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超标近3倍,西凤酒IPO进程现"黑天鹅",毒性是三聚氰胺20倍?企业正召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近日,一份检测报告显示,发行价为每瓶800元的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的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均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对此有专家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
昨日,西凤酒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对仍在市场流通的该批次产品启动召回。9日下午,西凤酒食品安全质量监管部负责召回事宜的人士对媒体表示,目前正在统计消费者手中有多少瓶问题酒,且不清楚该款酒的库存数。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凤凰网财经(finance_ifeng)、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中国网财经(记者:李静)、经济观察报(见习记者 吴小飞)、财联社(记者 方墨涵)等。
因一款年份酒被检测出塑化剂超标三成,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11月6日在其官网上披露一份检测报告: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下称:西凤年份酒)的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资料图)
据凤凰网财经,11月9日,针对西凤年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陕西西凤酒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赵永红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事件对西凤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西凤内部也在评估此次事件对未来IPO的影响。赵永红告诉说,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后,西凤酒集团董事长秦本平挂帅成立了综合小组进行督办。西凤酒集团也将在下周举行说明会,对相关事项进行解释。
目前,11月9日,西凤酒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监管部负责召回事宜的人士称“我们有两种召回方案,可按出厂价回购,或拿价值1299元/瓶的高端产品55度‘西凤酒1915’进行置换。”
据财联社报道,对于该如何对消费者进行补偿,上述人士并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其透露:“目前正在统计消费者手中有多少瓶(西凤年份酒)”,且不清楚该款酒库存数。
塑化剂超标近三成
11月7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在其官网上披露一份检测报告: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关于公示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 酒品检测报告的通知
据报告,西凤年份酒的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俗称“增塑剂”)检测结果为1.44mg,报告为限值0.5mg;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称“塑化剂”)检测结果为1.02mg,对应限值为0.3mg。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均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
据了解,此次检测结果是对三瓶60%vol、500ml/瓶的西凤年份酒检测得出。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11月7日晚间,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执行副秘书长高惠君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塑化剂的超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影响儿童性征,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造成儿童性早熟等问题。不过,在她看来,对酒类产品来说,危害性最大的是,为了呈现“醇香”等优质口感,而进行的违法违规勾兑。添加剂配比失衡导致的伤害,远远大于酒品在生产、塑封等过程中产生的塑化剂超标。而且,最易受塑化剂影响的孕妇、儿童等,一般不会饮酒。
11月2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发布了西凤年份酒暂停交易、提货并启动召回的公告。据公告内容,该机构收到客户反映,西凤年份酒存在塑化剂超标嫌疑,因此发布质检和召回公告,并与波及的各方启动理赔程序。
关于“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 酒品暂停交易、提货并启动召回的公告
