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箔材正式投产,元琛科技复合集流体“前排领跑”
12月19日,元琛科技公众号发文,当天公司举行了复合箔材新产品发布会,这标志着元琛科技的新一代复合集流体产品正式生产。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成立,主要产品为各类耐高温耐腐蚀滤袋和SCR脱硝催化剂,2021年3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而此次投产的复合集流体产品,则是公司向新材料业务拓展的重要一步。
所谓复合集流体,是指是一种以PET等原料膜作为基膜经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将其双面堆积上铜/铝分子的复合材料,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层复合结构,因此也被叫做复合铜箔/复合铝箔。
需要指出的是,元琛科技在该领域已经布局许久。
公司近期接受调研时曾指出,“2020年开始关注复合集流体领域,具有相应膜技术、人才储备、场地以及供应链布局,去年年底正式立项集流体项目……”
随着上述项目的落地,以及接下来的产品送样测试和复合集流市场产业化的推进,已经处于“第一梯队”的元琛科技有望率先受益,并以此培育出新的营收和盈利增长点。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前夕
集流体是用于汇集电流的结构,在锂电中用于汇集正极与负极产生的电流。
同时,集流体由于自身成本、质量在锂电池占比较高,已经成为影响性能的关键材料。
以传统集流体铜箔铝箔为例,其质量在整个电池中占比18%,成本占比13%,仅次于四大主材中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相当,对电池的成本与能量密度起着关键影响。
“高电导率、高稳定性、结合性强、成本低廉及柔韧轻薄是电池厂商对集流体的核心诉求,因此集流体材料的厚度、纯度、表面致密程度、韧性等方面要求较高。”财通证券指出。
由于铜铝箔因导电性好、质地软、价格便宜等优点,目前被选做集流体材料,但是铜/铝箔的机械强度与厚度要求存在天然矛盾,同时减薄加工环节会进一步增加其成本,因此复合铜/铝箔成为集流体轻薄化的新方案。
不同于传统产品,复合集流体中间层由高分子材料两面镀上金属箔组成,呈现出“金属箔-基材(如PET/PP树脂)金属箔”的三明治结构,具有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强兼容等突出优势。
据财通证券测算,以6um传统铜箔为例,1+4.5+1um 的铜-PET-铜复合结构可实现等效替换,整体材料成本折合1.23元/m 2 ,较传统铜箔下降65%。
对此,终端锂电厂商正在积极尝试引入复合集流体替代传统集流体,产业链各环节也在就大规模量产方案进行积极尝试。
“公司在2021年关于功能性膜材料立项,去年年底公司正式立项集流体项目,积极与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在资金、土地、厂房、人才和产业链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布局,以面对市场的变化。”元琛科技近期接受调研时表示。
公司还指出,预计可能是在元旦左右开始送样,目前跟部分电池厂商也有沟通,宁德和国轩对外部送样是很欢迎的,未来的送样过程可能持续3-6个月,并且需要不断迭代去送样。
而按照元琛科技计划,CR5客户都会去送样,“复合箔材这一块没有哪一家能提供特别稳定的、高良率、高质量的产品……上游电池厂商肯定是欢迎更多的这些企业进入,才能真正推动这个产业。”
元琛科技技术专家毛志伟投产当天也指出,“首批产品于今日顺利下线,下线产品性能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此次复合集流体产品的顺利下线,是公司在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创新成果体现。”
在复合集流体领域,公司无疑是先行一步。
处于“第一梯队”领跑
虽然复合集流体优点很多,但是因为要将高分子材料替代部分金属材料,相较于传统集流体工艺难度有所增加,其中涉及材料、真空设备、磁控设备、电镀设备、离子置换等多个领域。
反观元琛科技,由于起步较早,同时既有业务与之存在一定关联性,本身优势相对突出。
“第一,就是材料上有共性技术。针对膜材料,公司有数年相关膜材料制备以及改性的经验在膜材料的制备和改性这一块,公司是有比较深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的。”元琛科技指出。
其次,公司地处合肥市新能源产业链的中心区域,距离下游厂商、电池厂商,以及上游设备厂商、膜材料厂商很近,基本上都布局在公司方圆100公里以内的一个区域内,产业集群特点相对突出。
另据了解,合肥当地已经聚集了大众、蔚来、比亚迪等多家整车企业,以及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头部电池企业。
“公司布局时间早,基本要素储备足。上游设备、土地、人才等布局都较早,当前进度位于行业第一梯队。”财通证券指出。
今年8月,元琛科技还与合肥高新区正式签署《元琛材料研究设计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在传感器气敏薄膜材料、可降解纤维材料、聚合物薄膜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
以上,都有望为上市公司推动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程上提供更多助力,进而帮助公司率先抢占市场。
财通证券指出,随着全球锂电(动力+储能+消费)出货量快速增长,带动负极集流体需求同步上升,PET 铜箔凭借其在安全、成本、性能三维度优势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逐步实现从0-1,从1-10的市场规模增长。
据该机构测算,假设至2025年PET铜箔渗透率达到20%,则对应全球市场规模约227亿元,“长期看,随着PET铜箔设备工艺逐步成熟、规模化效应体现,未来若实现对传统铜箔的替代,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还需要指出的是,元琛科技原有的两大主营产品脱硝催化剂和滤袋收入规模并不算大,如果后续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落地加速,已经处于第一梯队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并以此形成新的收入和盈利增长点。
对此,公司也指出,复合箔材新产品正式量产下线是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后,在坚持主航道的基础上,打造的第二赛道、第二增长曲线。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