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耳其纪实:那“震”撼大地的十条记忆

南方日报 2023-02-21


2月16日,那场震撼土耳其、也惊动世界的强震已经过去了十天,但灾难的余波仍在继续。

有太多的生命离去了。迄今为止,强震已造成土耳其、叙利亚两国超过4.1万人遇难,10余万人受伤,仍有大量民众被埋在废墟下,生死不明;数百万人在灾难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灾难带给了人类痛苦、悲伤与磨难,但也见证了人类的不屈、团结与顽强。
一架架载着救援队的飞机从世界各地起飞,奔赴震区搜救。那些在废墟中不分昼夜、搜寻幸存者的背影中,就有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
2月9日起,记者跟随中国救援队奔赴土耳其震区现场,辗转多个城市。灾难中的那些面孔,是我们对这场灾难的记忆回溯,也是人类社会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最好印证。




1

强 震

 余震3000多次,超4万人遇难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中东部省份卡赫拉曼马拉什发生7.7级强震,短短9个小时后,一场7.6级地震再次发生。即使是对于跨越欧亚大陆、96%的领土都位于地震带上的土耳其来说,这场罕见的双震型地震也是一场“世纪灾难”。
对Zöhre Özmen而言,地震并不少见。但2月6日大地摇晃的情况,让她感到畏惧,这是她55年人生里经历过的震感最强的地震。那一天,她感到自己把控不住地晃动,随后头晕呕吐,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则摔得粉碎。
自2月9日至2月16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走访卡赫拉曼马拉什、哈塔伊、加济安泰普、马拉蒂亚、阿达纳等五个灾区看到,城市街道损毁,楼房塌陷粉碎,钢筋从废墟中裸露,灾民在冷冽的空气中烤火,救援人员在废墟之中探寻生命迹象。


悲伤如同涟漪,从震中向外围扩散,一些人尽管不在重灾区,也不得不消化来自远处的噩耗。当地时间2月9日晚,在卡帕多奇亚飞往阿达纳的飞机上,土耳其导游莉莉将右手插在头发里,随后拿下来抹泪,她红着眼睛看手机,聊天群里是同行们遇难的消息。
从伊斯坦布尔到加济安泰普,记者一路上看到,土耳其国旗降半旗志哀逝者,餐馆播放着紧张救援的画面,人们的脸上没有笑容。
强震过后,余震不止。
当地时间2月12日早,记者在哈塔伊省体育馆两小时内感受到两次地面摇晃,当时体育馆地面已有裂缝,最宽处可容纳一只成人脚掌,驻扎在此的救援队队员称,“裂缝在逐日扩大”。土耳其官方2月15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震后第十天,余震已发生3170次。

2

救 援

 相隔万里,但已在途中 


8000公里之外的中国广东,佛山人池翔从手机上看到了土耳其地震的消息,救援队群里随即紧张起来。仅仅19小时后,中国蓝天救援队向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志愿者们发起号召,寻求立刻能够出发前往土耳其的救援志愿者。
“我能去!”
池翔没有想到,当通知发出后,当即就有人在群内回复,随后两个小时内,广东蓝天救援队就有超过100人报名。


土耳其地震,牵动着全世界的心。虽然相隔万里,但中国的援助已在途中。
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首批将向土耳其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此外,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灾区。
中国民间的救援力量也在响应。作为中国最早前往震区的民间救援队,公羊救援队的8名先遣队员在2月7日上午启程,前往土耳其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同日深夜,广东首批社会救援力量、广东蓝天救援队的6名队员在广州白云机场启程。


截至2月15日,中国社会应急力量有17支440余人在土耳其地震灾区,持续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在灾情最严重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哈塔伊、马拉蒂亚、阿德亚曼四省实施搜救行动。

3

静 默

 信号愈发“安静”,但仍顽强 

在震区,不管多么慌乱繁杂的救援现场,常常会因为一个手势而突然“静默”。


震后的安塔基亚,有着许多如此寂静的时刻。地震后第六天,仍困于废墟下的人们通常仅有微弱的生命体征,救援人员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探测生存的蛛丝马迹。“请安静”后,他们端坐在瓦砾上,一动不动。
探测结束后,救援人员双手向外比出大拇指,喧闹恢复往常:挖机、铲子开始清理混凝土板块。
11日晚上,记者直击中国救援队的一次救援现场中,两个小时内出现了数次安静的时刻,那是一场漫长而紧张的救援。电灯的光束打在坍塌的楼房,黑暗与光亮交融,一名救援人员隔着厚厚的废墟向失踪者大声喊话,在现场听来,那就像是在深林中呼唤走失的孩子。
令人遗憾的是,在挖掘五六个小时后,现场依然没有发现幸存者的迹象。无奈之下,现场再次暂停,搜索组再次进场,对下层区域再一次发出信号,这一次,红色信号未再次出现。
面对恍惚闪烁的信号,震区里的搜救者们难言放弃,但家属却常常没等到好消息。即使是救援的第十天,人们仍然固执地偏信围绕信号的那一端,或许有一个依然坚强的生命在等待。