上海酒业交易中心成立于2011年。据其官网信息,该机构是上海市政府特许成立的国际酒类公共交易平台,由上海市政府旗下的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与海南椰岛(集团)股份公司共同合资组建。一位长期关注白酒行业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国内,类似交易的知名平台还有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
据一位在该平台购酒的人士提供的材料,2012年3月,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凤股份)与上海酒业交易中心合作,将其所谓“国典凤香50年酒”,在该机构发行销售。这次发行总量为12万瓶,每瓶500ml。其中,公开发行量为9.6万瓶,承销会员包销量为2.4万瓶,发行价为每瓶800元。
“当时他们说这个酒按照市场价至少值3000元,我是按每瓶800元买了将近60瓶,但后来却是‘破发’,实际交易价格在五六百块,交易量也很低。”前述人士称。
西凤股份回应
年份酒塑化剂超标:完全符合彼时标准
早在上海酒交中心发布前述公告前一天,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凤股份)也发布了《关于2012年产品60度国典凤香产品(西凤年份酒)的召回公告》(下称召回公告),并规定在11月1日到12月31日时间区间内,均进行新品置换或者按照出厂价进行回购。“具体数量还在统计当中。”前述西凤人士表示。
西凤股份称,该批次年份酒是在2012年5月定制生产。在2013年的白酒检测中,不含DBP指标检验项目,因此完全符合彼时(GB/T19508-2007)的安全标准。但是目前仍有部分该批次产品在市场流通,出于负责态度,在报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示后,启动召回。
具体的召回方案为,经销商或消费者持有召回产品,以55度西凤酒1915年产品置换,或按照出厂价进行回购。数十名“投资者”表示,所谓的出厂价为,每瓶308元,对此,大部分首发价购买人士表示无法接受。
IPO之路举步维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出现塑化剂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将严重影响酒企全国化运营以及IPO计划。
1999年,西凤酒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一直都有上市的意图。2010年首次提出上市计划,但因被曝财务造假而失败。之后在2016年3月23日,西凤酒向证监会报送招股说明书。2017年5月,证监会官网更新了西凤酒的招股说明书,可后来的证监会官网上这份招股书不见踪影,或已被撤回。
终于,在今年5月,西凤酒进行了预披露更新,按照当前IPO的节奏,一个多月左右时间,西凤酒或许就会被安排上会,可现实却是再次没有了下文。之后,西凤酒出现在了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中止审查名单之上。
从决定冲击IPO开始,西凤酒便备受质疑。首当其冲的便是经销商持股问题,招股书显示,西凤酒前30大股东中有5位为西凤酒经销商或经销商实际控制人,而且西凤酒前5大经销商中多为其股东。
西凤酒成立于1999年,曾与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酒。而现如今,这三家酒业制造商的业绩和规模早已超越西凤酒股份甚远。
尽管被列入所谓全国四大名酒,但西凤酒的主要市场集中在陕西省,主营业务收入的70%都在陕西市场实现。酒业市场销售区域过度集中对于未来该品牌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数据显示,西凤酒2015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03亿元、28.67亿元、31.70亿元,扣除非经营性净利润为1.74亿元、2.81亿元、3.55亿元。
报告期内,西凤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稳步上升,但其过渡依赖经销商销售,2015年至2017年,经销销售模式销售金额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60%、99.49%和99.43%。
西凤酒前员工:没有企业自毁前程
据财联社报道,11月9日采访的两位前西凤酒部门负责人均对前东家陷入“塑化剂超标风波”感到不解,其中一位前西凤酒大凤香营销事业部人士说:“塑化剂事件2012年(行业)出现过,各个酒厂都解决了,现在哪儿还有这样的事呢?”
另一位曾在西凤酒负责营销工作数年的人士则表示,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对行业震动较大,原先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塑料制品。“不是人为添加塑化剂,是生产加工中附着带入,比如,以前有的酒厂用塑料桶接酒,管道也是塑料的,都会产生塑化剂。据我所知,现在很多酒企都换成了不锈钢,整治的算比较彻底了。”
“肯定不是故意为之,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不可能自毁前程。”上述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强调,“白酒最重要的是度数、口感、香气、理化指标,塑化剂对这几项没半点好处,企业没必要往里添加。”
从酒类包装看,包材基本有玻璃瓶、喷涂瓶、陶瓷瓶,瓶壁没有塑料,盖子或许有塑料成分,但白酒与红酒不同,基本都是正向放置。因此,上述西凤酒前员工并不清楚西凤年份酒存在塑化剂超标的原因。
提及今年白酒市场,该人士认为,今年白酒稳中有升,茅台即使股价下跌,但从市场走量上看“还是老大哥”。
“茅台所做的一些事情,对行业有提振作用。比如,茅台到一些酒企(参观),像汾酒、五粮液等,大家互相沟通。整体看,今年比去年还稍微好一点。”他补充道。
是什么让西凤酒失去往日雄风?
