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濒临破产的企业带到年销售额过千万,他分文不取,只因为......

向一帆 黄士峰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2021-03-03
楚天都市报记者 向一帆 黄士峰
通讯员 陈凌 史凡 

“我的公司从濒临破产,
到年销售过千万,
成为华中地区最有竞争力的
石材制造加工企业之一,
离不开熊老师三年里真挚的无偿付出……”


日前,湖北石师傅石材有限公司
董事长潘章兵,
写给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熊伟老师的感谢信,
在该校传为美谈。



一个是企业老板,
一个是37岁的大学教师,
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个人,
过去三年里因为一家快要垮了的工厂,
成为“亲密战友”。
在熊伟的帮助下,
这家企业不仅活了下来,
还在疫情期间危中寻机,
迎来新的发展。


这封感谢信背后

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厂房一住半个月 
车胎三年颠破五次



“钱不钱的不重要,你们先活下来再说吧。”每当回忆起熊伟的这句话,潘章兵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潘章兵的石材生意陷入低谷。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潘章兵大吐苦水。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正好也参加了这次聚会的熊伟,决定帮潘章兵一把。

当年11月,他结束课程后,主动来到潘章兵位于黄冈的石师傅石材厂,“看能否帮帮忙。”这一看,熊伟就在厂房里住了半个月。

“他第一次来,就把厂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看得很仔细,不管是工人操作机器还是场地,有疑问他都会细细问清楚。”潘章兵介绍。熊伟白天在工厂里到处转,晚上回到宿舍总结发现的问题,和他讨论改进办法。半个月后,熊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提出了多条整改意见。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熊伟对石师傅石材厂采取跟踪式服务。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不打招呼直接开车来到工厂,每年寒暑假更是会到工厂住上一段时间。

到现在,熊伟记不清自己究竟跑了工厂多少趟。由于工厂周边碎石材多,他的车胎被扎破了5次。潘章兵过意不去,想给他补贴点油费,都被他婉拒了。





企业管理焕然一新 

一个提议化解危机



上周,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潘章兵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石材加工厂。厂区十分整洁,和记者的想象大不一样。无尘车间里,先进的带水作业切割机正在作业,污水和粉尘排入下水沟,两旁的吸尘设备将剩余粉末吸走。


2017年,潘章兵在黄冈的工厂可不是如今的样子。用熊伟的话说,当时那里像“毛作坊”,生产时粉尘漫天飞舞,工人们灰头土脸。

“一家正规的公司,必须把生产、销售、财务这三个部门配齐,明确各部门的职能。”熊伟首先建议潘章兵转变发展思路。潘章兵听取建议,将自己的工作重点变为拓展销路,把生产交给懂行的人管理。渐渐地,难以为继的石材厂,出现了转机。

之后,熊伟又帮助工厂申请各项政府扶持项目和低息贷款。“以前我们不了解这些,熊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怎样利用好政策资源。”潘章兵介绍。熊伟还帮工厂争取到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订单。

重视环保,也是熊伟提出的关键建议。“当时国内许多工厂没办环保相关许可证。但我感觉,国家的大趋势是不断推进的。”熊伟说。2018年初,他提出这一问题时,潘章兵不太理解,但还是照办了。没想到,石材厂正是因为办理了相关手续,迎来了一次转机。

“特别感谢熊伟,他真是有先见之明。”潘章兵说。尝到甜头的他听取熊伟的建议,把新开的武汉工厂建成了无尘车间。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建设无尘车间投入虽大,但石材加工行业需要熟手,环境好了才能稳定厂里的熟手,也能吸引新工人加入。

今年疫情期间,潘章兵的工厂全面停工,再次遭遇生存危机。在熊伟的鼓励下,本已撑不下去的潘章兵抵押房产坚持了下来。疫情过后,工厂复工,潘章兵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几乎没了竞争对手”,订单爆满。如今,潘章兵的企业发展顺遂,拥有1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同吃同住打成一片 

他是工友的贴心人



不仅是老板潘章兵,石材厂里的工人们,对熊伟也是赞不绝口。


“熊老师脾气很温和,没有读书人的架子。我们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大老粗’,他一个大学老师却跟我们聊得来。”石材厂老员工李其平说。熊伟经常来厂里,和工人们都非常熟。


“我们这个行业虽然辛苦,但工资还不错。有些师傅结两个月工钱,恨不得回家玩一个月再上班,导致厂里的产量总是控制不好。”潘章兵说。熊伟得知后,用拉家常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帮助了工人们。

工人潘章虎回忆,当时,他因为工作苦、环境差等问题,想要辞职。熊伟苦口婆心地劝他打消了念头。“熊老师说,我做这行这么久,再转行很不容易。而且,精通一门手艺,更容易得到高工资。

“接触熊老师后,我们才知道‘职业规划’这个词。”潘章虎回忆。现在,工厂环境变好了,订单多了,工人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他再也没想过辞职的事了。





还曾帮扶外省企业

履行教师社会职责



受到熊伟帮扶的,不仅仅是潘章兵的企业。


2011年,熊伟回国后,他在留学期间结识的河南一家连锁超市老板李杰,火急火燎地找到他诉苦,说原本红火的超市经营状况一路下滑,希望熊伟提供一些专业建议。

“那段时间,正是各大连锁超市进军三、四线城市的时候,新超市货品全、服务好,条件稍差的本土超市自然竞争不过。”熊伟说。

2018年,由于电商市场下沉对生意造成冲击,李杰再次向熊伟求助熊伟考量再三,建议李杰打造自己的区域网,与快递公司合作,将商品配送到顾客的家门口。李杰照做后,不仅解决了当时面临的难题,更在今年疫情期间,凭借打造好的区域网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作为湖北工业大学产业发展(深圳)研究院的一员,熊伟还给很多企业提供了咨询建议等服务。“虽然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但看到我的专业知识通过市场的检验,我很开心。这也是一名高校教师应尽的社会职责。”熊伟说。


帮扶一家濒临倒闭的“毛作坊”,
成为年销售额过1000万元的企业,
教师熊伟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义务帮扶企业三年,
分文不取还自贴油费,
熊伟却说“收获一点不比付出少”。

原因是什么?
他的做法能否在更多高校教师身上复制?





