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子突然发热不见好转,竟是感染这种病毒,严重可致死!

19楼 2023-10-28

不久前,上海的王先生陪家人去国内某山林景区游玩。返回上海后一周,他开始出现发热、浑身酸痛等情况。王先生第一时间测了新冠抗原是阴性,自以为感冒,但吃了药不见好转,体温倒是越来越高,精神日渐变差。经检查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值,却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王先生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就诊,科主任黄琴询问病史后,认真查体,发现患者腿窝有一处高度疑似蜱虫叮咬痕迹。相关标本经市区疾控中心检测,确认王先生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

好在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王先生一周后康复出院。

新型布尼亚病毒俗称蜱虫病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也叫“蜱咬热”,俗称蜱虫病,每年4至10月份多发,以青壮年居多,可导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6%~30%,预后差。

早期临床资料提示,SFTSV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发热、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肌痛、口腔出血、局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症状还包括蛋白尿、血尿、头晕、头痛、寒战,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发展迅速,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母子双双确诊,1人去世!



据南京晨报8月17日报道,近日,江苏一名老人在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在老人病重期间,儿子一直负责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不久后,儿子也倒下,出现发烧、血小板减少。家人将其送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最终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其母亲一致。


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池云介绍,去世的老人因为被蜱虫叮咬发现不及时,送到医院时血小板减少,鼻腔、牙龈出血,已经处于意识欠清状态。幸运的是,老人儿子由于年轻、身体抵抗力好,加之病毒载量低,经过一周治疗康复出院。


除了通过蜱虫

也可在人群中进行传播

SFTSV的来源和带菌者仍然未知,但蜱虫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也可在人群中通过血液接触等进行传播。

去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一位7旬老人因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去世,其多位家属疑似因处理死者遗体而相继感染,这起感染事件已关联4人死亡、1人住院治疗。此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被蜱虫叮咬后身亡的病例也有媒体报道。

如何治疗和预防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


尽管被蜱虫叮咬后发病率不高,但专家建议不可忽视防护工作。蜱虫叮咬后如处置不当,可能会把蜱虫口器“遗留”在皮肤里,易感染病毒。


科学做法是发现被蜱虫叮咬后,不可强行将其拔除,应该用2%利多卡因、液体石蜡、凡士林、甘油等涂抹在蜱虫头部,使其自动松口,然后用镊子等工具轻轻拔出。如果没有上述条件,也可尝试用蚊香熏,使蜱虫松口。拔除蜱虫后的伤口要用碘伏消毒。如果“口器”已留在皮肤里,可手术取出。



医生提醒:蚊虫会导致很多传染病,如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疟疾、寨卡病毒、登革热、乙脑等,前往虫媒传播疾病活跃地区,要做好相应防蚊驱虫准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9楼APP热议

@caicai: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及时治疗!@A. Jazz baby校务-琦琦:潮湿的地方容易有这个虫。

@600号开门的:

好恶心的虫子、能不能把它灭绝。

来源

新闻晨报综合周到APP 、南京晨报、此前报道

编辑:木木

审核:宛

丈母娘嫌白窗帘不吉利!两句话后,老婆也气得跑回了娘家……


“副局长家属”连泼景区员工3杯热水?官方通报


大片来袭!19楼网友用照片记录17天新疆之旅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男子退租后留下满屋狗屎恶臭,中介直呼“从未见过这么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