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当代艺术,究竟是谁的错?
芭莎TOPIC 第2期
如今,当代艺术越来越走近人们的生活,而当人们前去亲近艺术时,却常常感受到疑惑。在普遍看不懂也猜不透的情况下,人们自己寻找到许多看展的乐趣。当代艺术展览普遍不易被欣赏和看懂的现象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背后会有什么原因呢?
还记得过去,人们周末普遍会去逛公园、动物园,结伴去溜冰场滑冰、看场电影;如今,看艺术展逐渐顶替了其它的传统项目,成为人们每逢空闲娱乐的首选,也有越来越丰富的展览不断地涌现于各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艺术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当大家真的置身艺术现场时,内心一大串的问号却无处安放。
100多年前,杜尚将小便池放入美术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观众依旧看不惯。而在那之后,艺术还发生了很多改变。虽然艺术与时俱进地飞跃着,但绝大多数观众却并不能及时跟上它的步伐。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更是存在断层,对于观众来说,艺术的每一次跳跃都对欣赏制造了难度。
看展的人们自己摸索着欣赏艺术的方法,看不懂我可以瞎猜、看不懂我可以拍照,再不济就是来玩一下。艺术知识的匮乏导致欣赏当代艺术犹如观看一部已经演了100多集的电视剧,你从90集开始看,能马上看懂是不可能的。有时艺术圈内人会被大家当做救命稻草,但其实他们也未必全都理解,圈内人面对许多当代艺术作品也是会蒙圈的。
在展览上,观众们很少互相交流观展感受,大家只清楚自己为何兴奋,又为何会暗暗吐槽。在此,时尚芭莎艺术根据大量采访取样,总结出六种较为典型的看展身份。把问题先暂且放一放,看看你更接近哪一(几)类。
Hunter
猎手
猎手们的观展初衷很简单,他们始终会带着一个任务,那就是猎奇。一切有别于常规的东西都会引起猎手的注意,那些有别于大众审美、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会被猎手一一记在心里。
对于他们来说,理不理解其实不重要,毕竟在展览中自己总能收获点什么。然而,猎手们一般会有这样的内心槽点:这件作品好像很普通啊,感觉随处可见,它凭什么能放在这!难道是我忽视了什么吗?
总之,他们一直都虎视眈眈地找寻着什么……
Witch
女巫
女巫们具有很强的感知力,他们十分相信自己的感受与判断。“当你感受到这件作品时,你跟它之间就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联系。”女巫们十分强调观展过程中感受的重要性。那如果感受不到呢?很可能会被他们定义为作品不好。
女巫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我不担心在艺术展上感到迷惑,因为我具备很好的感受力,这些感受会对我很有启发。感觉作用于全身,那种速度和给人的启发不是从逻辑和知识的角度所能媲美的。”
对于普遍存在的看不懂当代艺术展,在女巫眼中还是属于缺乏感受力的缘故。他们认为对于没有感受力的人,应该先去训练感受力。
Player
玩家
玩家们比较在乎的是哪些作品更合乎自己的口味,他们也许并不会逐个关注所有作品。在所有类型的作品中,玩家们更钟情于多媒体形式的装置,而传统的画作就较为不感兴趣。
面对带有互动性的作品,玩家们的内心会燃起小兴奋。而他们为了能更好地体验作品,一般会先仔细阅读作品提供的文本说明,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解释或指引,就像游戏说明一样重要。
对于难以体会到的作品,耐心的玩家甚至会来多次,以确保自己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角度上体验到作品的精髓。
Passerby
路人
路人们看当代艺术展,往往抱着一种极其平和的心态。他们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看不懂就当来锻炼身体,溜溜弯儿,看不懂就瞎猜。”
在展览上感受到多少艺术的熏陶暂且不谈,身体上获得的锻炼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看一场展览下来,中午吃撑的肚子也就消化差不多了。毕竟大部分当代艺术展,都营造出了十分优质的环境与氛围。
Writer
作家
作家们在看展过程中会对文本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展览前言超过500字,并且读起来还狗屁不通的话,我会转身就走。”那么问题来了,如今国内大部分的当代艺术展中,有多少的文本部分能达到作家心中的标准呢?“基本都难……”
艺术展中的文字,普遍还存在一种晦涩的气质。如果展览提供的文字没有办法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在作家看来就没有多大意义,这也是目前很多展览的通病。毕竟看似是艺术难懂,然而文本也难以阅读。
Blogger
博主
博主们在艺术展览上主要关注的还是哪件作品比较好拍,他们可以很快找到那些视觉效果赞、上镜效果佳的作品,至于想表达什么,好像不重要耶。
看不懂,拍张照;看懂了,拍张照;这个颜色和我衣服很搭,拍张照;这个可以做我下个微信头像,拍张照……没有什么当代艺术展览是拍张照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多拍几张。
真好奇你会是哪种呢?留言告诉我们吧!
好了,皮了一下之后,我们要认真地探讨这个话题了——“看不懂当代艺术,究竟是谁的错?”时尚芭莎艺术此次邀请了独立策展人、艺术与建筑领域独立学者方振宁参与本期话题。
方振宁
方振宁的艺术身份很多元,既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活跃于艺术、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他也是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每年,方振宁都往来于世界各个艺术展览中,毫不夸张地说,方老师看的艺术展览,兴许比咱吃的盐都多。
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东西,但看见了也记不住,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慢慢地你的眼睛才会明亮。然而,等你看清楚许多事情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多了。
”谈当代艺术之前,为什么要提到塞尚?
