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课遭四次入侵后教师离世 网络侵权频现如何落实平台责任

万笑天 中国经营报 2022-11-17
本报记者 万笑天 北京报道

46岁的刘韩博在丈夫的印象中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却在10月28日晚,独自在家中时“猝死”。河南新郑市第三中学高一的学生们没有想到,这一天晚上,是刘韩博最后一节历史课。

11月2日凌晨,刘韩博的女儿杨昭(化名)在微博发声称,“从10月初,逼死妈妈的暴力已经开始了。”遭受的暴力是,在刘韩博上网课时,多人闯入课堂,扰乱课堂秩序,放音乐、辱骂老师、在共享屏幕上涂鸦写字。

入侵者被称为“爆破猎手”,他们能侵入课堂,多是得到了学生的帮助,获取会议号和密码等信息进入课堂,少则两三人多则数十人,只为“娱乐”。

同日,新郑市教育局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经公安机关调查反馈,排除刑事案件可能。针对刘韩博遭遇网暴事件,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

11月2日,中央网信办也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网站平台提出了关于网络暴力治理的要求,包括网站平台要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和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

被入侵的网课

受疫情影响,从10月开始新郑三中通过钉钉平台上网课。刘韩博还不熟悉这种授课方式,接连四次遭遇的“网络爆破”,都使她有些无措。10月12日晚,入侵者第一次出现,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刘韩博将他们踢出了课堂。

之后的入侵发生在10月14日、21日和28日,连续三周的周五晚上。有学生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每周五晚上有四个班一起上课,200多人,从8点10分到9点10分,是刘韩博的历史限时训练课,主要内容是做题。影响的人数多,是入侵者们的追求,他们有时会将入侵的过程录屏,并分享在爆破群组中。

从杨昭发布的视频中可看到,10月28日晚,刘韩博的教学开始后,突然有人播放音乐,“谁呀?”刘韩博询问,入侵者在共享屏幕上打出“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都给我低调点。”

之后,此人多次在共享屏幕上打出“你在狗叫什么”等字眼,他也多次对刘韩博进行言语辱骂。入侵的有三个账号,昵称为“终极猎手梦泪”、“鸡你太美”和“梦泪”,是网络“玩梗”的语言。

一位牛姓老师进入课堂后,试图帮助刘韩博踢出这几人,“你要不把主持人转给我吧,刘老师。”刘韩博回答:“主持人给你?我怎么把你那个退出吗?”她似乎还不明白如何操作。入侵者们随即对牛老师进行辱骂,并重复“必须给我入侵好吧!”

在牛老师的帮助下,入侵者被踢出课堂,但没几分钟,对方又再次进入,反复三四次直到课程结束。下课后,刘韩博仍照例抽查学生的作业,学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当晚9点23分,收到学生的作业照片后,她回复了一个“OK”的手势。这之后,该学生再没看到刘韩博的消息。

此后两天,任何人都联系不到刘韩博,也想不到她已经倒在了家中。刘韩博的丈夫告诉媒体,法医推测,死因大概率为心梗,去世时间约在10月28日晚。

刘韩博遭遇的“网络爆破”并不少见,他们出现于中学的网课、高校的线上讲座中。事实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网络爆破(Zoombombing)”即在全球范围蔓延开来。当年5月,英国国家犯罪署(NCA)表示,正在调查120起“网络爆破”事件。

在国内,所谓“爆破”或出现的更早。相关贴吧中,发帖人会发出某人的手机号、QQ号、游戏ID等信息,“爆破”即是,打骚扰电话辱骂、发垃圾短信等。发帖人往往与被爆破者有纠纷,或是在游戏中发生口角。

入侵网课的会议号、密码等信息,多是来自上课的学生。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不想上课,你们快过来帮我入侵网课。”“下午两点,求爆破”……一些学生把网课会议号发到入侵者们所在的群组中如此说。

