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如何寄托精神?
汉斯·霍莱因《瑞缇蜡烛店》
在建筑大师汉斯·霍莱因眼里,所有事物都以建筑的形式存在。他以世故却真诚的目光看清了世界,把建筑和其它全部的生活看作一场舞台上的表演。他在自己有限的职业生涯里,打破了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固有的枷锁。
=========
▲「 天马行空的梦想家 」
自四年前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去世之后,很多人还在谈论他的“幻象建筑”。这个出生在奥地利的建筑大师,以执着和认真的态度获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他还身兼着艺术家、教师、作家和银器设计师等多重身份。
汉斯·霍莱因(左)
汉斯·霍莱因《德黑兰证券交易所设计方案》
他善于利用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空间感和纯熟的金匠工艺技术,打造出具有精巧品质的设计品。汉斯·霍莱因特别清楚面对不同的事物该做什么样的处理,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汉斯·霍莱因《珠宝系列》
设计范围之广泛彰显了其爱好之广泛,但他对每一样东西都很花心思,并注重设计品所选用的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客观联系。如下图中的眼镜系列,你能想象这是1973年的设计,而不是如今各大眼镜品牌出品的设计师系列产品吗?
汉斯·霍莱因《太阳镜系列之一》
汉斯·霍莱因还有一句著名的话:“一切皆是建筑”。其大胆的理论和移动办公室项目,至今还启发着诸多现代设计师。
汉斯·霍莱因《移动办公室》
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就曾以兔子的形态创作过一个兼具公共娱乐和休憩的空间。另外,在几年前,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位立法成员还提出了利用废旧航母连接西雅图非官方收费大桥的方案。
马岩松《游乐空间》
=========
▲「 梦想家的开始 」
这样一个梦想家是怎样开始他的建筑生涯的呢?自1965年回国后,汉斯·霍莱因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接到了第一个项目,虽然比常规的委托项目要小得多,但他丝毫没有怠慢。
那是一个约3.6米宽的蜡烛商铺,汉斯·霍莱因在窄小的空间里利用玻璃的折射作用将空间延伸,并把蜡烛的烛光、室内灯光和镜面反射很好地运用在了一起。之后其设计的一系列小首饰店、糖果店等店铺设计,和其他建筑师的大项目一样,为汉斯·霍莱因的成功赢得了各方关注。
汉斯·霍莱因《瑞缇蜡烛店》室内空间
另外,汉斯·霍莱因还因此获得了瑞诺兹纪念奖,并赢得了2.5万美元奖金。你可能想不到,这笔奖金比他的项目设计费还要高。不到十年,他就又带着自己的装置作品《工作与行为,生存与死亡,日常生活》,代表奥地利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
自那以后,汉斯·霍莱因突出的设计能力顺利地为他赢得了1978年-1990年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奥地利馆的总监职位。接着,他又于1991年、1996年和2000年担任了建筑双年展的总监。
汉斯·霍莱因《Jewellery Store Schullin I.》
而要真正谈起令汉斯·霍莱因声名鹊起的项目,那就是在1982年为他赢得第七届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明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如果你去过雅典卫城或者知道它的建筑历史和背景,一定会为这个设计而赞叹,这座博物馆后来被誉为“现代的雅典卫城”。
汉斯·霍莱因《明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外部
汉斯·霍莱因运用花园的坡地、错叠的平台和自然弯曲的坡道把城市空间、周围环境和建筑融为了一体,不可思议地把一栋单一建筑转化成了由不同空间构成的建筑群。
汉斯·霍莱因《明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外部
汉斯·霍莱因是从土著部落建筑中得到的灵感,这也成为了其艺术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他想要把“上层”和“下层”物质生活空间与精神生活空间紧密联系起来,让建筑不再孤立,并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广义上的城市景观。
汉斯·霍莱因《明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剖面图
汉斯·霍莱因《明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
