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 | 流落海外的“虎鎣”回家了,绝美“红包”送南方日报读者
春运启幕,在外工作的小伙伴们,要么已经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要么就在打包行李准备回家。
有一件叫“虎鎣(音yíng)”的西周青铜器,也终于能在家里过年。不要小看这样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包含着颠沛流离的文物“回家”的故事:从“火烧圆明园”中被掠到国宝流落海外,从神秘人士买下并捐赠,到国博人接它“回家”并展出。
为了迎接“虎鎣”回家,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专门策划了一场主题展览,展期1个月。这对拥有140余万件藏品的国博来说,可是第一次。这待遇也是没谁了。
戳短视频带你一秒飞到国博看“虎鎣”
而这对于“虎鎣”来说也意义非凡,因为它离家已经近160年。
“虎鎣”正面
“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一名英国军官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去年“虎鎣”历经拍卖、抗议、捐赠,最后回归中国,引发海内外持续关注。
从正式入藏国博,到1月29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展览策展人陈克双对我们说,“之所以这么快,就是为了回应广大观众对虎鎣回归事件的热切关注。”
戳视频听策展人陈克双讲“虎鎣”的故事
“虎鎣”这件流散一个半世纪的国宝经历了什么?还有多少“虎鎣”在海外流离失所?
“虎鎣”到底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会和小编一样困惑,“虎鎣”是什么?有何用途?浏览过展览的第一个单元就会恍然大悟。
全方位看“虎鎣”
它其实是一种水器,经常与盘相配合,用于祭祀、宴飨等典仪和一些庄重的时刻。
国博研究馆员于成龙说,“鎣”与盘的搭配,就像西周晚期盘与盉(音hé)一样,因此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鎣就是盉的别名,“或者可以这样理解,鎣是盉的一种方言”。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鎣”,国博还从馆藏珍品中挑选多件同类型或同用途的器物供观众一同欣赏。
虢金氏孙盘
从功能上看,“鎣”作为实用器的可能性较大,损耗也是在所难免。拿“虎鎣”来说,连链已经丢失,盖上的素面钮也是后配的,流管根部、外底也有补铸的痕迹,这反映出虎鎣在入土前是被经常使用的。
“‘虎鎣’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从它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特征来判断,它的时代应该在西周晚期偏晚,具有非常重要的器型学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田率说。
虎鎣铭文照片
打开器盖,借助铭文X光影像可以发现,“虎鎣”器盖内一侧铸有“自作供鎣”(第三字释读存疑),而这是这件青铜器定名为“虎鎣”的重要依据。
“自作某器”是两周时青铜器铭文常见的程式语句,主要流行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我们熟悉的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的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就是这种情况。
越王勾践剑铭文
而“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器物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
隔着展柜,看不清虎鎣细节,干着急?没关系,国博专门为“虎鎣”制作了虚拟展示:
观众触摸3D“虎鎣”图像
到了清代,“虎鎣”成为皇室的收藏,可能成为陈列在圆明园的博古架上,供皇帝鉴赏把玩之物。国博还特意为这件精美的文物搭配了紫檀云纹灵芝形器座,彰显其源于清宫旧藏的特殊身份。
“虎鎣”器座
沉寂百年间“虎鎣”在哪里?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圆明园实在真迹四十全景
很多珍贵文物被英法联军带走,流向海外。“虎鎣”就是在那时候流失的,它被英国军官哈利·路易斯·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
展览第二单元,展出了埃文斯家族的信件及档案等资料。其中埃文斯写给其母亲的一封长信,记载了他参加烧毁圆明园及抢劫的过程。
“从平地的宫殿中,我成功地得到数件青铜器和珐琅瓷器,希望有一天,把它们运到南海城(英国南部汉普郡普茨茅斯海滨胜地),同时我得到一些非常精致,带有帝王图案——黄地绿龙的瓷杯和茶托,但是它们极其易碎……”
——《埃文斯家族文字档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哈利·路易斯·埃文斯将其在圆明园抢劫的中国文物运回英格兰,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至2018年已经158年,其间下传4代。
在埃文斯家族家居陈设场景中可看到,“虎鎣”、清代铜炉、掐丝珐琅尊、掐丝珐琅炉及瓷器等。
埃文斯本人照片
埃文斯家居陈设场景
从此,“虎鎣”就这样在海外沉寂百余年。直到2018年的那场拍卖打破了沉寂。
神秘买家送“虎鎣”回家
展览的第三单元“跨国追索 回归祖国”,梳理了“虎鎣”从被拍卖到回国的历程。
2018年3月底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信息收集、鉴定研究等工作。
4月9日
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青铜“虎鎣”。
4月10日
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11日,拍卖如期举行,“虎鎣”被神秘买家从场外以电话竞价方式购得,最后落槌价为41万英镑。
国家文物局声明
4月28日
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10月12日
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虎鎣”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1月23日,青铜“虎鎣”顺利抵达北京。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虎鎣”入藏国博
“‘虎鎣’从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国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坎坷历程,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展览开幕仪式上说。
在流失海外文物追索中,我国探索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为国际社会提供追索成功案例和经验。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追索返还流失文物,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同时,国家文物局还上线了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为追缴被盗文物及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提供依据。
据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近年来,国博陆续收藏的“明星级”回归文物包括商代子龙鼎,北宋木雕观音造像,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铜像等。
这些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在“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与国人零距离“对话”。
圆明园鼠首、兔首展于国博“复兴之路”
相比其他流失文物,“虎鎣”无疑是“幸运儿”。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除了成功追回的“国宝”,还有更多的文物,期待“回家”。
“虎鎣”回家过年是件喜事。国家博物馆在盛情邀请大家来看“虎鎣”的同时,也送来5份大“红包”——吉林春燕四季手账本给我们的读者!
手账设计灵感源于“粉彩吉林春燕纹瓶”——“吉林春燕”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春节赢这份好礼,也是很吉利了!
抽奖办法
①关注南方日报微信公众号(NF_Daily)
(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
②在文末留言对此次“虎鎣”主题展览的看法或您与国博之间的小故事,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截图,然后将截图在后台发送给南方日报微信。
③文字最深刻动人的5位,就有机会获得上述“红包”。我们将在微信评论中回复中奖者。
猜您想看:
最新!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出炉!这届家长起名的画风亮了……
月入2k-5k是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官宣:收入越低越爱干这件事…
来源 | 南方艺见(southernart)
统筹 | 李培
记者 | 刘长欣
图片/视频 | 王诗堃
编辑 | 梁燕 朱丹 冯仕妍
校对 | 曹柏英
做拍客 赢千元大奖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南方+拍客小程序上线
诚征优秀影像作品
新闻线索、广东美景
身边趣事、创意影像
……
只要是你拍摄的原创作品
不限题材,不限形式
均可投稿
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南方日报双微、
南方视觉等平台重磅呈现。
稿酬50~300元不等
最高可达千元!
还将不定期举办主题摄影摄像活动,
为各发烧友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
(注: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南方+客户端共同所有)
还等什么?
快扫二维码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