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爆炸事故3名学生遇难,科普:垃圾渗滤液到底有多危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昨天,一场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爆炸事件,让很多人心痛不已。
据了解,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垃圾渗滤液是什么?有多危险?
1吨渗滤液相当于100吨城市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浓度,直排会对地下水产生不可逆的危害,是污废水领域最难处理、成本最高的种类。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危昱萍)、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 张小松)、北京交通大学官微、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毕导(bxt_thu)等
昨天,一场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爆炸事件,让很多人心痛不已。
据北京消防通报,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10时20分,火情得到控制。
图片来源 / 中国青年报
得知北交大实验室发生爆炸,
三名学生不幸遇难的消息,
很多人心痛不已。
不少人也提醒,
任何时候都要安全第一:
北交大官微“沉痛”通报
“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号12月26日消息,12月26日上午9:30左右,学校东校区环境工程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上午10:20,火情得到控制,经初步核实,共有3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在事故中不幸遇难。事故原因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中。
此次事故令人无比痛惜,学校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在现场组织救援、安全防护工作,并及时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报情况、部署工作。
学校已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将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北京交通大学全体师生沉痛悼念在事故中不幸逝去的三个年轻生命。
垃圾渗滤液是什么?有多危险?
有读者询问,实验对象垃圾渗滤液是什么?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查询专业论文、咨询专业人士,做一个小小的科普。
垃圾渗滤液,简单来说就是垃圾中的脏水。
根据王凯等人今年发表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及应用现状浅析》,在垃圾填埋的过程中以及填埋完成后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其来源主要是垃圾自身含水和大气降水降雪等。
另外,据记者了解,垃圾焚烧厂也会产生渗滤液。在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督察组发现河南、江西等地出现了渗滤液偷排市政污水管网、直排鄱阳湖等现象。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黑色或者黄褐色的带有恶臭气味的液体,目前中国的垃圾渗滤液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年3000万吨以上。
由于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因此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高有机物高氨氮高盐分的特种废水,其水质的特点之一就是污染物含量很高,而且往往含有生物毒性。
据测算,一吨渗滤液约相当于100 吨城市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浓度。渗滤液如果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地下水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在垃圾处理行业工作的大气环境发烧自媒体博主”耳朵“告诉记者:
“渗滤液因为比较臭,所以处理过程,尤其是输送过程,或者在实验室研究,都必须也一定在封闭性比较好的环境完成。如果通风换气不畅,频次不高,比较容易造成短时间内可燃气体的快速堆积,浓度达到危险界限,如果稍有火星,就有可能造成燃爆事故。”
他表示:“渗滤液,因为污染物浓度高,COD(化学需氧量)往往上万,而且还高盐、有刺鼻臭气,是污废水领域最难处理、成本最高的种类。所以渗滤液处理,一直是垃圾处理行业很头疼的问题。”
前述论文提到,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要难点有4点:有机物含量高,且含有大量有毒和大分子有机物,采用单一的物化或者生化工艺无法实现达标排放,必须采用物化联合生化的组合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如何选择合理、经济、有效的组合工艺是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者面前的第1道难题。
垃圾渗滤液一般氨氮含量高,实现有效彻底的脱氮困难。由于国家增加了对渗滤液总氮的排放标准,这对渗滤液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处理工艺尤其是核心的生物处理工艺一般能够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但对于总氮的去除并不理想。如何提高生物处理工艺的总氮去除率是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者面前的第2道难题。
水质水量的巨大变化增加了稳定达标排放的难度。不同季节不同场龄的渗滤液水质水量相差巨大,这对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带来了挑战。在既定的组合工艺下,如何充分发挥现有工艺的最大处理能力和保证稳定的运行是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者面前的第3道难题。
由于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目前的渗滤液处理厂,为了实现达标排放,除了采用组合工艺外,往往采用以纳滤或反渗透为主的膜处理工艺作为最后的深度处理,造成渗滤液处理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如何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渗滤液的处理成本是摆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者面前的第4道难题。
2017年8月10日,北京市二中院宣判了一起偷排垃圾渗滤液案件。2012年至2015年期间,被告人马某伙同天津某公司及吕某、李某(均另案处理)等人违反国家规定,将该公司从垃圾场外运的垃圾渗滤液倾倒入位于北京市某市政污水井内,该公司违法所得5000余万元。偷排的垃圾渗滤液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后进入再生水厂,使再生水厂承担了额外的污水处理成本93万余元。
北京市二中院分别以受贿罪、污染环境罪判处马某17年有期徒刑,并处190万元罚金;以单位行贿罪、污染环境罪,判处天津某商贸公司6100万元罚金,判处吕某5年有期徒刑并处30万元罚金;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李某2年有期徒刑并处30万元罚金,张某1年8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万元罚金。
上述科普仅针对垃圾渗滤液本身,北交大实验室爆炸事故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可知。
一个老博士的安全偏方
值得所有人注意
事件发生后,清华博士生“毕导”也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对此表示难过,同时,也在安全方面提出了经验之谈:
他表示,我的实验室安全理念其实说白了就八个字:不要侥幸,别怕麻烦。
实验室里的安全事故,基本都是因为这种心理:防护好麻烦啊,今天不防护一下也应该不会有事吧?所以有一些小建议在这里说给大家。
1、进实验室,务必穿好白大褂,让衣服完全覆盖自己的皮肤。
防护有毒物质,不管你是在深紫的高锰酸钾还是沾皮变黄的硝酸,穿着白大褂总能保你安全。
2、实验室里别吃喝东西!
门捷列夫曾经说过,如果你今天在实验室里喝了一口饮料,那总有一天你会不小心喝一口丙烯酰胺。
比如我之前在毕设实验室里发现过这个柠檬……能吃下去放在喹啉和醚酐当中的柠檬的人也是心大。
3、对高温高压心怀敬畏
人手不是温度计,人眼不是压力表,普通的容器里面可能已经在热浪翻滚,平静的阀门背后可能分子在积蓄力量。如果操作里有高温高压的东西,挡好眼睛和脸,戴好棉手套。心里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危险的。
4、搭土装备的时候要带上脑子
搭土装备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脑子。既然它土,就一定不规范,鲁棒性比订制货差,更容易出bug。到时候真出了事故,你的土装备肯定比岛津和赛默飞世尔先挂掉。
总之,不要侥幸,别怕麻烦。
此外,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一位污水处理企业技术负责人说,高校实验室一般都是公用实验室,可能几个老师带领几个团队共用一个实验室。
有些学生操作水平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来做,安全性高,反之就容易出问题。有时,上一个实验做完时,该小组的人并没很好收尾,下一个小组来做实验时如果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风险就相对较高。”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吴超曾总结了高校实验室事故特点:
各种实验室类型繁多、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多、各种实验样本标本多、试验内容和项目变化、接触和操作人员不固定、危险物品量少易忽视、安全管理制度难落实等。实验室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触电、机伤、腐蚀、辐射、中毒、感染和被盗等。
21君
愿逝者安息,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百万读者都在看……
“百亿权健帝国”刷屏,丁香医生回应不删稿!武清人眼中的权健:传销魔爪不向本地人
“让投资者亏了钱,不好受...” 2018,基金经理们很难熬,他们预判错了这件事
苹果撑不住了?市值蒸发3900亿美元,iPhone迎史上最大优惠
本期编辑 刘巷
让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