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跨国夫妇“捡破烂”近30年,却活出了爱情的样子→
邀请陌生人到自己家参观
恐怕很多人难以接受
但美国西雅图人哈维•韦斯特和中国姑娘姚小波
这对居住在广州的跨国夫妇却十分欢迎
▵ 哈维与小波。
30年前,哈维与姚小波结婚,定居在广州,两个人从此形影不离,有人甚至直接称呼他们“哈维小波”。多年来,他们用“魔法”让中国的民间旧家具焕发新生,打造了令人赞叹的艺术空间,更传奇的还有他们因对艺术的共同热爱而常年保鲜的爱情。
情人节前夕
南报君拜访了这对“神仙眷侣”
走进他们在荔湾区聚龙古村即将入住的家
顿时像是进入了一个艺术殿堂
“ 这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第7家维波楼艺术博物馆,里面放置的都是这些年修复的民间旧家具。” ——姚小波
▵ 视频:专访哈维小波夫妇。
28年修复3000余件旧家具
1985年,哈维以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美术馆馆长的身份,来中国筹办赴美大型文物展“天子•中国宫廷艺术展”。自此,他陷入对中国艺术之美的痴迷和探索,并因此与广州姑娘姚小波结识。
▵ 20多年来,哈维小波一直收集修复中式家具,让不少古旧家具焕然新生。
作为助手,姚小波与哈维一起筹备展览。展览结束后,哈维与姚小波喜结连理,定居广州。
想要在中国开始生活,就要找住的地方,也要添置家居。走遍了广州的家具城,哈维都觉得这些家具不好看。机缘巧合之下,朋友介绍他们到一个无人居住的旧院子,里面的旧家具深深吸引了哈维。
“ 他喜欢旧的东西,因为旧的东西是有历史的。”——姚小波
1991年,他们寻找到了些旧家具,结果因为太喜欢就越买越多。随后,他们开始找工人维修、开小作坊,由哈维在旁边指导,姚小波替他翻译。
修复一件旧家具大约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当成品出来,堪称古家具艺术品,令这对夫妇欣喜万分。于是,这条路就一直停不下来了。
买了一大堆的“破烂”,并花费心思把它们“救活”,投入是十分巨大的。
“ 当初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傻,连家人朋友都不理解,但我们乐在其中。”——姚小波
尽管偶尔会有人专程找他们购买,但是收入与开支相比微乎其微。因此,他们平时靠给别人做设计来赚钱,除了维持生活,就全部投入到修复旧家具上。长安大柜、庙椅、罗汉床、长案、闷柜……这些年来,他们共修复了3000多件旧家具。
▵ 维波楼内部。
“ 这是应该做的事。几百年前的设计就有如此想象力,厉害。”——哈维
头发已花白的哈维说起这件事十分严肃,他最喜欢的是从山西买来的一个运城大柜,哈维对此十分惊叹。
在哈维的眼里,每个家具都有自己的声音。姚小波帮哈维翻译道:“当他和家具说话的时候,就像在和自己沟通。旧家具都在说‘请你救救我,给我穿一件新的衣服,给我新的生命’。”尽管热衷中国文化,但哈维的汉语并不那么好,因为姚小波往往能把他简单的话理解得更为透彻,翻译得更加生动自然。
“ 她总是能很快理解我。” ——哈维
把家打造成艺术空间
这些年,因为购置了太多的旧家具,他们都租住在价格便宜的仓库,最初每平米8元,后来慢慢涨到了每平米12元。与此同时,他们的仓库也慢慢变成了艺术博物馆,展示了700年前到近代民国的家具变迁。
“ 一直以来,大家都似乎认为音乐、文学、绘画才算是艺术,并不在意家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和哈维在一起后,艺术就完全融入了生活之中,把家也打造成了艺术。”——姚小波
▵ 位于广州荔湾区聚龙古村的维波楼,被称为“可居住的博物馆”。
2004年,好朋友黄永玉参观了他们当时租住的仓库,“一进了仓库,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当时他愣住了。”姚小波回忆道。几个月后,黄永玉在湘西凤凰玉氏山房里送给了哈维和姚小波雕着“维波楼”的小木牌。“维”指的是哈维,“波”指的就是姚小波。
他们的名字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维波楼艺术生活博物馆也一个一个地建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有了7家,每个博物馆都放置着他们修复的古家具。
“ 每打造一个空间都令我们快乐。”——姚小波
姚小波享受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把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改造成一个艺术天地,让所有人都惊叹,非常有成就感。
美观、舒服,又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这是哈维小波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在他们的空间里,家具样式是中式的,但是摆放和空间感却是西式的,让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让一进到这个空间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
尽管“维波楼”是博物馆,但是这些修复好的旧家具并不只是拿来观看的,所有家具都可以触摸使用。
“家具是有人性的,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使用它,越用就会越有光泽。而哈维是我进入艺术殿堂的领路人。”——姚小波
多年来,他们在一起生活,又一起工作,家被他们打造成了艺术,艺术创作也成为他们婚姻中一个没有尽头的话题。
“在一起久了,我们两个人就像一个人。”她笑道,别人都觉得他们是“神仙眷侣”,“和他在一起,我可以很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设计,学画画,体验很多东西。哈维让我思想上、事业上都飞了起来。”捡“破烂”这些年,从未学过设计的姚小波在艺术的实践中边做边学,和哈维的审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希望将理念传承下去
语言不通,一个美国人却能够在中国生活三十年做古家具,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绝不只是因为我。”姚小波笑了,她觉得,哈维对中国民间旧家具的责任感让他留了下来,而她恰好是那个一起共同奋战的战友,同时也是心灵知己。
三十年来,哈维用三个词形容了他们的感情:友谊、信任、共同的目标。他说,婚姻持续得时间越长,生命的另一头就越来越短,人就会越珍惜。
▵ 哈维与小波早先的合影。