4

生 还

 救援艰难漫长,但值得等待 


救援黄金72小时后,搜救生者难度越来越大。严寒、饥饿、疲惫,消耗着在场每一位搜救者的身心,若能够在废墟中找到生还者,需要“奇迹”。
奇迹难寻,但不放弃的人们,却让奇迹在土耳其震区的一条条裂缝中,反复上演。
在被揉碎的安塔基亚,当地时间2月11日,哈塔伊重灾区满地残砖碎瓦,部分地区暂无电力可使用,这让救援难度大大增加。
从白天到黑夜,中国救援队经历了漫长而紧张的救援。最终,救援队从一处废墟中找到三名被埋者,其中一人生还。生还者立即被转移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即使搜救工作在理论上早已结束,但人们却始终相信废墟里似乎还掩埋着希望。震后第九日,2月17日深夜,在安塔基亚的一片废墟中,现场的工人原本正在清理塌楼的残骸,然而,一声浅浅的异动,却让现场决定放下清拆,重启本已经暂停的搜救工作,他们要为刚刚探测出的细微人声作最后的努力。
在经历期望、汗水以及寒冷后,两名被困超200小时的幸存者包裹着应急保温毯,从人群中的通道里被抬上救护车。过程中,女子幸存者微微举起的右手,似乎让旁人觉得昏迷中她仍可听到周围人对她的呼喊。
现场一名从土耳其伊兹密尔赶来救援的工人说,他所在的小队不会在乎已经距离地震过后多少天,“只要听到一点声音,我们就会不停尝试。”

5

逝 者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2月5日这天深夜,22岁的Ali在临睡前,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手机上发牢骚:“又是周一,明天上课还有好多事情要忙。”
Ali和家人生活在土耳其东南部城市马拉什东南区的一栋高层公寓里,他是当地体育学院的足球队长,成绩长期名列前茅。
然而对于Ali和家人来说,那个忙碌的周一永远无法到来了。
2月14日,震后第九天,临山而建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城街道上沙尘漫天,整个受灾区的街头几乎没有完整的楼房。
街道上,一位50多岁的妇女正在与她的孩子告别,她们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孩子在被困九日后重新找到时已经遇难。无处可去,她们在曾经的家门前的街角简单布置,幸存的亲属到场,为孩子送行。


这样的告别,几日来,无时无刻不在土耳其震中之城上演。
震后第九天,Ibrahim Hancerkiran和75岁的父亲仍在废墟外等待。地震发生后,这位已经在德国安家立业的马拉什男子和老家的哥哥失联。当天,他马不停蹄回到家乡,面前的废墟让他始终无法相信,这是曾经养育了自己25年的城市和社区:熟悉的楼房已然消失,被压缩成面前的一团团废墟。


6

守 望

 有人等到奇迹,有人等待奇迹 



2月14日,是黑拉一家等待的第九天。
瓦砾堆下是黑拉的阿姨,一名35岁的女子,那片由混凝土板块、空心砖、钢筋、压瘪的汽车堆积而成的废墟,足足有两三米高。
2月6日地震后,卡赫拉曼马拉什城区较低地势处出现了两片大面积建筑坍塌,两处相距约一公里。从那天起,他们就在等待阿姨的消息。
地震第九天,救援黄金期早已错过,搜救工作也在步入尾声,正是这个时候,黑拉一家从救援人员那里得知,阿姨还有生命体征。
17时许,一阵欢呼突然响起,多人抬起的担架从通道中稳妥而快速地穿行,所有等待的人明白这个人有了生的希望,鼓起掌来,喊着“上天保佑”。参与现场救援的本地搜救队员微笑告诉记者,“她的未来还很长”。
在震区,有人等到奇迹,有人等待奇迹。
刚获悉地震发生的消息,Tolga Akben便从安卡拉驱车回到家乡卡赫拉曼马拉什,正是从这一天起,他和家里所有人失联:父母兄弟全部被废墟掩埋。
当地时间2月15日下午,他仍没能找到自己的家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生长的城市被毁坏,他作为医生,在等待家人的同时,也有责任参与救援救治工作。在过去的近十天里,他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但也看到了灾难的残酷,“一名被救出的男子需要截肢,一条胳膊和一条腿”。

7

译 者

 “中国通”为救援搭建桥梁 

这些天,不断有土耳其各地的“中文通”们陆续赶到震区加入中国搜救队伍,为家乡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在中方救援队的搜救现场,会说中文的土耳其志愿者是救灾现场最忙的人之一。


在每次前往任务点途中的大巴上,武汉大学毕业生Makif李明翰经常会讲起他在中国的时光,他给自己取名李明翰,也曾经在广州生活。如今他又从事贸易工作,经常因广交会往返两国之间。李明翰说,在广州有不少土耳其人,他们大多住在天河、海珠,之前他也曾居住在客村附近,“最喜欢到珠江边走走,看看电视塔”。
在不少队员眼中,şeyma雪莲算得上一位“女汉子”。作为女生,她每天冲到废墟作业面上,帮助搜救队员与土方工作人员一遍遍沟通作业细节。雪莲拿出一段自己在搜救现场拍摄的视频告诉记者,“当地人都在说可能没了,但他们就是坚持,就是要坚持再试一次”。
临别之际,志愿者们难舍中国救援队,“感谢中国救援者,你们为这里做了很多很多”。

