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前首富“失联”!身家曾力压王健林、宗庆后、马化腾

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2-19

作 者丨曹恩惠

编 辑丨张伟贤 黎雨桐


兔年春节前,汉能创始人李河君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国内光伏圈“炸开了锅”。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记者了解到李河君现与石农集团及汉瓦技术有限公司关系密切,来自汉瓦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其领导在2022年12月下旬确认李河君已被有关部门带走。


同行唏嘘之时,也在感慨时过境迁。的确,在如今晶硅光伏独霸天下的产业格局中,薄膜技术显然不能称作主角。可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称,十多年前的2006年1月,李河君牵头成立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并担任首任会长之后,“那段时间,他都是‘压着’光伏企业的企业家们。”


事实上,彼时的李河君尚未踏足光伏行业。他与能源行业的仅有联系是,手握多个水电站项目。这其中,就有被李河君称作“印钞机”的云南金安桥水电站——“水电站就是印钞机,年年有几十亿现金流。”


李河君起初并不正视光伏行业,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投入光伏赛道,甚至选择了不被看好的薄膜技术路径。


虽然李河君改变了对光伏产业的看法,可他依旧视晶硅技术为死对头:不吝啬重金,大举收购国外薄膜光伏技术,塑造汉能的薄膜版图。


如果说水电铸就了李河君的财富根基,那么薄膜光伏曾给他创造了财富神话。2012年,汉能薄膜在香港借壳上市,股价一飞冲天。三年后,李河君凭借1600亿元的身家,力压王健林、宗庆后、马化腾成为全国首富。


但就在2015年,汉能遭遇了拐点。


李河君的“光伏梦”进入了灰色的后半场。


汉能集团官网截图



充满争议的前首富



李河君是一位“超级演说家”。


时间回溯到2015年5月20日,在这个颇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汉能薄膜发电在港股市场却经历了黑暗的一天。这年1月起,不断有做空机构试图向汉能薄膜发电发起攻击,直至5月20日这天该公司股价踩踏,一日蒸发千亿市值,李河君和他的汉能才真正开启了崩塌之路。


多位曾与李河君打过交道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称,李河君“高调”、“盛气凌人”,甚至有人称他擅于“画饼”。


汉能薄膜发电遭遇“520股价踩踏事件”这一天,西装笔挺的李河君出现在刚刚落成的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揭幕仪式上,发表了《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演讲。


这一年的李河君“霸气”已泄。遭遇做空后,香港证监会启动了对汉能薄膜发电的调查,并勒令该公司停牌。这使得李河君元气大伤,由资本堆积起来的纸面财富一落千丈。


资本市场的挫败,使得李河君远离媒体聚光灯数个月,开始了“反思”。2016年7月,在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汉能控股集团总部,李河君驾驶着他的汉能太阳能汽车风光亮相。


李河君的出场同样伴随着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了自己建设金安桥水电站的历史,也讲述了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跌后遭遇的危机。但他仍然豪言称“没有什么能挡得了他李河君,因为我始终热情拥抱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梦想。”


但争议一直如影随形。


当汉能选择薄膜光伏技术并大举扩产之时,有关财务和商业模式的质疑声就从未消停。


据媒体统计,汉能自2009年起,先后掀起两轮产能扩张计划,第一轮的目标是在山东禹城、浙江武进、四川双流、湖北黄陂、广东河源、黑龙江双鸭山、山东淄博等城市,第二轮规划山西大同、太原、孝义、陕西西安、贵州铜仁、贵阳、四川泸州、安徽宣城、蚌埠、云南保山、辽宁营口、锦州等多个城市。


李河君大肆布局的底气何在?


有人说,是金安桥水电站给了他保障。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坐落在金沙江上的这座水电站,是李河君向外界炫耀的资本——总投资近270亿元,在他口中“日创收千万”,“比葛洲坝还大10%”。


可实际上,参照2019年金安桥水电站股权拍卖时公布的财务数据,2015年至2017年,该水电站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5亿元、15.17亿元、11.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2.18亿元、-2.56亿元,可见并没有李河君描述的那么美好。


经历了做空事件的李河君,反思的不仅仅是汉能“步子迈得太大”、“大企业病严重”,他也开始正视产品问题。


在上述2016年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上,李河君一次性推出4款以太阳能动力为核心动力的Solar系列概念车,并坚称完全具备了可商业化的基础。


可至今,李河君都没能实现他的造车梦。



梦碎薄膜光伏技术



遭遇挫败的李河君并非不想挣扎。


继2016年推出太阳能概念汽车之后,2017年,汉能相继发布汉瓦、汉伞、汉包、汉纸等基于薄膜光伏技术的应用产品,构建了“移动能源时代”的产品矩阵。


“李河君很会营销。”一位行业人士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李河君时表示,“他不懂技术,不懂产品,但舍得为产品营销花钱。”


2018年5月28日,国内最大的光伏展SNEC开辟了一场新的论坛——首届全球移动能源大会。这场大会的推动者,正是力推“移动能源”概念的李河君。为此,他力图借助“开创移动能源时代”的主旨发言,来发起一场“反攻”。


在这次演讲中,李河君表达了对技术的敬意,“未来的能源竞争是谁拥有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能源,整个能源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将薄膜光伏形容为“人造叶绿素”,可以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这种能源利用方式转换效率更高。”


他更是宣称由移动能源掀起的一场能源革命已经到来。“这是基础性颠覆、系列性颠覆,它颠覆的不是一个产品,是一个系列、一个行业。”


李河君对薄膜光伏技术的钟情,源自他的判断。


2008年,李河君在对光伏产业进行了多年考察后,选择了薄膜光伏技术。他有一个口头禅:“我有一个判断。”熟悉他的人都说,这代表着他的判断往往始于理想化或为解决某种社会需求而做出的判断。


有意思的是,光伏界的教父级人物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回国时便力推薄膜光伏技术,并在2007年无锡尚德上市两年后斥资3亿美元进军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但无锡尚德内部的反对声不少,施正荣给出的理由是,当时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相比之下,成本同样高昂的薄膜电池就有利可图。


李河君选择薄膜光伏技术,同样遭到了公司内部的反对。可他在2009年初公司年会上做了题为“我有一个判断”的讲话,细细陈述晶硅光伏相较于薄膜的发展劣势,称“我仿佛已经看到晶硅一片死尸”,最终令公司高管们妥协。


李河君也在等待时机——虽然选择了薄膜光伏赛道,但其核心技术研发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他需要一次薄膜技术的“抄底”机会。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2008年起,当金融危机开始冲击全球光伏市场,国内光伏产业开始经历大洗牌。与此同时光伏产业寒冬如期而至,2012年前后,汉能以低价收购了德国索利博尔公司(Solibro)、美国的米尔所勒公司(MiaSolé)以及全球太阳能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等全球顶尖光伏技术研究团队,收获了五项薄膜光伏核心专利。


“虽然他不懂技术,但他的确把全球顶尖的薄膜光伏技术专利留在了中国。”上述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可是,薄膜光伏技术并没能撑起李河君的光伏梦。


即便后来推出了一系列应用薄膜技术的光伏产品,但面对晶硅技术的强势冲击以及商业模式的质疑。李河君和他的汉能最终倒在了关联交易过高、资金链断裂的重压之下。


PPT易画,落地很难。李河君也从“逐日者”,沦为同行眼中的“画饼人”。



 E N D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向添雨 

百万读者都在看


深夜大消息!国常会重磅部署,什么信号?


北海通报“4个菜1500块”:立案处罚!


吴京回应“300亿”:很内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