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暴跌99%,瞬间清零!拜登:危机还没结束!

快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4-01

又一次见证历史!


北京时间3月28日晚间,硅谷银行、签名银行股票复牌均暴跌超99%,两家银行股票现已进入OTC(场外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在这场危机爆发前,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分别高达2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0亿元)、11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00亿元)。


世界银行在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警告称,银行危机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制约,全球经济可能将步入“失去的十年”,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为2.2%,将创三十年来的最低增速。



硅谷银行股价“清零”



北京时间3月28日晚间,引爆美国银行危机的2家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股票复牌后双双遭遇史诗级暴跌,截至北京时间28日晚深夜,硅谷银行、签名银行股价跌幅超99%,股价从停牌前的106.4美元、70美元分别跌至0.36美元、0.19美元,两家银行的股票现已进入OTC市场交易。




硅谷银行本月10日遭监管部门接管,并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进行清算管理,原因是硅谷银行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这是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被接管时,硅谷银行总资产和总存款规模分别约为1670亿美元和1190亿美元。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27日的声明中表示,硅谷银行关闭估计将给其运营的存款保险基金带来200亿美元损失。



2折收购!硅谷银行“接盘侠”确定



不过,作为此次银行风暴起源的硅谷银行,近日也终于找到了“白衣骑士”。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在一份声明中称,美国第一公民银行达成收购硅谷银行部分资产的协议,将接手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和贷款。


自硅谷银行破产后,其作为“硅谷银行过渡银行”运营,受FDIC管辖。原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和资产都转移至此,以保护这家银行的储户。3月27日起,前硅谷银行的17家分支改头换面,以第一公民银行分支的身份开门营业。


截至3月10日,硅谷银行过渡银行拥有1600多亿美元的总资产。第一公民银行将以165亿美元的折扣价(23%)收购其中约720亿美元资产,而约900亿美元的证券和其他资产仍将处于接管状态,等待FDIC处置。第一公民银行在声明中称,自己未购买硅谷银行除存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也未接手其债务。


作为硅谷银行的“白衣骑士”,第一公民银行已有125年历史,在收购破产银行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自2009年以来,第一公民银行已收购20家倒闭银行。去年第一公民银行完成了对CIT Group的收购,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世界银行发出预警

拜登:危机还没结束



这一波欧美银行业危机,或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


据券商中国报道,当地时间3月27日,世界银行在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警告称,几乎所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都在逐步减弱,而今,银行危机的蔓延可能会使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为2.2%,远低于2010年4.5%的峰值,将创三十年来的最低增速。


报告解释称,2020年后的十年间,投资和生产率增速正在放缓,全球劳动力正逐步老龄化,劳动力扩张速度更慢。现在全球贸易增速相较于21世纪初慢得多。银行危机的恶化可能会加剧增长制约,全球经济可能将步入“失去的十年”。


世界银行指出,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并非短期,经济增速放缓的长期威胁也正悄然酝酿。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称,银行业危机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危机更大,预期将在两年后拖累经济增速达1.8%。因为银行业的崩溃对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可以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和信贷的缩紧,进而影响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投资和支出。


此外,据央视新闻援引路透社当地时间3月2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他已尽一切可能用现有权利来解决银行业危机,但危机“还没有结束”,政府正在对此进行密切关注。



欧美银行业危机暂时难了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近期金融风险事件暂未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硅谷银行和瑞信银行破产的原因在美国和欧洲都不具有代表性,现有处置方案使其外溢效应有限。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相较2008年之前明显抬升,财务数据依然稳健,市场恐慌情绪正在企稳。后续重点关注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和资产端的“企业-商业地产-中小银行”风险链条。


从背后原因来看,瑞信问题的本质是经营失败和声誉受损,硅谷银行则是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下流动性问题的暴露,二者并无内在联系。


赵伟分析称,瑞信的问题由来已久,2020年以来,瑞信的股价持续跑输欧洲银行板块,其问题的内核在于:接连丑闻冲击下瑞信声誉遭遇了不可逆的损伤,流动性环境的收紧仅仅有所催化。而硅谷银行的问题则完全由当下流动性环境持续收紧所致。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硅谷银行客户资金不断流出,总存款大幅减少250亿美元,而其现金在大幅减少102亿美元后仅剩138亿美元,被迫抛售美债兑现浮亏。


虽然两起事件相对独立,但都显示了恐慌情绪与高利率环境下银行体系部分环节的脆弱性。赵伟分析称,截至2022年底,瑞信、硅谷银行一级普通股资本充足率分别高达14.1%和12.1%,均相对健康,但风险则突如其来。一方面,市场信心的缺失往往会加速风险的暴露。在2022年10月三季报爆雷后,瑞信的银行存款大幅流失,单去年四季度即减少1244亿美元;硅谷银行3月8日的资产出售与再融资公告同样引发了市场的挤兑。另一方面,负债端融资成本的不断抬升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高利率环境也使得商业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脆弱性更高。


随着美联储进行了数十年未见的激进加息,许多银行手中持有的债券蒙受了惊人的未实现损失,银行资产价值的下降极大地增加了美国银行系统对未投保储户挤兑的脆弱性。在高利率压力下,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危机仍可能继续下去。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表示,未来几周,部分机构仍可能会面临动荡,很可能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出现类似硅谷银行的问题,他们没有像其他机构那样出色地管理资产负债表。


官方层面,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卡什卡利也承认,虽然银行体系健全,银行拥有强大的资本状况和大量流动性,但目前的问题要完全解决还需要时间,最近的银行业动荡确实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


不过,目前就预测金融危机重现还为时尚早。澳新银行首席执行官Shayne Elliott表示:“当你真正把显微镜拿出来看时,当前银行业动荡发生的原因与全球金融危机时真的完全不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场围绕资产质量和银行贷款的危机,而这并不是眼下的风险所在。两者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问题。”


对于未来,Elliott认为,银行业动荡显然还没有结束,影响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近的事件可能会永久改变全球对银行业的监管,防止未来再发生类似的冲击。


来源丨公开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吴斌)、券商中国、央视新闻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21君荐读 

聚焦|硅谷银行冲击波

21独家专访斯蒂芬·罗奇:硅谷银行事件暴露美联储监管漏洞


央行宣昌能公开表态,提及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倒闭,他们却一天暴赚4600倍

硅谷银行倒闭“蝴蝶效应”:全球央行加息预期急剧降温!

多家A股公司回应“硅谷银行风波”:有企业6亿存款遇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