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夜施暴男子被捕现场曝光!


6月25日晚,大连警方将网传“女子半夜遭殴打”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媒体公布的其被抓现场照片中,王某表情平静。据@大连公安 通报,经初查,犯罪嫌疑人王某(男,31岁,大连人)因与其女友感情纠纷情绪波动,酒后于22日凌晨路遇被害人吴某,对其使用暴力并强制猥亵。


图据@环球时报


视频来源:梨视频


据环球时报、梨视频



南都社论 | 全网目击行凶视频,警情处置开启互联网节奏


日前,一段“女子深夜街头遭男子暴打拖行”的监控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信息显示,6月22日凌晨,一深夜独行的女子在几分钟内被一男子拳打脚踢、撕扯衣物直至拖离现场,场面可怖,令人毛骨悚然。6月25日下午,大连警方发布警情通告称,该案发生在该市甘井子公安分局华东路派出所辖区,被害人吴某经治疗后已出院,案件正在“全力侦破”中。


【南都N视频】南都记者:黄驰波 王凯 刘嘉琳


好在人没事!但发生在几天前的这场施暴事件,因为前期现场监控视频的海量传播,依然让很多人感到后背发麻。案情相对简单,被害人“经治疗已出院”,或许让人多少有一种“案情与舆情不甚匹配”的感觉,但回头再看此番风波在互联网被聚焦、热议和传播的过程,可以看到无论公众还是有关部门,对这一初期案发地点不明事件的大动干戈并非小题大做,应当说普通社会成员最日常化的公共安全体验均可从中有所投射。


一场全民目击的暴行,以及全民动员和参与的网络寻人(寻地),包括@绵阳网警巡查执法、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微在内的众多警方账号介入寻人,普通网友、各地警方与媒体的联动,特别是绵阳警方在排除其辖区警情后,依然“今夜不睡”、彻夜在线收集和整理线索并发布跟进,颇有一种“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的气势。施暴场景给人的那种恐惧、忧虑和愤怒,也因为“全民寻人”的热烈让人有了一丝胆气和暖意。


对网络热点中的个案进度,公众心有急切,但其实从多个疑似案发地点被证伪到大连警方比对、核查和通报案情,客观说过程并不算漫长。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一般期限,为“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从受害人伤情看,当地警方接处警的应对仍属于正常效率范畴,但对案发现场的视频证据收集多有滞后,当案件升级为网络热点后,主动、及时地核查和回应的效率尚有待改进。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事务处置,有别于传统社会治理的应对节奏,这是社会公众正在不断提高的对热点回应、案件办理效率的公共期待。案发地点不明的暴行,具备专业性和效率优势的办案机关,首先就面临着能否跟得上“全民寻人”的“倍速播放”和海量信息供给问题,对辖区情况更为熟悉、案情比对更为便利的办案机关,需要尽可能快速地作出反应,比如在6月22日案发后第一时间,主动向社会进行警情通报和线索征集,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先于全民参与的“案发地连连看”,对目前仍在侦破中的案件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包括更多不同角度案发现场监控证据的获取,以及“全民寻人”对施暴者的辨认和线索提供。


早在2016年7月,公安部就以全国范围的规范执法培训为契机,对办案机关提出“习惯在镜头下执法”的要求,“镜头下执法”所面临的不仅是警务行为在互联网语境下的全民监督,更应当是办案机关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和主动适应互联网节奏的一个过程。在新媒体环境中及时、主动和充分披露案情,提醒和警示公众日常安全防范,激活全民提供海量线索的热情,相信于社会公共安全和办案效率而言都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互联网在给现代化的社会公共治理提供一个全新的机会,这不仅事关网络环境中的积极公民参与,更与传统社会治理的效率、模式和思路革新息息相关。从暴行的全民目击,到全民寻人的高效率运转,都对线下的警务执法、个案办理以及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公共期待。


南方都市报(nddaily)社论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全网关注的被暴打女子找到了!


知乎怒发声明,一网友被永久封禁!


痛悼!抗癌专家走了,年仅50岁…去年确诊“癌中之王”


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