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最新分析:返工和气溶胶会打破当前“拐点”吗?前世卫专家:假阴性并非新冠肺炎独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截至2月11日22时16分,全国共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2747例。实时追踪全国各地疫情地图!小区病例轨迹一键查询👇👇
来 源丨华山感染、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朱丽娜)
2月8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提到了一个新冠病毒传播的新名词:气溶胶传播。
该消息立即引发关注,大家最不解的一点是:气溶胶传播等同于空气传播吗?是很高级的传播方式?到底该如何预防?
在2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解释称,目前,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不必担心开窗通风,并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
此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
返工和气溶胶传播是否会打破当前来之不易的“拐点”?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0日0—24时,全国新增病例2478例,创出10天新低!
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381例,连续第7日呈下降态势。
然而,本周是复工首周,大家最关心的是“返程潮”是否会影响目前的疫情数据趋势。
就在今天(11日),此前一夜爆红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在公众号华山感染上回答这个问题:
此前刷屏的张文宏解读疫情视频
以下是21君整理的文章的几点核心内容:
1、到底什么是气溶胶和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非常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可以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当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质的称为生物气溶胶,当其中含有微生物的称为微生物气溶胶。
较小的气溶胶可能会在气流中停留很长时间,从而传播相当长的距离。因此气溶胶传播可能跨越很远的距离,并且不一定要求感染者和易感人群同时在一个地方呆过。 某些病原体(例如天花,SARS,流感,诺如病毒),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抢救病人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期间)产生的小颗粒气溶胶向患者附近区域的人近距离传播,形成特定场合下的气溶胶传播。
但是,气溶胶传播只有在特定的、病毒浓度很高的环境下才会发生。在特殊场合,例如抢救病人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近距离可以产生含有病毒浓度很高的气溶胶,发生气溶胶传播的概率就很高;反之,如果是在普通室内场所,并且能够保持开窗通风,发生气溶胶传播的概率就会低得多得多;到了户外开放的空间,气溶胶的浓度立即被空气所稀释了,就几乎不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正因为这样,我们除了洗手和戴口罩,还需要勤开窗通风。勤开窗通风,特别是在公众场所,例如办公室,医疗机构等,可以降低可能存在空气中的病毒(气溶胶)浓度,降低通过空气吸入,造成感染的风险。
2、最终决定传播的不是传播的方式,而是传播效率
传播效率要从基本传播数(又称R0值,指一个带毒者可以传播几个人)来看就知道了。凡是咳嗽厉害喷得远(百日咳),以及病毒量大(麻疹、水痘)且经空气传播的都有很强的传播性。流感是以飞沫传播为主,其传播力事实上弱于麻疹。在麻疹疫苗诞生之前,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记住,是每个人)几乎都要生一次麻疹的!
冠状病毒,无论是SARS还是新冠,传播力都和流感差不多。按照目前对中国新冠传播力的计算,武汉在展开全面防控之前的传播力是3.5,现在是2.3。上海、杭州、重庆目前均为1.45左右,而且在未来的1-2周内还会迅速下降。
从这点意义上来讲,新冠肺炎和常见的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例如麻疹、百日咳、水痘相比较,传播效率要低很多。新冠病毒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虽然“气溶胶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但目前在传播效率上仍然处于和流感相似的等级,不需要过分渲染,更不需要恐惧。
3、结论:不需要过度解读,还是照老的套路去预防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确认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因此勤洗手,在人群密集场所以及和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一定是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疫情流行时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对于尚未确定的气溶胶传播途径,谨慎而有效的做法是尽可能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开窗通风。
4、关于元宵节后的返工和后面的疫情
目前来看,全国湖北外地区的新增病例“拐点”似乎已经出现,由于返工潮导致新增病例数量即便在过段时间后出现第二峰,但是只要按照既定的防控策略,坚决执行不放松,只要武汉战役能打下来,全国各地防控工作从现在的拐点开始。即使有一个小高峰,也能引来第二次拐点,直至在人间消灭这个病毒。
专访世卫前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 “假阴性”并非新冠肺炎病毒独有
对于“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这一表述,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世卫组织(WHO)前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表示,”目前尚未有足够信服的证据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仍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公众无须恐慌。“
福田敬二在2005至2016年曾任职WHO,并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大流行流感总干事特别顾问、卫生安全助理总干事、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总干事高级顾问等,被国际媒体誉为“流感专家“。
在WHO任职期间,福田敬二在全球性传染病范畴担任重大规划及指导角色,并多次带领相关全球性疾病爆发的实地研究调查,包括H5N1型及H7N9型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及埃博拉病毒(Ebola)。
福田敬二
以下为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福田敬二的内容:
公众无需对气溶胶传播产生恐慌
《21世纪》:这几天我们看到湖北省以外的确诊病例已经连续下降,这是否意味着疫情的高峰期很快就会到来?
