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王勇平谈疫情信息公开:不缺位不失声,是政府起码的责任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2020-08-19
来自专辑
全国两会,来了!


5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以网络视频形式举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全国两会发布会历史上首次采用如此特殊形式。在答记者提问环节,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就疫情信息发布问题提到,围绕抗击疫情,中国组织多层次、多渠道、高密度的权威信息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规模、形式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
回顾↓↓
刚刚,这场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有关疫情、经济

谈及此次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诸多创新之举,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昨日(20日)接受南都独家专访时说,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采取特殊的形式(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下了鲜明的“抗疫”历史痕迹。

谈及疫情期间新闻发布时,他说“非常认可这次疫情新闻发布,从国家层面做到了公开、透明、及时”。


王勇平,1955年生于湖南衡阳,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原铁道部政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联合主任、中国新闻智库危机传播中心研究员。王勇平一直关注并思考着疫情信息发布工作。2011年,王勇平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而陷入舆论漩涡,也引发一场新闻制度和信息公开的讨论。如今,退休后多年的王勇平一直忙于给全国各地新闻发言人做培训,多次现身说“法”,以自身取材,希望后起之秀成为成功应对舆论的优秀发言人。

谈两会首场视频发布会
首场发布会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下抗“疫”烙印

南都: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首次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王勇平:这次发布会主题突出,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开得很成功。这是一场在继续深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召开的政协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对基本情况介绍、答记者提问都体现了对疫情的深刻关切和高度重视。很多内容直接涉及到抗击疫情,诸如政协工作、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国际交往、读书活动、新科技运用等话题也都涉及抗击疫情。这次发布会在特殊时期、特殊的环境采取特殊的形式进行,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下了鲜明的抗击疫情的历史痕迹,记者采访区域空间宽畅、相隔宽松,发布台与记者采访区域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很协调、很默契。

对于中外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包括一些敏感问题,发言人敢于直面,口径严谨,内容翔实,条理清楚,旗帜鲜明亮出观点。比如发言人指出指责中国“高调宣传”是毫无道理十分狭隘的,主张经济与中国脱钩不是良方等,语气坚定,铿锵有力。

南都:发言人在这种形式下答记者问表现如何?

王勇平:作为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发布会上语言朴实、准确,金句不少,亮点很多。比如,谈到政协委员的作用时用了“靠得住、站得出、顶得上”;谈到疫情传播用了“疫情不分国界,病毒不选种族”;谈到中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用了坚持“三个不变”,即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会改变,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不会改变。发布过程中发言人态度亲和,神色轻松。多数情况下面带微笑,只是针对某些偏见和毁谤,便显得严肃起来,塑造非常大气、自信、庄重的发言人形象。

谈疫情信息公开
不缺位,不失声,这是政府起码的责任

南都:疫情初期谣言横行,极易引起民众恐慌,此时老百姓十分渴望了解事实真相,如何看待疫情期间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王勇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涉及面广,危害极大。对老百姓而言,在生死攸关面前,关心的问题多且急迫,对新冠肺炎的症状、危害、传播、医治以及政府的意志、能力和对策有着极大的信息渴求。初期舆论场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引起普遍恐慌焦虑的心理。各级政府应当充分理解、尊重并满足民众了解真相的渴望和权利。不缺位,不失声,这是政府起码的责任。事实上,政府回应得越及时,沟通得越深刻,表达得越诚恳,处理得越果断,就越能澄清谎言,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打好全民防控疫情的战争。

谈新闻发布机制设置
分级设置联防联控发布机制,确保说得清、更权威

南都: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统计,疫情期间已有200多场发布会,600多名发布人出席,上至省部级,下至基层人员。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的设立,以及国新办和武汉的新闻发布机制?为何要设立分级设置,有何分工区别?

王勇平:我注意到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分析报道。设立分级设置联防联控发布机制,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问题。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向社会发布与自身工作范围相关的信息,使宏观与微观类的、总体与局部类的、综合与专业类的信息发布,不仅能说得清楚、说得权威。这也是相关责任主体在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际上也是一种严肃的履职行为。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高效率、高密度、高质量的新闻发布。
延伸阅读↓↓
日更百余天,答问两千余次,数记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谈疫情发布形式创新
英文发布避免转译偏差,向世界无缝传递信息

南都:此次疫情发布形式有诸多创新,如何看待?哪些在未来可以形成常态化机制,如远程连线、英文发布会等。

王勇平:此次疫情发布形式有诸多创新,既是客观情况所导致,也是新技术在新闻发布中的成功运用。比如远程连线发布,主要是考虑疫情风险防范,本身也是安全行为导向。又如,疫情中的英文发布,获得普遍的点赞,认为是将中国经验、中国态度向世界无缝传递,避免了“转译”过程中的偏差。这些做法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至于是否形成常态化机制,我个人认为应从实际出发,有些做法只适应于特殊的环境和场地,有些确实具有普遍意义的,当然可以也应当坚持和推广。

南都:哪些值得推广,哪些还可以更完善?

王勇平:作为一个关心疫情信息的普通人,我个人还是非常认可这次疫情的新闻发布。特别是从国家层面的新闻发布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对于回应社会关切、稳定民众情绪,对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抗疫情况,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当然,改进和完善空间还很大,比如如何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能力,尤其是发挥好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第一发言人的作用,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还需要提升。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谈新闻发布制度17年
从不成熟到成熟、完善,交了很多“学费”

南都:从SARS开始,新闻发布机制已有17年,如何看待过去17年中国新闻发布机制的演变?我们吸取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短板与不足?

王勇平: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已有17年,走过了很不平凡的路子,经历了从试点到推广、从个别到普遍、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过程,逐渐规范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行,对中国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起到特有的推进作用,也在公共外交中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当然,事情总是由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发生过许多不尽人意的案例,交了很多“学费”,有各方面原因,也有各自的责任,值得深刻反思。

我们必须看到,即便有了现在这样较好的基础,也很难说未来的路就一帆风顺,我们面临更加严峻新形势、新挑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发生。这次疫情新闻发布反映的问题再次提醒,各级政府官员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当代全新舆论传播格局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增强担当意识,锤炼道德品格,扩张知识领域,提高专业能力,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使新闻发布工作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

谈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作用
政府及时回应关切,就能减少谣言滋生空间

南都:类似疫情等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作用体现在哪里?

王勇平:这次疫情告诫我们,新闻发布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显。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及时,对疫情的控制、舆论的导向、情绪的稳定以及民心的提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事关生命安危,人命关天。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抗疫时多次强调一个原则: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任何信息的隐瞒、延误和误导,都会在疫情中失去宝贵的控制和救治时间,都会使人民群众付出极大的生命代价,都是漠视群众、漠视生命的失职、渎职行为,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事关社会稳定。政府及时回应关切,就能减少谣言滋生空间,增进迷雾中的能见度,从而安抚公众,稳定人心,稳定社会。

事关政府公信力。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疫情下是发声还是乏声,是政府官员尽职还是失职的一个重要标志。缺乏媒介素养就是缺乏施政能力。耽误的是时间,失去的是机会,耗费的是政府公信力,搭赔的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必然会众望所失。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南都记者 潘珊菊 实习生 王佳欣 发自北京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公积金要不要取消?网友热议


男子5·21转账52万分手后追债,女方称是“爱的赠与”,判了


开学了,这病进入高发期!传播系数高,请警惕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暂停“携号转网”:滋生腐败、伤害消费者


学生返校后,宿舍都有鸟窝了!同学们留言大亮


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