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亚滑铁卢背后“局中局”

王力凝 蒋牧云 中国经营报 2020-02-19

本报记者 王力凝 蒋牧云 上海报道


诺亚总部门口看起来一如往常,但波涛暗涌。  


作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NYSE:NOAH)这艘“大船”在7月8日“触礁”——股价暴跌20.43%,5.5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引发诺亚财富股价暴跌的,是公司旗下的上海歌斐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歌斐资产”)。


7月8日,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在“内部信”中提到,歌斐资产的信贷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和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


戏剧性的是,随着基金信息浮出水面,包括京东、苏宁在内的交易方纷纷表示,广东承兴涉嫌伪造业务合同。诺亚报案、京东否认、承兴造假,这起涉及34亿元的基金爆雷,似乎陷入了罗生门。


7月10日,基金投资人收到落款为歌斐资产CEO殷哲的说明信,其表明针对该事件公司已经成立了特别应急和处理小组,并且已经积极联系了一些大型资产处理机构,做了有效的交流,争取在基金延期到期前,提出可行方案。


正经历“踩雷”承兴风波的诺亚财富还好吗?在上海的阴雨连绵中,《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了诺亚财富的总部,发现总部门口看起来一如往常,但波涛暗涌。


中阅资本管理股份公司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事的核心是“诺亚被骗”。孙建波说:“借用个办公室、拿个假名片和假的公章,就能伪装成一个公司的高管,这样的骗局太多了,操作起来太容易了,如何能够保障该公司与京东交易的真实性?”孙建波认为,虽然现在诺亚歌斐资产的“爆雷”一事并不明朗,但预计问题出在承兴国际与京东的供应合同真实性上。而诺亚未做到勤勉尽责,核保核签工作存在严重漏洞。


那么,诺亚是如何走进“雷区”,承兴国际又是如何做局的? 


一声惊雷


汪静波所指的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是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承兴”),该公司董事长罗静因为涉嫌刑事欺诈,已经于6月20日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事拘留。汪静波称,已经对承兴和京东提起司法诉讼。


7月8日盘前,诺亚财富公告称,公司旗下歌斐资产的信贷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而承兴国际控股的实际控制人近期因涉嫌欺诈活动被中国警方刑事拘留。


7月8日晚间美股开盘后,诺亚财富股价应声暴跌22.53%。当天收盘诺亚财富股价跌幅20.43%,报35.6美元/股,市值缩水约5.5亿美元。


此次踩雷产品,是上海歌斐资产管理的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诺亚财富在2017年和2018年共发行了34期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


根据7月8日晚间歌斐资产向媒体披露的声明,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已经采取各项法律措施,并切实履行管理人职责,依法全力保障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由于相关方涉及金融诈骗仍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公司预期在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投资期届满时暂时无法进行分配,因此依据基金合同约定对基金份额的投资到期日延期。


同时,歌斐资产会依法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基金产品存续期间公司已经发现了一些风险因素,在第一时间启动与相关方的验证与协商工作。为此公司已成立特别应急和处理小组,采取必要应对措施,完成的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基金产品的增信措施;对相关方发出催款函要求履行还款义务;与相关方对账及开展资产梳理工作;对相关方依法采取法律措施;并已向监管机关进行报备。


面对突然而至的爆雷信息,基金投资者的内心也十分胶着。一位购买了此系列基金的投资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诺亚方面并未主动就此事与投资者进行联系。而该产品的客户经理则向投资者回应称:“本金的回款不会有问题,只是利息不能确定。


然而,由于现在事件仍在继续发酵中,诺亚客户经理声称的“本金的回款不会有问题”是否能得到确认,仍然是个未知数。


歌斐资产2019年4月1日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4.62亿份,期末份额净值0.998元。报告期内基金管理人收取管理费11.7万元,诺亚正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收取销售服务费35.1万元。


机构反口


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在内部邮件中提及,在发现风险因素的第一时间,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首先是相关基金,会根据法规整体延期半年到一年,从发现风险到今天,公司做了以下6件事:增加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并查封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查封了相关银行账户;发出催款函,要求付款方根据债转协议履行还款义务;启动对该基金投资人的合规的信息披露公告;就已经到期的基金,对相关方提起了刑事和司法诉讼;向行业协会与监管单位进行备案。


与此同时,业内也传出“承兴国际董事长此前通过诺亚发行的产品无法兑付,在找诺亚要求继续发新产品时,后者报了警”的说法。


对此,有诺亚理财师告诉本报记者:“汪总(汪静波)拒绝了融资方董事长罗静提议新发一个产品来兑付到期产品,转而报警,那一刻她已经做好了迎接股价风波、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后果。


7月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电话、短信联系了汪静波,但未能获得回应。


诺亚方面告诉记者,因为事情还在司法侦查阶段,公司也在等待司法处理结果,所以现在无法给出更多回应。


记者获得的一份该系列基金内部培训材料显示,基金的交易结构为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销售货品形成应收账款,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确认款项,将应收账款转让至该基金账户,并由基金账户向广东承兴支付转让价款。随后,再由京东付款至管理人歌斐资产设置的专项汇款账户,并由该账户划款至基金账户。交易过程中,有融资主体回购担保等。


然而,7月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京东方面求证时,京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个事情和京东无关。承兴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对于这种行为,我们非常震惊,并且已经配合受害公司进行了报案。


