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以高质量司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

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1

作 者丨王俊

编 辑丨蔡姝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作为创新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肩负重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他指出,要让法治为科技产业标识方向、提供最优方案,以高质量司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法治土壤”。强化科技和产业“双向保护”。


民营经济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张海波表示,当好维护企业权益“压舱石”。广东法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持续释放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依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司法审查,有效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 



(受访者供图 摄影:张梓望)



加大对关键核心领域、科技重点企业、重要科研创新机构的保护力度



21世纪:广东作为创新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肩负重任,请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张海波:广东制造业发达、高新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近年来,中央又接连在广东部署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坚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征程中任务艰巨、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让依法保护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全力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让法治为科技产业标识方向、提供最优方案,以高质量司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


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法治土壤”。强化科技和产业“双向保护”。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绿色技术成果应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比如,去年全省法院共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达1300余件,每一个案件都事关企业创新发展、事关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市场前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大对关键核心领域、科技重点企业、重要科研创新机构的保护力度,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与省检察院、公安厅等15家单位联合建立的知识产权严重失信行为的信用监管和惩戒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联动保护机制,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强大合力,让敢于研发投入的企业能够享受知识产权创新带来的“市场红利”。去年,全省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严惩侵权行为,最高判赔数额达3.17亿元,发明专利技术类侵权案件平均判赔数额达98.8万元、同比增长36.2%。


坚持能动司法助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前不久,我们邀请30多位来自法律界、金融界、科创界等有关权威人士,召开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专家意见,并出台“广东金融司法二十条”,全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顺畅循环,促进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市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司法办案中,做到准确把握创新特点和规律,合理平衡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人利益,依法支持全面注册制实施,保障科创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严格融资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依法调减过高利息,助力科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着眼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司法协同,护航科创企业跨境投融资,并将探索在科创企业集聚区、高新区等设立科创金融司法服务站,为重大战略科技项目融资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完善失信、限消退出机制,去年及时修复企业信用20.3万次



21世纪: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同时也是民营经济大省。请问广东法院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新举措新亮点?


张海波:稳民营经济就是稳就业、稳民生、稳发展。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拥有制造业门类齐全、规模全国第一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塑造了广东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物质基础和独特发展优势。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中,民营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贡献了全省60%左右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


当好维护企业权益“压舱石”。广东法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持续释放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依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司法审查,有效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适用“活封活扣”、执行宽限期、“预处罚”、信用修复等执行措施,以能动执行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寻找“最优解”。去年,全省法院采取“活封活扣”释放涉查封财产价值127亿余元,执结拖欠企业账款案件25万余件,为企业追回债务1101亿余元。


做好护航转型升级“助推器”。全面服务“制造业当家”,常态化推进访企暖企、法治体检工作,提供“一事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法律服务。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聚,通过破产前调解、和解帮助267家中小微企业免于破产。深圳法院运用预重整和府院联动机制,促成某建筑装饰领域龙头民营企业成功重整,化解债务160亿元,4万余农民工、3800余家材料供应商、2万名中小股东权益得到保护,1600余名职工稳住就业。


搭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桥”。加强诚信激励,完善失信、限消退出机制,去年及时修复企业信用20.3万次。举办“民营企业家法院行”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走进法院,面对面听取企业需求,共寻企业发展之策。我们还与省工商联签署框架协议,共同强化产权保护、支持创新发展、促进合规经营、助力企业纾困。比如,东莞第一法院在对一起涉环保处罚执行系列案中,以能动执行,助力257个民营中小微企业重返市场。



法官要跳出就案办案的框框 敏感地意识到“小案件”可能蕴藏着“大道理



21世纪:你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所作的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了“地铁安检试喝一口案”“祖孙合影网络诽谤案”等多个网络热点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广东法院是如何以判例回应网友和社会关切的?


张海波:在“地铁安检试喝一口案”中,广州铁路运输法院依法支持地铁公司安检举措,有效维护了公共秩序、民生安全;在“祖孙合影网络诽谤案”中,东莞第一法院依法判处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对网上造谣者形成强大威慑;“网红”被失信曝光后直播挑衅,中山第一法院反向直播拘留全过程,被誉为“新媒体时代司法执行的教科书级示范”;还有佛山南海法院在“幼儿园粗暴劝退幼儿案”中,坚决维护儿童人格权益,大力弘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些案例,都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热议。


社会公众对司法审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其实对法院来说是一件好事,这说明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高了,大家都希望了解法院是怎么裁判的,为什么这么判,判的依据是什么?法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其实无论是小案,还是大案要案,社会公众的质疑或关切,都应在判决中予以回应,体现法治的引领和规范,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一次服判息诉的说理和教育,对社会公众来说也是一份释明和普法。司法裁判的价值,不仅仅是定分止争,更是通过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引导公众树立法治意识,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在一些“小案”的办理中,特别是老百姓关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医疗机构责任、学校责任认定等问题,法官要跳出就案办案的框框,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小案件”可能蕴藏着“大道理”,在管与不管、是与非、宽与严等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内,秉持司法良知,做出恰当的选择、裁判,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同时在释明法律关系、厘清法律适用标准、对同类案件有指导意义的基础上,树立一种价值导向促进社会发展,在司法裁判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个案推动社会公众整体法治意识的提高,推进社会的长足进步。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谭雅涵

 21君荐读 

重磅发声!住建部再提“房住不炒”,信息量巨大

重要提案!剑指第三方配合造假

这个“金字招牌”亮了!部长点名,反响热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