爆破者们往往也是学生,十多岁的年纪。触乐网的调查中,17岁的瓜瓜是一位“资深爆破手”,在自己的爆破群里担任群主。他小学六年级退学,因为成绩不好,父母没有要求继续上学,而后去河南的武术学校,毕业后便跟着打工的父母,在不同的城市辗转。没什么事干,他就爆破网课,比起打群架,他觉得这个“更好玩”。

好玩、娱乐,是爆破者们乐此不疲的动力。他们也几乎不需要付费,“不要钱,快乐就行。”瓜瓜说。另一方面,他们承认学习的重要性。瓜瓜称,后来再想上学,学籍都被注销了,如果能重来他肯定继续上学。

治理网络侵权

一些网课平台对此早有警觉。开学第一周,9月6日,腾讯会议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共同关注!在线课堂“防破”指南》,其中总结了一些保障课堂安全的方法。两天后,腾讯会议更新了新的版本,可以一键“暂停参会者活动”,以此清除入侵者的影响。

11月2日,中央网信办印发的《通知》,进一步压实了网站平台对网暴治理的主体责任。《通知》称,要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网站平台要加强内容识别预警,在区分舆论监督和善意批评的基础上,明确涉网暴内容标准。构建网暴及时识别模型,及时发现预警网暴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建立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网站平台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及时收集网暴相关热点话题和舆情线索,强化网暴舆情事前预警。

不过,“网络爆破”并不是传统的网络暴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网课入侵和网暴同属于网络侵权行为,但两者还有区别,网暴的特点是针对特定个人集中发布,网络上有大量不特定的人群涌入,“网络爆破”不一定符合这两个特点,在他看来属于网络寻衅滋事。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撰文指出,对网课爆破,侮辱教师人格名誉的行为,法律有多种应对之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进行治安处罚,最高可处十日行政拘留。”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从《通知》的内容看,主要不是针对‘网络爆破’。”石佳友说,网信办在几年前就开始关注网暴问题。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出现,有的甚至导致受害人自杀。2022年初,15岁的寻亲少年刘学州在海南服药自杀。遗书中,他提到在社交网络上承受了太多的攻击、谩骂。今年5月,刘学州家属委托律师发表声明,已搜集、固定了他生前所受网络暴力的证据,并提交到法院。

2020年7月,杭州市谷女士下楼取快递时,被便利店店主朗某偷拍视频,随后和他人捏造了谷女士结识快递员,并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信聊天记录。朗某将视频和聊天记录发布在网络上造谣,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工作。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对一些感染者,相比疾病本身,影响他们更甚的是网络上四处传播的谣言,有人为此辞掉工作、换了名字。

对于网络侵权行为,石佳友说,民法典在侵权责任编集中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也就是通知删除规则,如果侵权受害人向网站平台发通知,平台要采取删除、屏蔽的必要措施。

“从民法典关于网络侵权的现有规定来看,目前对平台更多强调的是事后介入干预,平台承担的主要是不作为的侵权责任;监管的思路更多的是基于所谓平台中立原则。但这样的范式在今天来看是有局限的,特别是无法应对网暴这些新问题。”石佳友认为,《通知》发布后,平台本身有合规义务,肯定会对治理网暴有效果。

《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应强化对网暴当事人的保护,要设置一键防护功能,一键关闭陌生人私信、评论、转发和@消息等设置;优化私信规则,对接收陌生人私信附加数量、时间等限制;建立快速举报通道。

在严防网暴信息扩散传播上,《通知》还要求,网站平台应加强评论环节管理,加强对涉网暴风险的新闻、帖文、话题等信息的评论环节管理,加强重点话题群组和板块管理等。对涉网暴相关账号,依法从严处置处罚,严处借网暴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并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的网站平台。

(编辑:郝成 校对:张国刚)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二十条来了!新疆、内蒙古等地接连调整!多地坚决杜绝“层层加码”“一刀切”!



点击大图 | 奶茶店“先欢迎后扫码”遭关停,多名执法人员被处理!


点个“在看”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