随后,苏宁易购方面也回应称,广州承兴与苏宁易购应收账款债权供应链融资事宜经核实与公司无关。


承兴“做局”


央行征信系统显示,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有71笔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记录,其中质权人为歌斐资产的共有58笔,质权人为诺亚(上海)融资租赁的共有3笔,总的交易额约为100亿元。


在这些登记中,最早的一笔发生在2017年10月,标的是广东承兴控股对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2.18亿元应收账款。最新的一笔是在2019年6月10日,应收账款2.59亿元。在这些交易中,都能看到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出具的“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并且盖有其合同专用章。


根据7月9日晚间京东方面的回应,广东承兴核实了警方出具的多份所谓“应收账款确认函”,均为伪造。


根据京东方面的回应,此次涉嫌伪造合同的广东承兴,是京东的普通供应商,在京东有一定的业务。


工商资料显示,广东承兴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本10亿元。股东构成为3个自然人,其中罗伟持股比例为97%。罗静虽然未持股,但是在广东承兴中担任董事长。


有着“商界木兰”之称的罗静,今年48岁,实际控制着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港股公司承兴国际控股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所谓冤家路窄。罗静和汪静波都是商界女性俱乐部“木兰汇”成员,并在去年同场出席了一次企业家会议。


罗静于1996 年在香港创办承兴国际集团,最开始的业务是为企业进行营销,并没有太大动静。2015年,承兴集团收购持有新加坡健康品牌Nature’s Farm的Camsing Healthcare;2016年,罗静通过一家注册在海外的公司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奕达国际(2662.HK)74.35.%的股权,斥资5.35亿港元,随后改名为承兴国际控股。2017年,罗静斥资15.02亿元收购了博信股份(600083.SH)的28.39%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罗静入驻这三个上市公司的时间集中在2015~2017年,收购这三家公司或是罗静资金链紧张的根源。


在收购博信股份之前,罗静注册了苏州晟隽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晟隽”)。在当时的收购中,上交所要求苏州晟隽披露资金来源,随后苏州晟隽方面回复称,收购资金中2亿元来自股东认缴注册资本,剩余部分的收购资金来自控股股东广州承兴营销管理有限公司的自有资金。


股权收购后,A股市场持续低迷,当时的收购成本价为23元/股,7月5日博信股份收盘价为12.28元/股。除此之外,苏州晟隽持有的博信股份已经全部质押,质押方为杭州金投承兴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质押期限为2018年6月29日至2019年12月20日。


种种迹象显示,罗静及其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已经处于严重紧张的境地。


风控的漏洞 


投资人向本报记者提供的《创世核心企业集山私募基金(SCF289)》基金合同中显示,基金投资的底层标的为应收账款,该等应收账款产生于项目公司向债务人赊销货物,受让的标的应收账款是否真实、有效依赖于项目公司及债务人的书面确认。


该风险披露中还表示,相关货物的交付确认,仅由项目公司提供到货证明文件并由债务人进行书面确认,但前述文件均非面取,主要通过快递方式提供,虽然在项目交易文件中项目公司已向基金做了相关承诺,但不排除有虚假提供或承诺的可能性。


 “我认为歌斐资产在这一项目的审核和风控上存在较大漏洞。”孙建波提到,今年3月就有中间人给中阅资本的合作渠道介绍了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的融资项目,并以上市公司信用和京东供应链收款进行“双担保”,给出了较为诱人的利息和渠道费用。当时渠道方提出不仅要和资金需求方见面,而且要和京东官方确认身份的项目负责人见面,并签署合同。但是中间人声称项目负责人业务繁忙,可以另外安排别的人见面签合同,随后双方就合作并未谈妥。


一位金融从业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应收账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中最常见的融资手段,即一家企业如果和另一家企业有供货合同,企业可以就合同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转让或质押,融资方相当于提前拿到了回款。如果被供货方是一家大型的知名企业,资金出借方会认为其还款有保障,获得融资的概率也较高。但是,这样的融资模式也极易被对方拿着虚假的业务合同蒙混过关。


行业内对此骗局保持着高度警惕,但是歌斐资产却成功“入套”,未能和京东实际业务的经手人进行过核实。


正因如此,这场看似“罗生门”的骗局,也都指向了诺亚财富及歌斐资产的风控能力。


实际上,这并非诺亚财富及歌斐财富的首次“踩雷”。2017年3月,辉山乳业陷入百亿债务风波,歌斐资产涉及辉山乳业的债权达5.46亿元。2018年7月31日,歌斐资产由于没有履行“诚实信用义务”及“审慎勤勉义务”,被证监会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江苏证监局方面认为,歌斐资产明知基金受让的基础资产系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沈阳)有限公司对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的借款债权,却在基金合同中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未履行诚实信用义务。


紧接着,诺亚财富30亿元私募基金又陷入了乐视危局。


2019年,诺亚财富帮助联创资源永宣资源基金募资16亿元,当时给投资者的承诺是“3年即可基本完成退出,预期回报达到5倍”,然而在7年后,基金资金只收回了5.6%。在这笔基金中,诺亚的获利约为6589.39万元,仅管理费收入便占到了基金整体管理费的35.69%。正因如此,诺亚也被投资者质疑存在虚假宣传。


“我认为诺亚只是一家理财产品销售公司。”一位私募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其风控能力还远未达到财富资产管理公司应有的水平。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英国特朗普”即将上线?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王振华的常州“欢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