1.长期依赖外购基酒,高档酒比重逐年下降
翻阅西凤酒的招股说明书发现,造成其尴尬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不争气。
最明显的问题,是西凤酒对基酒外采的长期依赖。基酒又称基础酒,是指没有进行过任何勾兑的原始酒液,为半成品酒。一般情况下,基酒要储藏若干年(茅台为5年),待有害物质挥发之后,才能拿来勾兑成品酒。因此,基酒的产能和质量也就成了各大酒厂兴衰的关键之一。
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外购基酒占比分别为68.03%,67.36%和70.31%。
外购基酒占比颇大,自然也给西凤酒增加了一道风险。无论是外购基酒品质把控,还是上游采购价格的波动等,随便一处崩塌,便会对西凤酒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倘若将自产看作“正宗”,外购则为“伪正宗”。一般情况下,按照消费心理,消费者更愿意消费“正宗”,而对“伪正宗”存疑。有时,品牌信仰崩塌往往是最致命的。
纵观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基酒基本上都为自给自足。
尽管西凤酒一再强调公司外购基酒采购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从西凤酒披露的募集资金项目中看到,其产能设计依旧不变,若资金到位也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短期内西凤酒依然无法摆脱对外购基酒的依赖。
2.档酒比重逐年降低也拉低了西凤酒的品牌影响力
除了基酒带来的品牌影响外,高档酒比重逐年降低也拉低了西凤酒的品牌影响力。
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的高档产品所占比重分别为12.28%、11.25%、10.78%,比重逐年降低,说明西凤酒的品牌溢价能力在衰退。
与之相比的是,茅台2017年茅台酒占比90%;泸州老窖2016年高档酒类占比33.85%,2017年提升至44.72%;汾酒未单独披露高价白酒,但2017年中高价白酒占比约为62%,营收比上年增加了33.24%。
老队友们纷纷在高档白酒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无情地”将西凤酒甩在了后面。
品牌竞争力减弱的另外一个原因来自西凤酒的合作生产。作为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西凤酒也对浓香型白酒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
可惜浓香型不是自己的专长,自产的销量少的可怜。于是,西凤酒联合成都的龙宇酒业与哈尔滨的老白酒厂两个小厂,合作生产浓香型白酒,定位为中低档酒。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即便西凤酒有意在浓香型白酒市场“杀出一片天”,但从结果来看,西凤酒80%以上的销量来自合作生产,即贴牌生产。
西凤酒也在招股书中承认,这样的做法带来的风险,一方面来自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可能会导致“西凤”品牌美誉度及消费者信心受损。
3.主要市场“走不出去”,品牌建设“开源节流”
名酒之所以称之为“名酒”,是因为其名“名扬内外”,销售上,更是不单单局限于某一区域。
茅台自不用说,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只有能不能买到的问题(排队抢购),没有能不能买到的问题(销售范围极广)。2017年茅台国内市场营收559亿元,国外市场也有22.7亿元。
汾酒在省外的销售比重也较大。2017年省内营收35.7亿元,省外营收24.1亿元,省外约占主营业务的40.3%。
泸州老窖虽未披露省内的具体营收,但从其销售的地区结构上,涉及到本省的西南地区占比38.18%,华北、华中、其他地区销售比例总计为61.82%,能看出省外的销售比重还是非常大的。另外,泸州老窖2017年财报中也有提到,其海外市场已覆盖至44个国家和地区。
回头再来看西凤酒,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的陕西省内销售比例分别为75.72%、71.05%、70.65%。
这种对本土市场的依赖,虽逐年呈下降趋势,但短期来看,很难完全扭转局势。至于西凤酒涉及的进出口业务,招股书中也只是简单提了几句,传统白酒有望拓展海外市场。现阶段的海外营收要么少得可怜,要么没有。
西凤酒的品牌知名度下降,除了以上所分析的,还因为其销售费用的整体下降趋势。2014年至2017年,西凤酒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9亿元、5.15亿元、4.71亿元、4.9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4%、18.36%、16.42%、15.6%。总体来看,西凤酒的销售费用呈下降趋势。
销售费用中,西凤酒的市场推广、广告宣传费等品牌建设的费用也在逐年下降。
百万读者都在看……
刚刚,FF宣布新资金有着落!FF91有救了?此前被曝公司穷得厕纸都买不起...
本期编辑 陈思
点赞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