而反观博物馆的内部空间,汉斯·霍莱因能够在满足了功能的基础上,保持着很强的网格秩序,还努力在室内空间中做出很多丰富多变的设计,如几何形的灯光和错层展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汉斯·霍莱因《明兴格拉德巴赫市博物馆》室内空间
=========
▲「 对本土化的尊重 」
在汉斯·霍莱因的设计中,建筑和艺术是分不开的。位于法兰克福旧城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它在当时给建筑师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建筑师始终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其本身不等边的三角形地块,如何使它和周围建筑建立关系等问题。
汉斯·霍莱因《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
最终,汉斯·霍莱因聪明地参考了后现代主义手法,利用拼贴和组合把不同的设计元素呈现在建筑外观上。在地块三角形的空间部分,他还使用了空间退借的手法,并在外部放置了相应的雕塑作品。
汉斯·霍莱因《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
同时,为了缓和三角的冲突 ,汉斯·霍莱因选择了带给人们亲切感的圆柱作为支撑,并将入口上部设计成了倒梯形。而后,他又把入口的位置选择在了建筑南部,面朝老教堂,这样能够更好地呼应其它历史建筑。
汉斯·霍莱因《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线稿图(左)、内部空间(右上)和夜景图(右下)
当然,在建筑空间内部,相应地也会产生很多三角形空间。于是,汉斯·霍莱因在保证足够的矩形或其它规则几何形空间的基础上,对剩余空间采用特殊的异形空间处理手法。三段式的空间序列方式,构成了良好的引导性和向心性,并使得空间格外有趣。
汉斯·霍莱因《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
另一方面,建筑和自然的密不可分性是他特别注重的一点。位于海拔1000米高的死火山脚下的沃坎尼博物馆(Vulcania Museum),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汉斯·霍莱因《沃坎尼博物馆》内部
该建筑是一座大部分功能设施位于地下的博物馆,更特别的是,其入口是一条高达20多米的巨型轮船。看起来金灿灿的墙面,其实是设计师巧妙地在原本黑色火山岩上镶嵌的金箔,并起到吸收太阳光的作用。
汉斯·霍莱因《沃坎尼博物馆》
它和旁边的建筑形成了交通回路式的设计,并成为了当地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性的建筑物。汉斯·霍莱因还设计了一条长300米的平缓漫步道来让游客进入博物馆内部,它既能够给人置身于火山口的感觉,还能给予大家变换的多重空间感受。很多人说,霍莱因的建筑既保有了雕塑艺术的特征,又达到了纪念碑式建筑的规模。
汉斯·霍莱因《沃坎尼博物馆》
而在中国,预计于2017年完工的长沙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也是汉斯·霍莱因的竞标作品。该建筑占地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里面的每个单体建筑就像是一件件互相呼应的雕塑作品。
汉斯·霍莱因《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方案》
汉斯·霍莱因打造的空间极具动感,他考虑了每一块铝板和玻璃的反射情况,并在建筑表面采用了繁复的玻璃和铝板装饰,仿佛营造了一个自体交流环境。
汉斯·霍莱因《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方案》
当然,他还有遗憾的或是没有实现的建筑设计作品,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我们如今熟悉的大剧院,是由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赢下了比稿竞赛,并完成了最终的建造和设计。
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
而汉斯·霍莱因也进行过大量细致的调研,并基于对城市的思考与分析,设计了整个建筑综合体的形态和功能布局。其实,他也是三个同等级的一等奖获奖者之一。
汉斯·霍莱因《国家大剧院方案》调研资料与内部模型
在他的设想中,人们从主入口进入后,就会来到核心大厅——一个通向歌剧院中各个音乐厅的倾斜的圆形平台。很可惜,现在我们只能找到当时的一些模型资料。
你对这两个方案有什么看法或者偏好吗?汉斯·霍莱因一直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案更适合北京,也更符合长安街的传统和未来规划。
汉斯·霍莱因《国家大剧院方案》外部整体模型
不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汉斯·霍莱因强大的创造能力和独特的设计角度。他一生都执着于建筑这个行业,并视之为终生信仰。在他的眼里,建筑是具有仪式感的,是一个能够寄托精神的场所。
精彩回顾:
[编辑、文/裘纯纯]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