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中最凶险恶毒的34天来了,出伏后千万别做这五件事

19楼 2022-06-16


今天出伏了!2021加长版三伏天(7月11日~8月20日,为期40天)终于结束啦!一年最难熬的酷暑今年就这么过去了。


先别急着高兴,三伏天过去了,我们无缝衔接进入了一年中最凶险恶毒的34天!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34天,养生锦囊请收好~


不建议天没亮就出门锻炼



很多人认为夏天炎热气温高,或者冬天寒冷气温低,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其实,“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的夏秋交替之时,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期!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不要受到“冷刺激”,如不喝冷饮,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等。

建议大家不要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不建议食辛辣



虽仍高温有雨,但已燥气渐升,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年轻人因温燥或凉燥,患感冒几率会增多;由于燥气伤肺,老年人原有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容易加重。


过敏性鼻炎也因燥而来。如果连续打十几二十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已经中招。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过敏原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小孩患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增多,除了流感增多,还容易出现手足口病、红眼病、登革热、乙脑等群体性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神兽们马上归笼开学了,交叉感染的环境也来了。抵抗力差、脾肺之气较弱的的孩子要注意防范。


对付“秋燥”,要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肺喜润恶燥,饮食上应该以清热化湿、健脾润肺为主。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蔬果。



不建议十点后睡觉



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为有效驱除“秋乏”,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户外走走,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肺气的生发、收敛都有很好的帮助。


中老年人或者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秋季并不宜过早晨练。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或者傍晚,如果是上午锻炼,也尽量晚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早睡阳气的生发就比较好,早起有利于肺气的生发。晚上10点之前入睡为宜,早上6点起床为宜。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而且最好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



不建议吃太多

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你是不是开始“贴秋膘”了?


吃过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高热量食物,不仅不能帮助人体补足油水,反而可能增加脾胃的负担,更容易加重夏季脾胃虚弱的问题。而且,盲目采取“贴秋膘”式的饮食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向心性肥胖、体重超重等风险增加,对健康不利。


因此要注意膳食合理,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几率。如果不确定自己的身体状态是否需要进补,建议咨询医生。



不建议穿短裤背心



处暑时节,暑热未尽,虽有秋风送凉,但天气变化无常,所以穿衣服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肌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但要注意的是,“秋冻”并不是“遇冷少穿衣”。


当天气骤然变冷时,也应适当地增加衣物,以凉而不寒为宜。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由于人体脐部是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秋冻”时要格外注意脐部保暖。



出伏后养生,记住这五点

1、饮食:忌吃苦味食物,少贪凉,祛湿补气 

2、起居:防秋乏,早睡早起

3、护肤:防干燥,也要防晒

4、运动:主打慢,早动晚静,做好热身

5、衣着:防温差,穿得暖一点



在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提肛】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这项运动?

杭州一公司老板禁止员工在单位热饭,还声称要把微波炉扔了?最新回应

还有这么多人出国?网友直拍浦东机场千米长队,开学再现天价机票……

一演员因新冠肺炎去世!曾以“三分归元气”走红荧幕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沉迷荣耀夫妇甜甜的恋爱,可我却拒绝找对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