“ 当我回想这几十年的婚姻,不太像夫妻,而是像一对挚友。有时像一对小孩,有时又似一对斗士。我们似乎一直在为对方挣得对方需要的东西。”——姚小波
2011年,姚小波被检查出来四期舌根癌。回忆起这次大病,姚小波却乐呵呵的,旁边的哈维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她,“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笑。”哈维无奈地耸耸肩。
“我生病时,他每时每刻都在我身边,给我做各式各样的饭菜,还逗我开心。”姚小波说,因为医生说抗癌时一定不能饿着,所以哈维就每天让我吃冰淇淋,保证我的体重。
做化疗的时候,到了不能进食的程度,姚小波插着胃管不能动,两个人之间交流就靠在手心写出字母,拼出句子。
“有一次我很难动身,想去上厕所,但是他还以为我要吃东西,不断给我拿东西吃,让我又生气又好笑,因为交流的误解闹了不少笑话。”姚小波说,正是这种快乐让人最终活下去,也因为经历这次波折,两人的感情更加的深厚。
哈维今年已有79岁,因为上次的大病,姚小波也想尽快完成传承计划。“年龄和身体不允许我们慢慢来。所以我们希望将最后3个维波楼艺术生活博物馆在2019年完成。”这几年,哈维小波已经不再做修复家具的工作,他们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希望将维波楼经营下去,把他们所打造的空间和理念传承下去。
“修复家具用了近半生的时间,我们还想写书和旅行,去一些想去的博物馆看看。”——姚小波
余生,依旧是艺术相伴。
蜀梅会客厅
《爱情的样子》
哈维与小波是一对跨国夫妇。
我是先看见他们的作品,然后才听说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看见他们的作品第一眼,那种惊艳的感觉至今未有超越。
说得明白一些,前年某一天傍晚,我和几个闺蜜应邀去赴一场私人晚宴,聚会的地点就在广州市芳村聚龙村一个叫“源汀”的民宿里。
那是一个古村落,房子是上世纪初的,估计有百年历史了。
一进门有院落,院子不大,但十分精致,进门有屏风,屏风是精致的中国古风木雕,一种古朴久远的气息迎面而来,穿过屏风,眼前像划过一道闪电,我们似乎一下子穿越了几千 年前,到了古代中国,所有的家具、摆设提醒我们,我们真的是穿越了。
双门储物柜,也是雕花的,动物、花鸟,都惟妙惟肖。
沙发、茶几都是古代的旧物改造的。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家具,都曾经是别人当垃圾扔掉的,被哈维和小波夫妇收购回来,一个部件一个部件慢慢修复回来的。
这个小院子有上下两层,有几个风格不同的房间,床都是木头做的,依旧是各种雕花。
对这种木质雕花的家具的热爱,竟然成就了一段传奇的爱情。
1989年,哈维当时已经有显赫功名,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他放弃了美国一切,来到中国与小波一头扎进手工作坊里,仅仅修复残破家具本身就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每件家具修复时间不一,最长的需要几个月。帮他们修复的工匠的儿女们都长大成家了。
几十年在民间收购的费用、保管的费用、雇佣工匠的费用……都是无法估量的。
而在这期间,小波还患癌晚期,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这一定是极其艰难的岁月,这一定有许多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可以分享……
于是,我和我们“一面人物”工作团队一起来拜会故事的男女主人公。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小波说的:“我和哈维,现在其实是一个人,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每天24小时在一起,一刻也没有分开过。”
哈维说的英语很快,声音又低,加上我的英语听力很差,我几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告诉我们,他离不开小波,他们是彼此的影子。
小波带着我们的摄影记者到他们即将入住的家:“小波花园”的客厅里介绍他们从广州西关收回来的大木门,既可以当饭桌,也可以当门,短暂的一瞬间,哈维看不见小波的身影,哈维用中文大声喊:“小波!小波!”
这一次,我听得相当清楚,离开半步就惊慌失措,
我看着哈维,露出了会意笑容。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爱情的样子。
猜您想看:
深圳街头上演《流浪地球》经典情节!各大官博接力发声……这波操作666~
打一针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复大肿瘤医院最新回应 | 附招募信息
开工日“逗利是”,这波操作666!广东人发红包又摘了个第一!
策划 | 张蜀梅
采写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王越莹
摄影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迪
摄像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迪 王越莹
剪辑 |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迪
编辑 | 冯仕妍 朱丹
校对 | 冯志坚
做拍客 赢千元大奖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南方+拍客小程序上线
诚征优秀影像作品
新闻线索、广东美景
身边趣事、创意影像
……
只要是你拍摄的原创作品
不限题材,不限形式
均可投稿
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南方日报双微、
南方视觉等平台重磅呈现。
稿酬50~300元不等
最高可达千元!
还将不定期举办主题摄影摄像活动,
为各发烧友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
(注: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南方+客户端共同所有)
还等什么?
快扫二维码参加吧!
如何参加往下看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步: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小南报料】后,点击“我要报料”。
第二步:填写实名信息并提交。
第三步:填写报料内容和上传视频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