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纪佳话!让揭阳二百余年“世仇”两村重归于好的,是这些人……

2018-05-08

5月6日上午,揭阳的北山村向果陇村赠送“睦邻友善”缔结友好乡村牌匾。这是他们这代人对两村历史仇怨的一个了断。



从果陇村到北山村,仅约6公里。然而,两村人却用了两个世纪来跨越。因为历史仇怨,祖辈曾立下规矩,两村人世代“老死不相往来”,更不允许通婚。



化解两村仇怨的,是两村的乡贤。自去年以来,揭阳掀起建立乡贤理事会热潮,完善基层治理。在乡贤的推动下,两村村委会、福利会、乡贤咨询委员会等多方形成合力,引导村民摒弃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



跨越两百年的“摒弃前嫌”


5月6日,果陇村彩旗飘飘,一片喜庆。



多名村民告诉记者,村委会和福利会此前已发出公告,称选好了吉日,在果陇村太祖祠举行睦邻友善赠匾仪式。


早在五一劳动节当天,两村就发布公告称,果陇村与北山村因历史原因,偶有间隙。经两村村政和福利会多方协商,决定摒弃前嫌,结为友好邻村,促进两村道德、教育、经济、环境、文化(包括民风民俗、婚娶)等交流,携手共创新时代美丽乡村。


村民许大姐说,村里每房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仪式,去太祖祠一起祭祖:


村里的广播也播报了这个事,大家都在等今天的到来。



上午10点,北山村40名代表来到果陇村牌坊。此时,道路两旁挤满了人,大家争相欢呼。在仪仗队的欢迎下,村民往太祖祠行进。


在太祖祠,两村举行了隆重的赠匾仪式,还签订了《缔结友好村协议书》,内容包括促进两村教育、经济、环境、文化(包括民风民俗、婚娶)等。



普宁市果陇村福利会会长庄俊发感慨道:


我们改变了历史,见证了新的历史,希望两村以后永远友好往来。

北山村祖祠理事会会长许祥照虽不会讲普通话,但他也难掩内心的激动:


老一辈人的仇怨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了结了,再也不能影响年轻人了。



两村重归于好的背后,是长达两百多年的“老死不相往来”。因为历史仇怨,祖上甚至立下规定,两村互不通婚。时至今日,“祖规”给年轻人造成诸多困扰。


“世仇”禁锢下的隔阂


5月6日中午时分,果陇村在太祖祠设席,敬备酒菜宴请北山的代表。这是北山村几代人以来首次以宾客的名义,出现在果陇村这种高规格的宴席上。



果陇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庄承杰说,5月11日,果陇村也将派出代表到北山村回访,双方互相走访,就像亲朋一样。


果陇村和北山村都是揭阳普宁的大村,两村相距约6公里。果陇村户籍人口有2.4万余人,海内外乡贤有10余万人,主要姓庄。北山村人口接近1.6万,海内外乡贤也有数万,主要姓许。


虽然相邻,但在过去两百多年时间里,村民却彼此不相往来。对这段历史仇怨,村里已无人说得清缘由,也没有史料记载。两个村的长者们都推测,因旧社会争田地、山地或水源等,两村结仇。


村民都知道,这是祖上定下来的规矩。果陇村党总支副书记庄承杰坦言:


一代代传下来的,就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村里老一辈的人说,可能是很久前,两村因农事劳作,争夺田地、水源等引发矛盾,积下仇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村经济、情感、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在“世仇”的禁锢下,村民之间的隔阂依然很深。


虽有部分年轻人有来往,但交得不深,彼此都防着对方。

而一旦涉及男女谈婚论嫁,家长们都不同意,没人敢违背祖宗定下的规矩。多位村民提到,有恋爱中的男女青年因违背祖训而被拆散。果陇村有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在外做生意时,和北山村一位姑娘相恋,等到谈婚论嫁时,双方父母极力反对,“棒打鸳鸯”,被迫分手。


北山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许春苗告诉记者,有两村青年男女因在外工作,不知祖规而在一起生活,等“生米煮成熟饭”后,只能“偷偷”结婚,结果给双方家庭留下“一根刺”,“一旦家庭发生什么事情,都会被认为是违反祖训造成的。”


乡贤推动合力化解仇怨



村民虽然都知道“祖规”,但也渴望改变“祖规”,只是一直没敢提出来。北山村一名村民说:


我们早就希望两村和好,年轻人可以正常来往,在工作生活中多沟通合作。



化解历史仇怨的,是乡贤。记者采访获悉,在两村乡贤的推动下,两村福利会、乡贤咨询委员会和村委会三方形成合力,引导村民达成协议,化解历史仇怨。


71岁的庄礼乾是其中之一。曾在普宁市外事侨务局工作的他,退休后十分关心村里的发展。去年底,他被聘为果陇村乡贤咨询委员会副会长,在与村民交流时,他感受到了大家对化解两村仇怨的愿望。庄礼乾说: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好的民风民俗也要与时俱进。我与北山村一位乡贤曾是同事,两人一拍即合,谋划要化解两村历史仇怨,我们一提议,大家都说好,都十分支持,这是民心所向。


南报君采访发现,无论是乡贤咨询委员会还是福利会,其成员主要由村里具有较高威望的人组成,他们成为凝聚村民力量,完善基层治理的有益补充。其中,乡贤主要在村庄事务中出谋划策,为化解基层矛盾、村庄发展提供帮助;福利会主要是用好乡贤捐资,为老人、贫困人群等谋福利。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

调动内在组织力量,化解村庄历史仇怨


5月6日,南方+首发《重归于好!揭阳两村二百余年禁止通婚,今天上演“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报道后,村庄因“世仇”而互不来往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舆论呼吁完善基层治理,推动更多村庄摒弃前嫌,重归于好。戳下图回顾此前报道↓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认为,在潮汕地区,农村具有较强烈的宗族文化传统,它既形成了同姓宗族聚居的人口分布形态,也造就了村民的紧密团结,以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不过,这种基于宗族和村庄的高凝聚力,也容易因为特定的偶然事件,如突发的冲突和矛盾等,形成村庄间的世仇。对有类似的村庄,他建议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调动村庄内在组织力量,尤其是发挥老人会、福利会及各种乡贤理事会的作用,通过民间沟通协调,化解仇怨,村两委予以引导协调,形成新时代村庄和睦的典范。


猜您想看:

泰坦尼克号6名幸存者来自广东,纪录片本月在台山开拍!


从汶川地震死里逃生的他们,10年后重拍下这13张令人泪目的全家福


黄蓉叫Lotus Huang?九阴白骨爪怎么说?《射雕》英译本面世


直接送房,广东这座城市推最强抢人大招!其他城市惊呆了


吴南生同志遗体在广州火化 | 吴南生同志生平


采写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汤凯锋  达海军  程胜涛

编辑 | 冯仕妍  朱丹

校对 | 曹柏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