8

古 堡

 千年文明瑰宝,毁于一夕 



13日,在距离土耳其震中30公里的城市加济安泰普,加济安泰普古堡建在一座不高的山坡上,较陡的坡面上散落着枯草,山坡背阴处仍有白雪覆盖。
在地震中,几乎半个古堡的外围墙体受损,墙上的裂缝如撕开的伤口,东侧、南侧、东南侧均有大量碎石,损坏严重的一处,掉落的砖块呈扇形自上而下铺满坡面。
根据考古研究,加济安泰普古堡始建于公元2世纪到3世纪,最早作为瞭望塔使用,后多次扩建,为石砖堆砌而成。
而在距离加济安泰普100多公里之外,作为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的马拉蒂亚市内,一座有着180年历史的耶尼清真寺也因地震倒塌——穹顶出现大面积塌陷,周围的墙砖散落一地。
在此次地震中,震中周边的尚勒乌尔法、迪亚巴克尔、马尔丁等土耳其城市,以及叙利亚阿勒颇等地,大量古迹受损严重。目前,还有更多的遗迹受损情况还在统计中。
一切都在等待重建与修复。

9

难 民

 动荡之后,生活仍在继续 



到了夜里,11岁的Ceylan还能睡得着,Zöhre Özmen却只能辗转反侧,就算是在白天,她也总是疑心地震再次发生,地面稍有晃动,便立即冲到空旷的地方。
Ceylan的家并未在震中受损,但由于担心余震影响,她随家人暂住在阿达纳的安置点,家里的小狗、玩具熊、折叠凳也全部运了过来。Zöhre Özmen一家住在她旁边。
在土耳其受灾的省份里,大量房屋坍塌,不少人流离失所。为了安全,居民已从楼中撤离,有条件者投奔到外省亲戚家中,无处可去者则暂居在AFAD所搭起的临时安置点。
在卡赫拉曼马拉什体育馆,如今已成为该市最大的安置点,体育馆内搭建了近400顶帐篷,大约住着4000人,其中既有土耳其人也有叙利亚人。当地时间2月15日,阳光温暖,少年在营地踢球,帐篷绳子上晾晒着衣物。
当地13日下午,扎赫拉带着3个孩子在加济安泰普古堡附近走动片刻后,便打算回到在地震中受损的家。9年前,受本国内战影响,扎赫拉一家从叙利亚北部阿勒颇省流亡到土叙边境大城加济安泰普,两地相距仅100多公里。
在这里,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还有些脏乱,有女孩在寒冬中露着脚踝,但不论是叙利亚人、还是土耳其人抑或是库尔德人,在这个仍在摇晃几近破损的城市中,现在他们有了一处安全的栖息之所。

10

记 者

 记录生死离别,也见证患难与共 



这些天,古城加济安泰普的餐厅常常营业到深夜,有警员和救援者们凌晨两点会到这里喝一杯热茶,休息时看看挂在墙壁上的电视。
新闻里,正在24小时不间断直播着土耳其各受灾城市的即时画面。除了土耳其之外,世界各国的记者也来到土耳其震区,在这里见证这个国家和全球志愿者一起抗震救灾,共渡难关。
在幸存者搜救现场,不时有各国的摄影记者前来拍照,画面里,却是服装各异的制服和肤色不同的面孔,很难辨别这些救援者和志愿者们究竟来自哪个国家,在灾难面前,人类在此刻携手并进。
楼房可以重筑,城市可以重建,但数万条生命已经逝去。人类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决心,面对未来的种种艰难险阻?
百年一遇的震灾,土耳其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家迎来了至暗时刻。所幸的是,一双双跨越重洋而来的援助之手,将人类命运共同的纽带紧紧系牢。患难与共,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


2月9日,中国蓝天救援队抵达伊斯坦布尔机场时,一名土耳其女子曾哽咽道谢:“Thank you,China!”2月16日,有媒体将中国救援队员与土耳其当地妇女温馨合照画作漫画,不舍的拥抱提醒着人们,又到了告别的时刻。
2月17日凌晨,记者所乘的飞机从伊斯坦布尔机场启程,离开了这个经历震撼的国度,所思的却是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一段话:“在她的面前,有黑暗,也有火光;有灾难,也有希望。”

News

南方精选


“绿”镜下的大湾区,“美”一帧都纯天然


文旅局长“卷”起来了!网红官员“出圈”靠什么?


全球最大!深圳乐高乐园明年开园,游乐设施曝光……




来源 |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采写 | 特派记者 徐勉 张晋 董天健 吴明
后方联动 | 吴扬 杨琼
统筹 | 吴扬 曹嫒嫒
编辑 | 朱丹校对 | 洪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