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妈妈背罕见病儿子读到清华博士!一路真不容易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2020-09-20


8月30日,“妈妈背患病儿子一路读到清华博士”登上微博热搜。故事的主角是来自广东惠州的一对母子,儿子陈斌因患有罕见的神经肌肉遗传性疾病DMD,12岁之后便无力行走,母亲李惠云每天背着他继续求学。2012年高考中,陈斌如愿考取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系,4年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如今即将毕业。

陈斌回应南都记者,希望人们在关注罕见病时,不只看到一个“励志”的典型。“家庭的帮助、周围人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用我们心理学专业的话来说,就是有一套‘社会支持网络’——真的是很重要的。我自己的例子就特别明显地说明了这点。”

陈斌与母亲。受访者供图

【南都N视频】采写:侯婧婧 制作:宫纳 编辑:张亚莉

一度自认“命运的弃儿”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由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肌肉病变。这类罕见病患者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肌无力及运动障碍,若不治疗干预,通常在12岁之前失去行走能力,20~30岁因心肺功能衰竭而亡,目前没有治愈的办法。

“其实来到北京了解到其他病友之后,我才发现这种病的个体差异还蛮大的。我知道最后肯定是什么样,但是现在,我这种还算比较好的呢,是吧?可能因为从小康复训练做得比较好。”陈斌告诉南都记者。

陈斌出生于1993年。他说自己小时候是那种“活蹦乱跳”的孩子,和身边小伙伴一样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直到7岁,他才发现自己好似有运动障碍,时常摔倒,蹲起、上楼梯特别费力,很容易感到脚麻。去医院检查,被告知患有DMD.那时候,陈斌有些不以为意的乐观,他每天跑步、骑自行车锻炼,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战胜这种疾病。

这个外来务工家庭也是积极“应战”。确诊之后,父母带着陈斌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然后由母亲按照医生的建议学会手法,在家帮他按摩康复,还先后去过石家庄、北京、广州等地求医,可是没有奇迹发生。12岁,上小学六年级时,陈斌失去了行走能力,双手也无法再自如活动,日常的穿衣、洗脸、吃饭,单靠一个人已经无法完成。

刚步入青春期的陈斌,一度觉得自己是“命运的弃儿”,变得意志消沉。临近小学毕业时,一向成绩很好的他,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我妈妈拖着我去学校门口,我自己都不敢进去,心情很复杂。”陈斌对南都记者描述,“可能是怕别人嘲笑吧,也有可能接受不了这件事。感觉很孤单。”

他会冲家人发脾气,抗拒康复治疗。所幸的是,爸爸妈妈看出了他暴躁背后的不安,一直耐心地开导他。母亲告诉他不用害怕:“只要你还想上学,我就会背你去。我会背你一辈子!”学校里的老师见他在班上无精打采,也会特地留下他来谈心。这些炙热的关爱,逐渐让他看见了生活的积极一面,从自暴自弃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这时他重新发现,自己仍然有强烈的求知欲,想继续上学、考上大学……

难忘来自身边的温暖

母亲没有对陈斌食言。她辞掉工作,开始全职做他的手和脚,每天照顾他饮食起居,护送他上学、放学。父亲在外打工养活妻儿,亲朋好友也轮番接济,让这个家庭得以维持运转。

个中辛苦少有人知。

母亲的一天从清晨5点半开始,做好饭之后,给儿子穿上衣服、袜子、鞋,帮他洗漱,然后背着他下楼,骑车送他到校门口,背着他到教室,中午和下午再往、返三次。他们一家住在楼梯房的5层,随着儿子身量的增加,矮小的母亲越来越吃力,后来她想到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每天出门都带一只塑料板凳,背儿子中间体力不支的时候,就把陈斌暂时放在凳子上,自己歇一歇。背一趟,就要汗湿一身衣服。陈斌不知道在母亲背上哭了几次,为了减少她的负担,陈斌在学校几乎不喝水,就怕上厕所。

好在,周围的人们不会给以冷眼,很多温暖的细节,陈斌至今记得:“比如我妈妈以前是骑三轮车载我去上学,我们小区的一些陌生人路过,就会帮我们推一下;高中的时候我就发现,每个星期都有同学对我格外地好,会主动找我说一些话,在我妈妈背着我的时候帮她拿一下书包……”陈斌那个班的教室,后来被调换到了二楼的楼梯口,教室第一排课桌几乎顶着讲台,最后一排离墙近60厘米宽,陈斌的位置就在最后一排。

