,据酒店资料记载,这既代表了酒店诞生在木棉之城广州,也象征酒店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如木棉般高昂挺拔。酒店Y字形的主楼从空中俯瞰像朵绽放的花,从地面仰望,它像高耸入云的木棉。


花园酒店的外形设计出自贝聿铭之手,这也是出生于广州的贝聿铭唯一一次为广州建筑做设计。善于运用玻璃的贝聿铭,在花园酒店正门设置了圆拱形雨篷,由金属条纵横组成的方格天顶,每个嵌上玻璃砖,在白天阳光和晚上的灯光透过1320块玻璃砖折射下,酒店璀璨夺目。


上世纪80年代初贝聿铭绘制的花园酒店外形设计草图。


后来,花园酒店的主体设计由香港建筑师司徒惠主持。酒店内部设计尽量吻合贝聿铭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1985年,广州花园酒店全面开业。34年过去,如今依旧在花城土地上绽放。


永远的中国印记


贝聿铭出身苏州望族,清朝乾隆年间已是苏州四富之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狮子林便是他家的祖产。


每逢暑假,贝聿铭必回乡探亲,常与同族亲们在园中玩耍。传统中式园林特有的假山、池塘、窗棂、流水让他心中自幼便种下了建筑之美的种子。


1918年,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当时贝聿铭才1岁。10岁时,贝聿铭跟随父亲贝祖诒来到上海。当时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他都能看见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饭店平地起高楼。不知不觉间他被这座拥有24层楼高和二百多个房间的“远东第一楼”深深迷住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高度,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


贝聿铭不仅仅是嘴上说说,他甚至开始自己研究这座楼的设计,还像模像样地画了几张图纸。


1935年,家国动荡,18岁的贝聿铭被送出国去。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怀着有朝一日盖出自己的国际饭店的梦想,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邮船,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不过他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又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教授。


在他最年轻的时候,正是中国最为风雨飘摇的时候。也正因为这样一个转折,贝聿铭经历了他同时代其他西方建筑师所不曾有过的“生命体验”。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提及那段童年经历,贝聿铭仍会感慨万分:“那时对于新世界的强烈期待掩盖了一切悲伤,对于未来的冒险,我无限向往并充满好奇。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能有机会去目睹一个新世界。”


这个关于建筑的新世界,也成为了世界的一个新视觉。


多年后,在一个访问中,贝聿铭说道:“有人问我中国对我的影响,是有的,有些人到了美国大大改变,有些人则一成不变,我则是在中间,有些改变,但是我以中国为根,长出西方的枝叶。”



贝聿铭的心从未离开过中国。


1940年,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身为长子,贝聿铭的第一考虑就是马上回国,但是抗战的爆发,父亲贝祖诒被迫将银行搬到了重庆。贝祖诒给儿子写信,建议情况好转时再回来。


为了谋生,贝聿铭开始在波士顿一家工程公司工作,在那里,他做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项目,这也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小的影响,成为他后来作为建筑师的一种营养资源。


1942年春天,在与相恋了4个年头的陆书华(英文名叫Eileen Loo,很多书籍在介绍她时根据她的英文名而译成“卢爱玲”)毕业后第五天,他们就举行了结婚典礼。之后,在普林斯顿时,贝聿铭与陆书华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名字颇有意味地取为“定中”。


贝聿铭的结婚照。


1945年初,贝聿铭和太太回到剑桥,在离哈佛校园很近的地方,租了一套很小的带花园的公寓。他们在小花园里种满了来自中国的四季豆。贝聿铭还自己做了一个长长的木质唱片架,打算用来存放将来有一天能带回祖国的古典音乐唱片。身边的朋友也觉察到“他们想念祖国,有些伤感”。


为了向导师格罗皮乌斯证明“国际风格”不应该消融世界各地的不同风俗和特色,贝聿铭拿出了他的作品——他设计的一座两层楼的上海艺术博物馆,上面有好几个凉亭,还有淙淙流过茶园的溪水。“西方艺术的公开性很强,建筑要与之相匹配;但是东方艺术的传统是一种偏私人、隐秘的欣赏活动,所以建筑风格也必须有别于西式博物馆。”贝聿明解释说。


格罗皮乌斯称它是“我所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在向一本建筑杂志所写的推荐语里,他写道:“一位有能力的设计师可以很好地坚持基本的传统特征——即,他认为仍然存在的那些特征——却不会放弃设计方面的进步观念。”


这句话,几乎创见性地预言了贝聿铭一生的建筑事业的特性。


1946年,贝聿铭从哈佛毕业,受格罗皮乌斯之邀留下来任助教,彼时的贝聿铭还在等待着回中国的时机。“如果有一份长期固定的工作,届时就很难脱身。”1946年出生的贝建中说,“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特别教几个孩子中文的原因”“他们总想着以后早晚要回到中国。”


然而,眼看着中国又陷入一场内战,贝祖诒再一次写信劝阻了儿子,等到贝聿铭再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已是1974年。


令人动容的是,1982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贝聿铭,重回少年成长地中国香港,为了向父亲所做的光辉业绩致敬,贝聿铭接下了设计中银大厦的业务。


香港中银大厦。新华社图


中银大厦曾经是亚洲最高的建筑。有建筑师评论:“贝聿铭试图使中银大厦的设计近乎纯真,一如他童年时的纯真,一种结构意识上的纯真,进而达到美学上的纯真。”


而在贝聿铭心中,因为建筑赋予人类尊严,建筑是力量的代名词,它必须要代表“中国人的雄心”。


晚年的他已经无需证明自己,因此也有机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中国这块他朝思暮想的土地。除了赫赫有名的香港中银大厦外,他还设计了中国驻美大使馆、香山饭店、甚至还推动了故宫周边的高度限制政策出台。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还自发设计了汶川地震玻璃纪念碑。


中国驻美大使馆。


然而,作为自己的最后作品,他给了苏州博物馆。


2003年,86岁的贝聿铭把“封笔之作”选在祖籍苏州,他用全新的材料在3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


在这个作品中,贝聿铭认为,传统园林的假山已经做到了极致,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为此,他选择了另辟蹊径。以与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为假山。


有人说,贝聿铭的苏州园林没有中国园林传统的婉转之风,反倒十分显露直接。但这恰巧就是他的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构想。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将其喜爱的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将新馆与拙政园相连。


苏州博物馆官方变成黑白配色。


南方都市报(nddaily)综合报道

南都记者 侯婧婧 赵安然 实习生 李橼圆

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何雁)、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董晨晨)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小车失控撞死3过街行人,深圳警方深夜连发5条通报


腾讯员工平均月薪7万?他的年薪3.13亿!


舌尖上的中学 这学校上芒果台火了,4000w+点击!饭堂堪比茶楼,看呆


舌尖上的中学 学霸的恋爱金句刷爆全网!别人家的饭堂更虐,看完别哭



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