福田敬二: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面对疫情,数字由于不同的原因会上下波动。虽然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但目前判定疫情高峰期即将到来,仍然为时过早。众所周知,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是武汉及湖北省,我们需要观察这些地区的病例数字,我们需要看到连续数日的数字。同时,疫情还波及了中国其他省份和地区,我们还需要观察这些地区的病例情况。
此外,新型肺炎也扩散到了多个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这些地区是否出现社区爆发的征兆。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出现了一些输入病例,某些国家暂时并未出现进一步的病毒传播,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则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人传人病例。因此,现在很难得出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以外将继续扩散抑或逐渐消退,仍然需要密切关注海外疫情的动态。
《21世纪》:最近有很多讨论关于新型肺炎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作为WHO前任流感专家,你怎么看待气溶胶的传播?
福田敬二:部分人士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事实上,这个话题在流感疫情中争论已久,但至今仍未有定论。目前,我仍然未有发现足够信服的证据,显示此次的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尚未看到有力的证据。即使真的存在气溶胶传播,呼吸道飞沫(respiratory droplets )仍然是最主要的传播形式,目前的主要防疫措施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已经可以大大减少飞沫传播。因此,我希望公众无需对此产生恐慌。
“假阴性”并非新型冠状病毒独有
《21世纪》:近期多地在新冠肺炎确诊过程中出现“假阴性”情况,即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检测报告阴性,这其中有哪些因素?这种情况在此前的传染病疫情中是否也出现过?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如何提高甄别患者的准确度?
福田敬二:出现“假阴性”可能有多个因素导致,比如某些患者处于感染的早期,病毒的水平可能太少导致无法被检测到,同时在采集以及处理这些检测样本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传染性疾病中,时常会出现这种“假阴性”的情况,并非新型冠状病毒独有的现象。
因此,与病人交谈了解情况非常重要,如果一个病人的病症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高度相似,同时具备其他的风险因素,包括他们是否到过疫情高发地区,他们的亲友是否已经感染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核酸检测报告显示阴性,医护人员应安排再次检测,并将这些病人按照疑似患者处理。
_
何时会有疫苗?
《21世纪》:最近有很多关于世界各地对于新型肺炎的疫苗以及药物的报道,其中瑞德西韦(Remdesivir)更是全球瞩目,作为专家你如何看这个问题?根据你的判断,最早何时才能研发出有效地药物或疫苗?
福田敬二:每次出现一个新的疾病,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关于不同药物的报道,但很多时候这些药物或疫苗在其后的动物测试或临床试验中并没有如大家所期待那样的有效。
例如在SARS爆发期间,曾使用类固醇(steroid)来医治患者,但之后发现这些药物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副作用。即使科学家在实验室对某些疫苗的测试结果让人充满希望,但通过监管审批最终可以进入临床仍需要一段时间。我不想猜测到底哪种药物或疫苗有望抑制此次的疫情。但重要的是,科学家们在研发这些药物和疫苗时,必须确保经过足够的测试以及审批程序。
以疫苗的研发而言,进入测试以及监管审批流程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从而让所有人相信这些疫苗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如果从头开始研发新的药物,耗时可能长达数年之久,但如果将现有的药物用于治疗新型肺炎,最快可能只需几个月的时间。
旅行禁令并不能将病毒阻挡在外
《21世纪》:WHO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呼吁各国加强疫情数据分享,并表示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外报告的176例病例中,世卫组织仅收到38%病例的完整病例报告表。作为前任WHO的高级官员,你认为全球疫情数据分享面对哪些困难?WHO目前有哪些机制来推动数据分享?
福田敬二:一直以来,数据分享都是应对疫情的主要困难之一。出现数据不完整往往有多个因素,比如某些国家缺乏良好的数据收集系统,同时有时某些国家忙于应对严重疫情,没有精力来进行及时的数据分享。有些国家认为这与其他国家无关,因此不愿意分享。此外,有些情况是一些个人掌握了重要的信息,但他们希望在发表论文之前不对外公布这些信息,从而导致信息分享出现延误。
目前WHO有多个机制推动跨国的疫情数据分享,但仍存在很多困难。作为《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的成员国,这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国际条例,成员国具有法律责任进行数据分享。在任何疫情出现时,每个国家都有义务帮助其他国家做好准备,应该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强调这点,利用同伴压力来激励各国分享数据十分重要。WHO作为在国际疫情发生时各国之间的协调者,负责与各个存在疫情的国家进行沟通,应该不断提醒各国分享数据。
《21世纪》:尽管WHO此前呼吁“不限制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但仍陆续有国家宣布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入境限制,对此你的观点如何?
福田敬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旅行禁令只会在短期内帮助控制疫情,除非实施全面的限制入境,疫情仍然会继续蔓延传播。在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生效之前,当时对流行病疫情的控制主要聚焦于边境的控制,但多次的疫情证明,传染并不能被阻挡在边境之外。同时,实施旅行禁令会损害经济,影响公众的生活。
同时,在发生疫情时,往往公众会产生很多的恐慌,他们迫切希望将病毒阻挡在外,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尽管WHO会提供相应的建议,但每个国家会有各自的考量,根据内部的讨论作出决定。之前在西非出现埃博拉疫情时,很多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限制入境措施,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百万读者都在看……
钟南山最新研判:疫情峰值应在本月中下旬!拐点未能预测,别聚了!83%聚集性疫情出现在家庭
武汉方舱医院有点“热闹”,网友:想哭又想笑!#总怀疑自己得病#上热搜,心理医生支招
本期编辑 黎雨桐
我在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