2012年高考,他如常发挥,以理科634分考进了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这是他的第一志愿。陈斌回忆说,当时做这个选择,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是很想回报社会、回报他人的善意,“我想,有什么专业可以助人的?如果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别人调整心态,我会觉得帮助特别大。”当然,真正入门之后他发现,心理学的世界远比想象中深广,“而且要回报社会的话,在任何专业做好你自己,你就是做贡献了。”这是后话。


陈斌是坐着轮椅去中大报到的,而校方早为他做好了准备。心理学系新生一开始在珠海校区,大二之后迁往广州大学城,在这两个地方,学校都为他和陪读的母亲安排了可以做饭的单人宿舍。陈斌很喜欢同学来串门,他还参加了系辩论队,学习方面更是极为认真:“我大一的时候还是(全系)第三,但那时候就想保研,后面就是第一了,所以最后就保研成功。”

2016年,本科毕业的他进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直接攻读博士,选择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他对南都记者介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就想着,起码要赶超他人吧。但这仅仅是我的想法,能不能够做到,还是要靠实际行动来说话。”

致力无障碍设施建设

转眼之间,陈斌在清华园的生活也到了第五年。尽管母亲依然陪在身边,清华校方也尽力照顾,但是病程在发展,他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而且,母亲老了。

陈斌在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塑像前。受访者供图

“其实本科毕业那一年,我妈妈已经背不起我了。”陈斌说,“所以现在我如果要出门,只能靠一些器械,比如轮椅;只能去无障碍设施比较好的地方。”在清华选课时,别人挑课程,他要挑教室。很多老建筑不便做无障碍改造,基本与他无缘。

“在我妈妈背不起我之后,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无障碍设施真的很重要。”陈斌加入了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去年当选会长,积极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声,也更加留心校园无障碍设施的变化。“比如说我刚入校的时候,清华有一些食堂门口是没有坡道的,但是现在基本都有;有一些坡原来太陡了,现在也改得更平。”

2019年出任协会会长之后,陈斌接受中国残联和清华大学校方的邀请,组织同学们起草了《“一带一路”通用无障碍发展倡议》,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无障碍论坛发布。他也跟校外一些罕见病公益机构保持联系,有时帮忙翻译一些国外的前沿成果,或应邀参与一些线下分享活动,从中享受到了助人的巨大成就感。许多清华的同学很敬佩他,称他是“身边最有力量的人”。数个月前,陈斌被票选为“2019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如今的陈斌,生活有诸多无奈,比如他吃饭的速度比常人慢一倍,一直需要服用保护心肺的药物,每晚还要花一两个小时按摩、用站立机之类的器械做康复训练。因此,他格外珍惜时间,生活变得特别简单:“平时几乎一整天都是看文献,写写论文,改改论文,想一想怎么解读自己的实验结果,有时候也会去关注一下公益组织。”以前他喜欢听摇滚乐,后来是金属乐,看科幻题材的电影,但现在他给自己的娱乐时间越来越少了,有时听着音乐工作,就算是调节情绪。

初中的时候,陈斌用电脑打字,一分钟可以输入60字,现在可能只有20字。如果是日常交流,为了提高速度,他可以采用语音输入法,但是写论文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多花时间。不过陈斌说,“文章能写多少、写不写得出来,也不全由打字速度决定,也得靠一些非体力因素。你肯定要把很多时间花在思考上……”

现在,陈斌正在攻克自己的毕业论文,距离完成博士学业仅有一步之遥。他对自己的规划是留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做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陈斌说:“我就希望以后能够做好自己,然后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对话

南都:你跟母亲多年来朝夕相处,对亲子关系有什么特别的体认?

陈斌:我特别、特别感谢遇到这样的母亲。当然有时候也会有点小矛盾吧,有一些争吵,这时候就是多想想父母平时的养育之恩,后面我就主动地说声对不起。

其实说起来争吵的原因真的是小事,比如说现在晚上要做康复训练,我有时候就会嫌时间太长,我文献还没读完呢,我妈妈就不高兴了,可能就有点小矛盾。

但对于我自己的发展,我父母真的是没什么干预的,比如说大学选心理学,我父母没说什么,就同意我了么,觉得我喜欢就行了。

南都:对于身体有障碍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陈斌:不要自卑,不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坚持去做吧,真的不要太考虑未来、太考虑疾病。

对于我们这种情况来说,现实的困难也很多,心理上的困难也有,但是现实的困难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暂时很难去改变,只能按照医生的建议去规范治疗,最容易的就是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做好自己。有些时候,所谓的障碍可能是自己设定的吧。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南都记者 侯婧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这7个画家去睡了30多个“鬼城”


甘薇名下豪宅被拍卖!


深圳一地铁安全员偷闻女乘客头发!处理来了


别大意!22岁小伙一觉睡醒“手残”了!竟是因为这个动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