丰富实战案例

引来外院学生蹭课



“假如你准备买一件衣服,来到平时经常光顾的店,原本笑脸相迎的服务员却对你爱理不理,你会不会扭头就走?同理,石材厂工人只有服务态度够好,回头客才会上门。”上周,在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管理》课堂上,熊伟讲解企业服务管理环节相关内容时,又一次谈及石师傅石材厂。


最近几堂课,熊伟发现教室后排总是坐着几个陌生学生。他一问才知道,他们是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早就听说熊老师的课好。我想来听听。”一名外语学院同学说。熊伟的课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丰富,生动有趣,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也很有吸引力。

“其实,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我的心比较虚。因为我没有创业经验,只能讲一些国内外大公司的经典案例,很怕同学们问我的实践过程。”熊伟说。他开始帮扶企业后,课堂上就有了用不完的素材,很多理论结合身边的案例,同学们一听就明白。他的课也因此变得有趣起来,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共同经历挑战

助推科研成果出版



除了教学,高校教师还要承担科研职责。熊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也受益于援企经历。


“我主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问题,承担了一项教育部的课题。石师傅石材厂从家庭作坊到小微企业,再到接近中等企业,从某些方面讲,可以视为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熊伟说。2019年,他出版《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问题研究》,虽然书中没有直接体现他帮扶企业的实例,但思路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石师傅石材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受到了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历史因素影响。”熊伟介绍。华中地区不是传统石材产地,但石材需求旺盛。石师傅石材厂曾考虑从外地购买原石加工,以减少成本,但投入大、战线长,可能得不偿失。于是,在他的建议下,石师傅石材厂放弃了原料加工业务。

这些年,熊伟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帮扶企业上,与他同年入校的老师许多早就评上了副教授,37岁的他却还是讲师职称。

“很多朋友、同事劝我,对评职称的事上点心,论文该写的还是要写。但我觉得,要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国家鼓励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也算是写在了企业里。”熊伟笑道,“科研是急不来的‘功夫活’,与评职称一样,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和企业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就像‘打怪升级’,企业发展得好也证明我的理论行得通,这种获得感、满足感让我很幸福。”





同吃泡面

感悟创业者的拼搏精神



熊伟豁达的性格,是尝遍酸甜苦辣后逐渐养成的。


“创业者每天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他们努力拼搏的样子,似乎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他们前进。这也感染了我、教育了我。”熊伟说。与石师傅石材厂老板潘章兵等人的接触过程中,创业者身上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精神,对他的品格塑造帮助很大。

熊伟记得,2017年刚认识潘章兵时,正是潘章兵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给工人发“过年钱”,他可谓弹尽粮绝。“熊老师,真抱歉,我没办法招待你。如果工人的钱不发到位,来年我就无人可用了。”潘章兵对熊伟说。当时熊伟住在工厂宿舍,两人经常靠方便面果腹。

经过两年多的一系列帮扶,石师傅石材厂逐步走上正轨。但今年初的疫情,让企业扩张后的潘章兵再一次陷入绝境。

在工厂停工的三个月里,潘章兵要支付100多名员工的基本工资,还要支付黄冈工厂每个月5万元的租金,嘉鱼新建的厂房也需要资金。重压之下,潘章兵与很多其他老板一样,一度打算关掉工厂、彻底退出。

此时,熊伟给潘章兵分析,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市场的整体需求没有变,一旦复工复产,前期损失都能补回来。况且,在这种大浪淘沙的时期,只要坚持下来,就能占领退出者的市场份额。潘章兵权衡再三,咬牙抵押了房子、车子,贷款度过危机。

“我出谋划策很轻松,他可是赌上了全部身家,这种魄力让我很敬佩。”熊伟告诉记者。挺过疫情的石师傅石材厂迎来了大发展,和企业主的精神力量有很大关系。





希望涌现更多

雪中送炭式的帮扶



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在湖北,像熊伟这样主动帮扶企业的老师并非个例。我省也一直鼓励、要求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019年,湖北工业大学启动“百名博士进百乡入百企”工程。该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武明虎说:“我们是省属高校,有义务服务地方。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或智力支持,我们的教师在深入调查了解后,就能为企业量身定制,熊伟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武明虎认为,高校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企业的同时,也能紧跟市场需求完善自身学科建设,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积累大量实操经验,这是一个多赢的过程。“熊伟老师的经历,给了学校‘三百’工程一定的启示。除了‘锦上添花’式的帮助,我们要更多地主动寻找困难企业,给予‘雪中送炭’式的帮扶。”武明虎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也认为,熊伟老师的做法具有借鉴、推广价值。“这是一种双向帮扶。高校教师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帮扶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雷万鹏说。

编辑:姚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