当谈及“当代艺术展览普遍看不懂”的现象时,方振宁却慢条斯理地讲起了20世纪艺术大师作品之间的联系……原来,“当代艺术”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正是解答问题的线索之一。
上周我在巴黎几乎每天都在看展,一天里看四场艺术展的情况也不少。在北京有天早饭时读了一篇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展览的文章,当天我就买了去巴黎的机票。我会看新的艺术,就像石上纯也还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看旧的,比如奥赛美术馆。
有些人会说,你现在还看什么印象派啊,像是过时了。而我去奥赛美术馆是想找寻现代艺术的源头。我看的虽是20世纪的艺术,但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不具有当代性。关于现在很多风格是怎样形成的,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分析。
比如,塞尚画中的笔触后来影响了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如果没有塞尚把笔触提到那样高的位置,就不会有琼斯那样的绘画。后来琼斯绘画中的国旗,又启发了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画条纹……一直延续下去。同时,塞尚还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勃拉克、毕加索等。
再比如,莫奈晚年由于得了眼疾,他画的睡莲局部就变得非常抽象,离近看就是一团笔触。没有这样的画就不会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莫奈启发了他们,后来有了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这样的大师。从法国影响到美国,有了抽象主义艺术,之后又有了冷抽象……
所以,如果不研究这些历史,就不会知道源头在哪。说到底,塞尚依旧是了解所有当代艺术之前的关键。现在看塞尚的作品,并不是为了研究后印象派,而是为了研究今天的艺术是怎样来的。
想看“当代艺术”的爷爷,还得出国?
近几年以来,国内时常涌现各个国际当代艺术家的展览,这些展览当然很好,但关于20世纪艺术这样的源流展却几乎消失了。而在国外,甚至是邻国日本,依旧有很多野兽派、印象派,甚至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展览。
如今,我们在艺术传播方面处于某种贫血状态,对于各个艺术的呈现是不全面的。对于当代艺术,大可不出国门就有很多,而若真有需要去欣赏这之前的20世纪艺术,还是需要出国。
如果观众在国内能更多地看到过去100年的艺术发展脉络,那么久而久之,就能具备理解今天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审美。哪些作品可能是从何而来,哪些作品在未来可以站住脚跟,观众自己就会有分析的线索,也就能有更深的欣赏途径。
许多作品都得解释,观念从哪来?
看一场当代艺术展,观众多多少少要有耐心去了解作品的文本。实际上,艺术中的文本也就是艺术家的思考与观念,这与欣赏一幅塞尚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
文本是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应该说是从观念艺术的出现开始有了文本。当代艺术的文本,是像编剧一样,艺术家先有一个构想,然后再用艺术实现一件作品以表达他的观念。杜尚的小便池,就是一件有文本的作品。
安迪·沃霍尔曾经拍帝国大厦拍了八个小时,当时很多人都看不懂,就有人问:“你拍八个小时都不动,有什么意思呢?太枯燥了。”安迪·沃霍尔这样解释,你看帝国大厦不动,而我看时间是动的,光影是动的。这就是观念摄影,是有文本性的,他的作品就是观念与文本的展现。我认为他从莫奈画教堂来的,莫奈画同一座教堂画了那么多遍,他画的实际上并不是教堂,而是色彩、光影,他的草垛也是。
还有观念艺术最典型的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的三把椅子,也是文本的展现,我认为是从埃舍尔来的。埃舍尔曾经画过三个球,一个是透明的球、一个白色大理石的球、一个镜面的球,反光的球反射物体,白色的球是一个存在,透明的球透出周围的一切,而球并没有变。科苏斯的椅子跟埃舍尔完全一样,而埃舍尔当时并没有观念的概念。这样的艺术启发了后来各种观念艺术的诞生,这是艺术的一种接力。
如果涉猎的知识多,也许能帮上忙!
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得极为综合,我们看不懂一件作品,很有可能是因为不熟知艺术家作品中包含的那部分文化和知识。其实,各种看似毫无关联、五花八门的冷门知识,有天会成为看懂当代艺术的敲门砖。
一年,我在哥伦比亚策展时发现了莫拉的艺术(Mola),莫拉是太平洋东岸沿哥伦比亚的一个部落。我立刻联想到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的艺术,简直就和莫拉的艺术一模一样,他把莫拉的艺术风格直接拿来,将里面的形象转变成都市人,这个发现让我特别吃惊。
后来我又发现了存在于美国当代艺术中的拉丁血统,比如有天我知道了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双亲中有拉丁血统,所以才明白他的艺术和当时其他人完全不一样的原因。劳森伯格作品中的奔放,还有材料带着土著的气息,完全不文雅,这就是拉丁血统的影响。
此外,比如博伊斯(Joseph Beuys)的艺术也许看起来很难懂,而我之前对萨满文化有过阅读,大学时我买过萨满教和东北鄂温克族的书,所以我可以理解博伊斯的艺术。萨满人曾经救过他,所以他的艺术中有着萨满的文化。如果你刚好积累了萨满这类偏门的知识,你就能懂得博伊斯为什么用蜡、用兔血以及做这样的仪式。
所以说旅行、阅读、知识的积累与看展览是可以相互启发的,兴趣的广泛对欣赏和理解艺术会有很大帮助。所有的知识串连在一起,不一定什么知识可能就会帮你理解当代艺术。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哦!
精彩回顾:
[编辑、采访、文/张婧雅][插画/Beppe Giacobbe]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