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奈儿女士不喜欢,毕加索却很喜欢,这位艺术家值得关注!

刘家嘉 时尚芭莎艺术 2019-05-25

玛丽·劳伦辛《The Cobbs》

艺术家们常用缪斯女神来比喻给自己带来灵感的女性,艺术成就之高与名望之重如劳伦辛也没有逃脱这样称呼,在这种被冠之以男性艺术家之后的“美名”下,我们究竟是否真的在意过那些同样为艺术、为生活而艰苦卓绝了一生的女性?玛丽·劳伦辛,也许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

「 先锋艺术家劳伦辛 」

 

自小学习绘画,18岁进入巴黎安贝尔学院(Academie Humbert)学习油画,玛丽·劳伦辛(Marie Laurencin)从小便展现了过人的艺术天份。在学校里,她与后来的野兽派大师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成为了好朋友,并经其介绍,认识了毕加索,成为了当时以男性艺术家为主的先锋艺术流派的沙龙常客。

玛丽·劳伦辛《自画像》,1912年


说来,毕加索算半个媒人。劳伦辛与诗人兼评论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的恋情便是由毕加索做中间人牵线搭桥的。也正是在这段关系中,劳伦辛得到了缪斯的称呼。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多次表示,劳伦辛是他的缪斯女神。

左为玛丽·劳伦辛;右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阿波利奈尔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他在其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中创造了“超现实主义”这个词,该剧也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


与劳伦辛类似的则是他并不幸福的家庭,阿波利奈尔的父亲从未承认过他,而劳伦辛直到她父亲过世后八年才知道了自己私生女的身世。


加入了当时诸多先锋艺术团体的劳伦辛结识了费尔南德·奥利维尔(Fernande Olivier)、马克思·雅各布(Max Jacob)、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等人,并接触到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艺术思潮,如立体派及野兽派。更为重要的是,劳伦辛把这些朋友都画进了自己的画中,这在艺术史学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玛丽·劳伦辛《Les deux sœurs au violoncelle》,油画,117×89cm,约1913年


劳伦辛曾出售的作品《Group of Artists》(1908年)中就包括了阿波利奈尔、毕加索和他的情妇费尔南德·奥利维尔。1909年,她绘制了更大尺幅的艺术家群像《Apollinaire and His Friends》,并在其中增加了自己的新朋友,诗人Marguerite Gillot和Maurice Cremnitz,这件画作则赠予了她的艺术伴侣和情人阿波利奈尔。

玛丽·劳伦辛《Group of Artists》,1908年,左起:Picasso、Laurencin、Apollinaire、Fernande Olivier

玛丽·劳伦辛《Apollinaire and His Friends》,油画,130×194cm,1909年


=========

「 艺术风格 」

 

劳伦辛的作品虽然受到了来自立体派画家毕加索、乔治·布拉克的深刻影响,但她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说是成功创造了一种“极女性化”的抽象方法。她喜欢将物体分成单独的颜色,经常使用的如玫瑰色、淡紫色、蓝色、灰色,一来达到了简化平面的目的,二来给人一种柔和而梦幻的感觉。

玛丽·劳伦辛《de marcelle dormoy》


劳伦辛一生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但这些都没有进入到她的艺术中,她的艺术世界一直没变,一如她一直保存的那封少女时期收到的阿波利奈尔的情书一般,一切都如梦如幻、美好如初。

玛丽·劳伦辛《Cecilia de Madrazo and the Dog Coco》,1915 年

 

阿波利奈尔一直希望劳伦辛能成为一名顶级的立体主义画家,但劳伦辛直到去世,最被人认可的身份都是一位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肖像画家。

玛丽·劳伦辛《femme aux tulipes》,1936年

玛丽·劳伦辛的画作,1930年


=========

「 丰富却多舛的生活 」

 

与阿波利奈尔相恋期间,劳伦辛尝试了很多事业。比如,这一时期她开始尝试诗歌创作,她曾出版两首诗:《Hier》(昨天)和《Présent》(今天);她还设计过插图,劳伦辛一生先后为80多本书创作了插图,其中最著名的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玛丽·劳伦辛为《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作的插图


1913年可能是劳伦辛度过的最艰难的一年,她先是与阿波利奈尔结束了情侣关系,接着又失去了照料自己多年的母亲。轮番打击之下,一直独立经营自己事业的劳伦辛开始与艺术品商人保罗·罗森博格(Paul Rosenberg)合作,罗森博格同时还经营着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家。

玛丽·劳伦辛《自画像》,1912年


艰苦度日一年后,劳伦辛选择了与一位德国男爵结婚。不久,一战爆发,夫妇二人逃亡西班牙,后来又去往德国。在此期间,劳伦辛依然与抽象艺术家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立体主义大师弗朗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 Picabia)等保持了紧密联系,她甚至为毕卡比亚的作品写了一些诗歌。

玛丽·劳伦辛《The Fan》,约1919年

玛丽·劳伦辛《Women with a Dog》,油画,80×100cm,约1925年


一战中,阿波利奈尔因感染流感去世,得知消息后的劳伦辛万分悲痛,在此三年后创作锐减。直到1921年,流亡到巴黎的她才算是又开始了艺术创作。我们不知道当初他们为何要分开,但他们可能从未放下过对方。


重拾艺术创作的劳伦辛与男爵离了婚,开启了她整个艺术生涯中创作最为激烈的时期。大量的创作使她在这一时期积攒了极盛的名望,并获得了与当时诸多品牌的合作机会,众多订单也使得她维持了较为优渥的生活。

玛丽·劳伦辛《Huile sur toile》,114.7×162.3cm,1925年


劳伦辛与品牌合作最为著名的一次是香奈儿,尽管香奈儿女士在她完成后并不认可她的艺术,但劳伦辛的身价却是水涨船高。这次合作之前的20年,劳伦辛是艺术先锋派中少有的女性艺术家;而之后,她成为了少数拥有与男性艺术家同等身价的女艺术家。

玛丽·劳伦辛《Portrait of Mademoiselle Chanel》

玛丽·劳伦辛《玫瑰女孩》,1930年

 

=========

「 退出艺术界,回过日常生活 」

 

相对宽裕的生活持续了近20年,在她早年生活的回忆诗集《Le Carnet des nuits》出版后,劳伦辛退出了艺术圈。一生无儿无女的劳伦辛收养了自己女仆的女儿Suzanne Moreau,人生已进花甲,这位女艺术家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玛丽·劳伦辛《Three Young Women》,约1935年

 

可好景不长,德法再掀战端,战乱使得她又过了大约十年的背井离乡生活。直到1956年,劳伦辛结束了她并不拥有太多快乐的人生,最终长眠于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手持白玫瑰,及阿波利奈尔的情书。


百年之后,玛丽劳伦辛博物馆在日本成立,博物馆的创办人Masahiro Takano多年来收集了众多劳伦辛的作品,博物馆因此保存有500多件作品及相关资料。劳伦辛终其一生维护的艺术世界第一次得以完整地展现给了全世界的观众。

玛丽·劳伦辛《Tête de femme》,34.8×26.8cm,1909年




精彩回顾:

他设计了悉尼歌剧院,为何到去世都没能再去看看?

高更大展开幕在即,他离经叛道的人生足够刷新你的三观!

在艺术界,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创新?















[编辑、文/刘家嘉]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